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五戰五捷”之最后一戰:

東二支大人嶺擊垮保十三團

2023-04-09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019ab742bf3a5e9d3bce68de5afa6af4_0409001_001_01_s.jpg

■從東江東源義合段望向大人嶺 本報記者 凌麗 攝

b83893d223a9acc7327fd22561743b1e_0409001_001_02_s.jpg

■清同治版《河源縣志》禾溪約中標志有“洪軍汛”,是當時的守江軍營。(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凌麗

核心提示

東源縣義合鎮,是東江之畔一個美麗的小鎮。在2021年8月阮嘯仙紀念大橋尚未通車之前,群眾出行主要靠水路,因此,這一段有一首水路歌,常年傳唱在江上:“洗凈黃泥拍凈手,石公神上好燒香。三王爺爺多保佑,河源峰塔照雙江。黃糖甜好做粄,木京送妹上仙塘。徐洞人才多標致,詩賦出在古云鄉。擔竿挑起禾溪壩,腳踏洪軍義合場。撫州灘頭水路急,騎匹白馬來過江。”

這段水路歌,包含了泥金、石公神、三王壩、河源、黃沙、木京、仙塘、徐洞、古云、禾溪、洪軍營、義合圩、撫州、白馬等地名,其中禾溪、洪軍營、義合圩、撫州、白馬都是義合的地名,尤以洪軍營與白馬因地勢險要,為兵家扼(河源)城之要地。

義合處在東江要道,歷來設有守江軍營,屯有重兵,明代時,屯兵種田,自種自吃。如遇動蕩年代,或民眾奮起參軍,或遭受兵災。在解放戰爭后期,洪軍營、白馬成為中共九連地區部隊“五戰五捷”的兩大戰場。

選定戰場:三選一擇定大人嶺

記者一行舍舟登岸時,經過了東江國家濕地公園的邊緣范圍,來到了東源縣仙塘鎮樟木寨村。村中人家并不密集,環境安謐,鳥唱樹搖,蜂舞蝶嬉,勤勞的村民在屋前舍后種有各色蔬果,現在的樟木寨有村民300人左右。但仍住在這里的,只有二三十人, 其他人大多遷到仙塘、河源市區居住。

樟木寨村離大人嶺很近,近得能很清晰地聽到山上的密集槍聲。1949年1月11日晚上,附近的村民都聽到了。當晚,只有14歲的村中少年葉珍華捂在被子里恐懼地聽著山上密集的槍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和火燒山的聲音。第二天,他聽說紅軍打贏了仗,他和其他小男孩很興奮地到山上去,撿了很多子彈殼。

那天中午,保十三團的兵士曾在沿江一帶查看地形,他們詢問村民這是什么地方,聽回答為“洪軍營”,他們大驚失色:“紅軍營?!”

東二支選擇大人嶺為伏擊保十三團船隊的戰斗地點,是經過了周密考慮的。

此前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才公開宣布成立。粵贛邊支隊改稱邊縱下屬東江第二支隊(下稱東二支)。

廣東省國民黨保安十三團(下稱保十三團),在省保安司令宋子文與薛岳的命令下,從廣州派遣一支船隊(6艘)運送軍需物資及槍械溯江而上,由十三團副團長劉勉帶領第二營全營及第一營的一個連700多人護航,將其運至藍口和老隆。

這些軍需物資,一旦到達保十三團手里,邊縱絕對要吃大虧。所以,邊縱領導梁威林、嚴尚民及九連地委的魏南金、鐘俊賢、鄭群、曾志云、黃中強等領導人火速研究,決定集中優勢兵力,用前截后堵兩岸夾擊的戰術,在地形較險要的大人嶺河段予以截擊。

戰前,還要對地形再做摸底。司令部派出董易、作戰參謀梁鈞、武工隊長李九及連長曹希數人,化裝成當地農民,提前深入伏擊圈附近偵察地形,選擇伏擊場地,繪制作戰地圖,深入考察當地民情。

董易受令后,帶著梁鈞等人從上莞出發,飛馳江邊。在當地向導引導下,爬山越嶺,仔細觀察地形。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天氣寒冷。董易等奔走在荒山野嶺之間,先到禾溪村繪了一張地形圖,接著到了白馬村又繪了一張地形圖,最后又到大人嶺繪了一張地形圖。

3份地形圖送到了指揮大人嶺戰斗的鄭群、嚴尚民、王彪等東二支領導人面前。他們指點著地形圖,對3個伏擊點作了細致分析和充分估計:“禾溪村山地距離江面較遠,山腳下一帶全是人家,如果打起仗來,射程遠,沒有集中點,消滅敵人比較困難,又很可能殃及群眾;白馬村雖然江面狹窄,高山直插江邊,便于對敵軍射擊,也不影響群眾的安全,但打這一仗,我軍人數多(預計有1000多人),這里山勢過陡,荊棘叢生,于我軍調遣不便利。洪軍營村的大人嶺位于東江西岸離江而不遠,不接近人家,獨立于連綿的群山之中,在軍事上來說,是個孤山,附近的山較低,不能做它的犄角掩護。如果軍隊登上此山,實有受包抄之危。估計敵軍沿江而上,一有動靜就很可能會占領此山,我軍趁機包圍,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則胸有成竹。”(阮振聲《大人嶺戰斗戰場的選定》)于是,東二支隊司令部選定了大人嶺為伏擊點,并作了詳盡的戰斗部署。

嚴尚民、鄭群決定,以優勢兵力,以前堵后截、兩岸夾擊的戰術,在地形險要的大人嶺河段截擊保十三團。他們做出了兩套戰而必勝的作戰方案。鄭群作了動員講話,激勵全體指戰員、戰斗員作出決死取勝的思想準備。各連排都組織了敢死隊、尖刀隊、肉搏團,有些還寫了決心書、遺囑,紛紛要求火線入黨、火線立功,云南隊連長(龍川縣龍母人)魏強立下誓言:誓要繳獲敵人軍需品。

敵我兵力:600比1400

《粵贛報》東江前線記者在報道中羅列了保十三團派出的兵力:第二營三個連,第一營第三連,團部搜索連及副團長劉勉率領第一營第二連,重機槍排、炮排各一個,共計600余人,配迫擊炮六0炮8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30余挺,由河源護送彈藥東上。

而邊縱,則投入三團、四團、七團、江防大隊等十多個連隊1400多人參加戰斗,六團以部分力量作支援。這兵力,兩倍于保十三團。

嚴尚民、鄭群為此戰總指揮,團長王彪等分別負責指揮各團隊、各主要陣地的戰斗。三團的珠江隊、桂林隊、云南隊、九江隊、七團的鐵流隊、捷克隊、火球隊分別擔任主攻和堵截的主要任務,四團進入下屯附近埋伏堵截,六團在戰斗打響后增援戰斗。

九連地委和邊縱的領導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形:保十三團,兵員多,裝備比我方精良數倍,伏擊地距其大本營河源城、仙塘很近,但軍心渙散。我方,兵員數量兩倍于敵,士氣高漲。數以千計的擔架隊、運輸隊、民兵后備隊正在后方支持。但裝備不足,還得離開根據地,到敵方勢力較強的地方作戰。而且,后方河西區廣大人民全力支持,表示“寧愿少吃兩頓飯,也要保證前方戰士不受饑寒”。要人給人,要物給物,已組織了數以千計的擔架隊、運輸隊、民兵后備隊支持這場戰斗。(陳速影《東江河畔的大人嶺戰斗》)

臘月戰場:埋伏兩天,初戰告捷

很快,邊縱收到情報,保十三團軍需船隊和護航隊700多人已抵達河源城附近。

1月8日,支隊司令部領導親自率領三、四、七團及江防大隊一部分兵力共1000多人,分別從上莞、駱湖、中礫等地出發,深夜2時左右,各團、隊按原定計劃進入伏擊陣地。

新歷的1月,正是寒冬季節,寒風透骨,漫山遍野都被白雪覆蓋,有些指戰員穿的是破舊單衣,腳穿草鞋,掩蔽在山坡草叢中,但為了奪取戰斗勝利,為了打贏九連地區建隊以來最大一場硬仗,人人熱血沸騰。直待到11日上午,仍未見有敵人動靜,戰士們已受寒挨餓了一晝夜,仍然堅守陣地毫不松懈。

樟木寨的老人,還記得當年鄭群他們從駱湖過來埋伏了二天二夜,國民黨軍沒來,而退往10多里外樟木寨的情形。

部隊(七團的鐵流隊等)的軍糧不足,樟木寨的群眾給他們提供了糧草。為防情報泄露,邊縱要求群眾不可外出。有人看見,部隊中還有斗志高昂的“小鬼班”“兒童團”。

支隊司令部又收到最新情報,保十三團的軍需船隊到了仙塘后突然停止前進,護航隊伍就地宿營。指揮部命令各部撤出伏擊陣地,到近處隱蔽待命。當跟隨指揮部的珠江隊正準備撤出時,忽報敵船隊已經起航。正午,穿黃色軍裝的護航隊也如長蛇陣般,沿兩岸搜索前進,船隊隨拖輪逆水溯江而上。

一直擔心保十三團已識破埋伏的嚴尚民、鄭群等同志興奮起來,他們根本不知此計,計劃不變!

司令部馬上傳令各團、連跑步進入原安排伏擊地段,珠江隊因后撤有機會先占有利陣地,做好伏擊準備,拖住敵人,七團鐵流隊及云南、桂林隊跑步返回搶占陣地,分左右迂回包抄。

渾然不覺危險就要降臨的保十三團,在11日下午3時左右進入了伏擊圈。

其先頭部隊進入洪軍營田段時,受到東二支主力三團正面阻擊,四團、七團及江防大隊向西岸火速占據了制高點,戰斗。8里長的江面,無風而起巨浪。子彈呼嘯,密如流星雨。

保十三團倉促應戰,已被沖成三段,只得拼命登占岸邊高山還擊。在邊縱猛烈火力攻擊下,護航隊第一截被攻垮。

邊縱初戰告捷,繳獲機槍兩挺。

孤山血戰

戰斗仍在進行中。邊縱王彪的四團幾個連隊攔頭壓住保十三團,令他們幾次向下屯突圍不成;后退往禾溪,又被三團的云南隊、九江隊等以強大火力壓制,只得拼命搶登大人嶺頑強抵抗保命。

珠江隊幾次正面進攻,受到保十三團密集火力抵抗,無法接近。鐵流隊跑步向左側迂回,封鎖了江面。

殘陽如血。保十三團此時退守大人嶺山頂。但戰斗并未停止。

戰地總指揮嚴尚民、鄭群認為,對方傷亡不大,且每個連有9挺機槍,兩門六0炮,另還有一個機炮連,有兩挺重機槍,兩門迫擊炮,血戰還在后面,必須組織一場夜戰、近戰、肉搏戰。夜戰是邊縱之長,保十三團的火力優勢施展不開,而手榴彈、刺刀,卻可發揮最大作用。于是重新動員,鼓舞士氣,布置戰場。

當夜8時左右,東一場摸營式的總攻在大人嶺上展開,山上頓成火海,殺聲震天,只聽見吆喝聲、呻吟聲、怒罵聲交織在一起。忽地幾把沖鋒號響徹山谷,機槍連射出的子彈串像一條條火龍奔騰。大人嶺成了修羅戰場。

《河源文史》第5輯中,劉炳坤回憶了當年十四五歲“小鬼班”副班長巫擎砸死3個保十三團兵丁的情況。

《中國共產黨龍川縣地方史第一卷》里,描述了龍川且龍母鎮人魏強率隊強攻的情景:“傍晚時分,魏強率李青等9名戰士,沿河東面的峭壁爬至敵占領的主峰陣地,以配合南面兄弟連隊的突擊隊合圍山頂之敵。魏強指揮突擊隊沖進敵陣,短兵相接。經過一番廝殺,終于消滅敵一個營和一個加強連,勝利結束戰斗。”經過幾個小時的搏殺,戰斗終于在12日黎明前結束。初陽升起,照著血肉模糊的尸體和渾身血與汗的活人。

《粵贛報》盤點此戰結果:保十三團第二營營部被攻破,營長曾錦棠戰死,5個連被擊潰,85人被俘(內營部上尉醫官、上尉指導員、排長各一名),營長以下90余人死,20余人傷。被繳迫擊炮2門,六0炮4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4挺,榴彈筒3個,步槍55支,短槍1支,手榴彈42個,炮彈52枚,子彈萬余發,及大批軍用品。

據唐瑜所載邊縱傷亡情況:戰死13人,37人負傷。

此戰還是被3艘滿載武器彈藥的敵船趁黑夜開走了。

13日,粵贛湘邊縱隊在河西上莞隆重舉行盛大的祝捷慶功和公祭烈士的追悼大會,并將魏強(云南隊連長)、袁國祥、葉劍輝、鄭道坤、黃伯良、曾娘芬、曾亞華、陳金為、陳林、陳林增、李清、吳炳香、廖東果等13名烈士安葬在上莞。

這場戰斗,打垮了保十三團團長曾天節的心理防線,4個月后,便率部投降了東二支,并在解放老隆等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時光飛逝,一晃離這場激烈戰斗已過了70多年。大人嶺山頂已榛莽叢生,不易攀爬。山上硝煙早已散盡,大人嶺仍然平靜地注視著不平靜的江面。人們坐在游船上,從“東江畫廊”的義合碼頭往木京方向駛去,不多時,可見一引人注目的尖頂山峰,那便是大人嶺,是這一帶江邊的制高點。遠遠地望著,山峰近了,忽而又離它遠了。但那場戰斗,仍然不時被人提起,使人們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安定。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