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東源縣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如火如荼

助推文旅高質量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3-06-30 10:07:40 來源:河源日報

■今年農歷正月十一,上莞鎮新輪村的“省級非遺”——“追龍”民俗活動火爆場景。本報記者 楊堅 攝

■今年農歷正月初三,漳溪畬族鄉中聯村的“省級非遺”——“汶水塘捕魚節”熱鬧場景。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5月20日,東源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客家山歌展演活動現場。資料圖片

■6月10日,東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展演活動在萬綠湖龍鳳島游覽區舉行。資料圖片

■5月27日,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之藍大將軍出巡節在漳溪畬族鄉下藍村上演,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今年以來,東源堅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開展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積極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切實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持續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助推文旅高質量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賦能“百千萬工程”高效推進。

【謀劃篇】 書寫好非遺賦能全域振興答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源文脈延綿、薪火相傳近1600年,孕育了獨具東源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畬族文化、移民文化、綠色文化和生態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東源縣文廣旅體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縣挖掘整理并核定公布的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五大類別26個項目。其中,省級5項,包括康禾貢茶制作技藝、客家糯米酒傳統釀造技藝、畬族藍大將軍出巡節、汶水塘捕魚節、上莞鎮新輪村追龍;市級12項,包括客家山歌、香火龍、熟米酒制作技藝、石坪茶制作技藝、客家米粉制作技藝、中聯村周姓六月六顯烈宮巡游、客家鹽焗雞制作技藝 、仙塘“柳溪書院”開筆禮、射弩、陀螺、蹴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種類包括民俗、傳統技藝、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東源一筆彌足珍貴、潛力無窮、活力無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系緊密,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鄉村振興相互助力。如何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用好用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推動非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非遺助推文旅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中的獨特作用,全面推動文化、產業、人才發展,讓非遺在推進全域振興中大放異彩、相得益彰,這是擺在東源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個時代課題和一份時代答卷。

東源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審時度勢,科學謀劃,決定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推動非遺文化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為全面提振文旅市場信心、促進文旅消費復蘇釋放活力、增添動力,為東源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鄉村振興激活新動能與新活力,書寫好非遺賦能鄉村振興這份時代答卷。

【任務篇】 高質量完成三大項十大類任務

為確保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扎實有效開展,東源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副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縣非遺保護工作;迅速研究出臺《2023年東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進一步明確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的目標、任務、責任與措施。

根據《方案》,東源非遺保護工作任務共有三大項十大類:一是健全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完善調查記錄體系、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和完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力爭今年新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項以上和代表性傳承人5名以上。二是穩步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加強分類保護、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和推進合理利用,促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力爭今年認定縣級非遺工坊1家和開展非遺研學游、體驗游等精品旅游線路1條以上。三是不斷加大非遺宣傳普及力度。促進廣泛傳播、促進“非遺”進校園和促進對外交流合作,推動東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計劃建設1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示范學校。

東源將上述任務進行清單分解,明確牽頭單位、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要求各責任單位樹立責任意識,對標任務清單抓好落實;定期召開非遺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對照存在不足和短板,立行立改,全面推進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建立非遺保護檔案資料收集匯編制度,做到“不漏一處、不誤一數”,夯實非遺保護工作之基;加強經費投入,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要將非遺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資金足額及時到位。

【行動篇】 激活全域振興“一湖春水”

今年正月初三,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中聯村舉辦了省級非遺——“汶水塘捕魚節”民俗活動,吸引了6000多名游客前來觀看,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百萬人次,熱鬧盛況登上了央視新聞和學習強國APP;正月十一,上莞鎮新輪村的省級非遺——“追龍”民俗活動異常火爆,現場參與的群眾和游客超萬人,逾10萬人通過河源日報視頻號、抖音號“直播河源”欄目觀看活動,央視新聞和人民網報道了這場盛大的民俗活動;正月十三,駱湖鎮江坑村的縣級非遺—— “追龍”等系列民俗活動,讓外出鄉賢、游客感受到了久違的熱鬧、團圓、喜慶的新春氣息。

春節期間,一場場熱鬧非凡、歡天喜地的傳統民俗活動在東源廣大鄉村輪番上演,濃濃煙火氣息的新春傳統文化活動又回到了群眾的身邊、樂在了群眾的心坎上。

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能夠回歸群眾的生活,是東源深入開展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積極推動非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以非遺文化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與新活力的生動實踐與成效體現。

今年以來,東源以開展2023“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為抓手,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移民文化等資源,通過挖掘特色、塑造品牌,充分發揮非遺賦能作用,大力推進“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讓非遺在景區得以保護、傳承、推廣,豐富旅游業態和游客體驗,推動文旅市場深度融合發展,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和全域振興。

一場場非遺傳統民俗活動,極大地豐富、活躍了東源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生活新風尚,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文化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推動了非遺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一場場非遺傳統民俗活動成為鄉親聯絡感情、凝心聚力、共商振興的橋梁與載體,極大地激發了外出鄉賢、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觀能動性和內生動力,激活了鄉村全域振興與高質量發展的“一湖春水”。

4月8日、15日,東源先后在上莞、康禾兩鎮成功舉辦“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茶旅文化節)招商推介系列活動”,吸引超百名茶企代表和上千名游客參加,現場共簽約招引項目8個、投資總額達8.3億元;5月27日,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之藍大將軍出巡節在漳溪畬族鄉下藍村火熱上演,吸引了四方游客前來圍觀,特別是《藍大將軍招兵儀式》《畬鄉·藍》等民俗節目表演和竹竿舞、龍接鳳、打糍粑等民俗文化活動體驗區,更是為現場的觀眾朋友送上一場特色文化盛宴。

【案例】 打造萬綠湖風景區專屬文化“IP”

“歌聲悠悠傳湖響,情韻并茂隨人唱……”5月20日,東源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客家山歌展演活動在萬綠湖鏡花緣游覽區如期舉行。展演活動創新采用徒步“送歌”進景區模式,沿途伴隨著風景如畫湖光山色,別開生面地與來往游客進行熱情親切互動,一路歌聲悠揚動聽,客家風情盎然蕩漾,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觀賞,讓圍觀參與體驗的游客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的海洋之中。

據悉,此次活動是東源縣文廣旅體局精心策劃組織的2023年東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展演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弘揚本土特色優秀傳統文化,讓游客朋友們能夠“零距離”體驗客家傳統文化,為非遺“活”起來開創新局面、開辟新路徑。

“五一”假期,萬綠湖風景區在龍鳳島舉行全市非遺項目主題展演活動,遴選10個我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開展了5場次的主題展演,讓游客真切感受河源非遺的獨特魅力,進一步豐富景區節日活動內容、提升了旅游品質,為萬綠湖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助力添彩,有力推動了景區強勁復蘇。據悉,“五一”假期,萬綠湖景區共接待游客約35.87萬人次,同比上升139.97%。

東源縣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東源將全力以赴推動萬綠湖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持續開展好“東源非遺年”系列文旅活動,積極打造富含東源特色的非遺活動進景區品牌,推動東源“非遺”項目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添游客文化體驗感,打造萬綠湖風景區專屬文化“IP”,擦亮東源旅游的文化名片,不斷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彭冰 詹秋萍

    上一篇:山河之間揮灑汗水 青山腳下艱苦奮戰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