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綠美河源 共享綠色福祉
■眼下,萬綠湖周邊椎樹花正爭相盛開,群山滿眼白色的花朵,讓原本綠意盎然的椎樹林,仿佛披上一件米白色的紗衣,為萬綠湖畔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3月21日,廣東省“21市同心聚力,共建綠美廣東”主題宣傳主會場活動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園啟動。市領導與干部群眾、青年代表、志愿者代表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共同為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增綠添彩,用實際行動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位于和平縣東水鎮新坪村的千年古榕樹,2019年11月被授予“廣東十大最美古樹”稱號。本報記者 楊堅 攝
■紫金縣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珍稀的野生蘭花和獨特的生態科普旅游資源,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紫紋兜蘭。本報記者 楊堅 攝
■連平縣漫山遍野桃花朵朵開。號稱“十里桃花,萬畝果園”的連平桃花山以九連山萬畝水蜜桃基地為依托,自然景觀與觀光農業完美結合,形成“農旅合一”的鮮明特色。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群山環繞,常年云霧繚繞的東源康禾省級自然保護區。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河源客家文化公園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也散發著城市特色魅力,提升了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歲序更替,萬物生長。
河源,一座與水有緣、與林相伴的城市。坐擁猶如翡翠一般的華南第一大人工湖——萬綠湖,四季如春、四季常綠。從地圖上看,河源就像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南粵大地上。
萬綠一湖清,東江入海流。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市的生態家底越來越厚實,森林覆蓋率達73.20%,全省排名第三;生態公益林面積1043.45萬畝;自然保護地97處,總面積約501萬畝,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3.73%,林蔭道路率為70.31%。
坐擁綠水青山,才能盡享“金山銀山”。當前,我市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沿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路線圖”,以奮斗姿態搶時間、搶機遇,重點突出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城鄉一體綠美提升、綠美保護地提升、綠色通道品質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和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等六大行動,按照“四個一”,即一個工作思路、一個工作方法、一個工作重點、一個工作轉化,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河源樣本,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河源路徑,努力讓河源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生態更優美,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市計劃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1萬畝、森林撫育25萬畝、新造林撫育19.67萬畝,壓減松材線蟲病面積8萬畝,完成古樹名木搶救復壯50株,綠化美化鄉村54個,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13個。
■統籌:本報記者 黃贊福
■文字:本報記者 劉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