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老戰士曾坤延:

浴血奮戰鐵骨錚錚

2023-11-12 09:05:00 來源:河源日報

45fac56613c964b8650692acf3ae9ea1_p1_s.jpg

■1982年,原粵贛湘邊縱隊、九連地委、東二支主要領導及軍事骨干在惠州討論編寫東二支隊史時的合影。前排左起:曾錦標、韓華英、陳蘇、曾坤延、麥啟華、江培荃、黃彩蓮、黃彩娥、葉偉;后排左起: 鄭新強、葉日平、林鏡秋、王彪、嚴尚民、梁威林、曾志云、鄭群、鐘俊賢、黃中強、袁創。(翻拍自《鄭群戎馬歲月憶述集》)

■本報記者 凌麗

核心提示

曾坤延,1925年出生,連平縣人。1941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青少年時期開始參加抗日救亡和學生運動,1945年秋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6年冬,廣東恢復武裝斗爭后,歷任游擊隊副中隊長、中隊長、副大隊長、連長、副營長等職。在人民解放戰爭中,先后參加九連地區反“清剿”的“五戰五捷”和東江北線春季攻勢、夏季攻勢及解放老隆、解放龍母、河源埔前石壩、珠江三角洲等一系列重要戰斗、戰役。他帶領的連隊訓練有素、作風頑強、作戰勇敢、能攻善守、戰功卓著,被授予“鋼鐵連”的光榮稱號,受到表彰和嘉獎。1949年11月,廣州解放后,他帶領的連隊奉命進入廣州,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參加廣州解放入城儀式,接受葉劍英、方方、陳賡、郭天民、鄧華、尹林平等黨政軍領導人的檢閱。

率鴻雁隊在連平開展革命活動

1947年6月24日,九連工委領導嚴尚民、吳毅在和平青州齋公背對連平大湖、忠信組建武裝隊伍進行了研究和部署。當天,借九連工委青干班在青州舉辦的機會,曾坤宜、曾坤延和吳建昌在青州斜禾嘴組建了大湖、忠信地區武裝隊伍——追擊隊,由曾坤延任隊長,吳建昌任指導員,同時成立了短槍隊,30多人,共分3個班。26日,追擊隊從青州出發,到大湖盤石大屋營開始軍事訓練,發動青年參軍,組織軍政訓練,隊伍迅速發展。

7月下旬,追擊隊改番號為鴻雁隊,隊長曾坤延,指導員吳建昌,文化教員吳文輝,總領導人為鄧基及曾坤宜。不久,隊伍發展到120人,積極開展斗爭活動,活捉了國民黨三角鄉鄉長何煥南、大湖鄉鄉長曾仁軒和鄉紳嚴貫彬、劉甫忠等,收繳槍支上百支,子彈上萬發,出倉谷400多擔,繳國幣1000多萬元,其它物資一大批,對保障九連工委物資供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月中旬,鄧基、曾坤宜率鴻雁隊30余人,晚上包圍和平合水鄉,準備捕捉國民黨合水鄉鄉長吳陸州。然而,吳陸州提早獲悉出逃,未能將其抓獲,便將其侄吳子庚、其子吳子怡抓獲,清算其部分家財,罰稻谷200余擔。追擊隊從6月下旬成立至同年底,還與珠江隊、九江隊一起,攻打三角鄉“陽隆和”并開展鎮反鋤奸活動,處決了特務、惡霸曾亞木等8人。(《連平文史》第12輯)

“鋼鐵連”在塔嶺打了場殲滅戰

1948年大湖大捷時,曾坤延是桂林一中隊(機炮連)隊長,負責誘敵。此戰,是廣東游擊戰爭史上少有的誘敵深入、包圍消滅的殲滅戰。

當年11月15日,駐扎在連平大湖獅子腦的國民黨保一團的一個加強連160多人,被曾坤延率領的桂林隊誘入獅子腦山。埋伏在山上的粵贛邊支隊九江隊、昆明隊、南寧隊等400余人向敵人發動了猛攻,歷經5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已成甕中之鱉的敵軍最終全線崩潰。我軍取得獅子腦戰斗的勝利,攻下大湖。此戰斃敵70多人、俘敵35人,繳獲機槍等軍火、物資一大批。

連平大湖是九連山第一門戶,自1945年下半年東江縱隊三支隊挺進九連山始,這里一直駐有國民黨軍隊,當時守在湖尾督村的國民黨軍是廣東省保安一團的一個加強連,連長是馮志強,有160多人、6挺機槍、步槍80多支,于1948年夏駐防大湖。湖尾督村后孤峰突立,有一座200多米高的塔嶺。

白馬之戰勝利后,粵贛邊支隊士氣大振,對這股國民黨軍沒有半點怵意,相反,他們打算主動出擊,引蛇出洞,將其包圍殲滅。

攻打馮志強部的建議,是曾坤延提出來的。嚴尚民和鄭群聽了曾坤延對敵情、活動規律及地形的詳細介紹后,認為這場硬仗現在是必須主動去打的。

鄭群等人決定,由支隊參謀長吳毅親自出馬,帶上參謀喬裝成當地群眾,到敵軍駐地周圍進行偵察,了解國民黨軍的活動規律情況,并繪制作戰地圖。

1948年11月9日,鄭群率桂林隊、珠江隊、九江隊、云南隊等幾個主力連隊,開往船塘。

司令部對這次戰斗作了詳細的研究和部署,決定:一、敵軍駐大湖湖尾督,根據敵人的活動規律和特點,采取誘敵而出、包圍殲滅的戰術。二、根據周圍地形,伏擊地點設在離敵軍駐地六七華里的獅子腦山上。這一帶全是丘陵,當地群眾稱為“糍粑”嶺,遍布著3米左右高的稀疏松林,主峰約200米,是指揮所和正面交火的理想地點。整個地形進可攻、退可守,背后離解放區船塘只有20華里。由曾坤延率熟悉地形的桂林隊擔任“引蛇出洞”的任務,分2天進行引誘,第一天由排長帶一個班假誘,麻痹敵人;第二天用兩個班,由曾坤延帶隊誘敵。三、珠江隊和東岳隊、飛鵬隊埋伏在正面,桂林隊誘敵出來后也在正面狙擊。四、由善于突擊包圍的支隊參謀長曾志云和陳蘇帶領幾個連隊,從鑿石崗左、右兩側迅速包圍。五、根據敵軍的裝備、戰斗力情況,采取近戰、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戰術。

經過反復的戰斗動員并召開誓師大會,全體指戰員立遺囑、寫血書,爭取火線入黨,組織尖刀班,士氣極其高昂。

11月13日下午,曾坤延率桂林一中隊從船塘開赴離獅子腦山不遠的倒流水村。

11月14日凌晨,曾坤延派排長曾超常、曾平率兩個班,于上午8時在離國民黨軍駐地2里多的水角壩村,對其進行迷惑性引誘。僅半個小時,國民黨軍駐地后面塔山的瞭望哨馬上就發現這兩個班。上午9時,他們進行追擊掃射。曾坤延部打了幾槍,丟下一些行軍水壺、鞋子、子彈,假裝潰逃。

11月14日下午,支隊參戰部隊來到流平一帶,晚上聽取了第一次誘敵的情況匯報,命令對伏擊一帶地區馬上實行軍事封鎖,嚴防泄漏軍情。

15日清晨,曾坤延率隊輕裝直進,抵達誘敵地點——水角壩村,故意讓偽保長曾木春跑到國民黨軍連部報告“匪情”。沒多久,馮志強駐地傳來了清晰又急促的集合哨聲,敵人向曾部撲來。曾部并不還擊,而是疾步潰走。馮志強以為曾部戰斗力真的那么弱,一路跟著去,追擊近一小時,進入了獅子腦伏擊圈。

上午9時許,激戰開始,炮火連天。10時許,曾志云、陳蘇率隊完成了對馮部的包圍,馮部以猛烈的火力發起多次沖鋒,意圖從正面沖殺出去。

正面是整個戰場的制高點,支隊指揮所也設在這里。此山頭陣地事關全局,只能與陣地共存亡。珠江隊、桂林隊堅守正面陣地,與馮部激戰4個多小時之后,仍處于相持局面。馮部此時尚未有多大傷亡,而支隊的彈藥消耗很大,有人建議撤退。嚴尚民、鄭群分析說,面前有三種情況:一是血戰到底,殲滅敵人;二是撤退;三是堅持到天黑,敵人走,我們也走。嚴尚民和鄭群指出,戰斗的主動權和有利因素還在我方,殲敵的時機和可能性還大大存在,要下定決心,繼續戰斗,直到將敵人消滅。接著,傳令兩翼部隊迅速縮小包圍圈,全面加強火力,殺傷敵人。

下午2時許,馮志強親自掌握和指揮機槍,排長、班長都沖在前面。珠江隊文化教員朱振漢,桂林隊戰士曾貞坤在血戰中犧牲。支隊戰士一心為戰友報仇,集中火力還擊。這時,馮部的機槍手被擊中倒下,火力突然大減,傷亡增大。鄭群和珠江隊指導員陳君明等人與正面阻擊的三個連隊及桂林隊如洪水般沖下,雙方白刃相見,血肉橫飛。

這場戰斗的結果,除馮志強帶兩個班、一挺機槍奪路逃跑外,其余被殲滅,共斃敵40多人,俘敵數十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幾十支,彈藥及軍用品一批。

這場戰斗的勝利,對整個九連地區及東江地區的影響和鼓舞都是很大的。

1948年10月、11月,粵贛邊支隊接連取得東江河源的白馬、連平大湖獅子腦戰役的勝利,司令部開展以連為單位的評比運動,對戰功顯赫的連隊授予“鋼鐵連”稱號,曾坤延所率第三團桂林中隊獲得“鋼鐵連”流動紅旗。

上世紀90年代初,曾坤延為了紀念在塔嶺、獅腦山等戰斗中犧牲的烈士,順應烈士遺屬和老區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議建立塔嶺烈士墓園。他的提議得到了連平縣委、縣政府及原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領導特別是原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的重視和支持。鄭群、曾坤延老同志帶頭捐款,社會各界紛紛鼎力相助,共籌集資金46萬多元。塔嶺烈士墓園工程1993年開始動工興建,1999年竣工。塔嶺烈士墓園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鎮約3.5公里。

龍母攻堅戰中的“突擊隊”“敢死隊”

1949年5月老隆戰役結束后,九連區及整個粵東北的軍事和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九連游擊戰活動范圍的10多個縣先后解放。曾坤延參與了老隆戰役的最后一戰。

6月上旬,邊縱在嚴尚民參謀長的主持下,在老隆水貝對九連區的武裝隊伍進行了整編,主要是建立主力正規團。東二支主力三團整編為邊縱獨立四團第一營,麥啟華任營長,曾坤延任副營長,陳君明任教導員。全營官兵600多人,有三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第一營在老隆水貝接受了攻打龍母命令,這是主力三團整編為邊縱獨立四團的第一個戰斗任務。

黃道仁的武裝很快被消滅,謝鴻恩部卻死守在龍母碉堡內,這是座后有小山、前有小河的老式角樓,正面有3個大門,前面有1.6米高的圍墻,易守難攻。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攻堅戰。

曾坤延帶領著一營戰士,在魏南金等前線指揮部領導的指揮下,率突擊隊、“敢死隊”輪番進攻,輔以民間厚而結實的八仙桌板內釘上浸濕的棉被作防彈工具,趁黑摸到鄧屋屋檐下施行攻擊,未將碉堡攻克。26日,前線指揮部進行戰斗再動員,組成3個“敢死隊”突擊組,每組15人。27日凌晨2時,潛伏于河堤側的突擊組沖到屋檐下進行地雷爆破,炸開了橫屋第3間房墻下的大缺口,3個突擊組乘勢沖入屋內的兩個炮樓和大廳,在大小巷縱橫的40多間房間內,雙方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巷戰、肉搏。謝部散在各個房間角落暗處負隅抵抗。

營壘巷戰歷時2小時結束。龍川縣境內最后一股國民黨軍隊勢力被徹底消滅,鞏固了老隆戰役的勝利。

龍母戰斗結束后,曾坤延帶領一營戰士緊接著在五華、興寧一帶對東逃福建、臺灣的國民黨胡璉兵團進行了10天的截擊戰,在雞麻頸、葉塘、什竹逕,胡璉兵團受到重創后狼狽往東竄擾。胡璉兵團是蔣介石的主力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大部被殲,是在江西整補后竄犯來粵的。胡璉兵團被擊跑以后,連平、和平、龍川、五華、興寧已經解放。

八月中旬,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發出了揮戈南征追殲殘敵打到廣州去的戰斗號令。在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員尹林平、參謀長嚴尚民、政治部主任左洪濤,第二支隊政委鐘俊賢,第四支隊政委鄭群等的直接指揮下,6000名戰士從藍口日夜兼程直插平陵、古嶺,九月初開始在河源縣的埔前追殲國民黨一九六師。進入今廣州番禺市橋鎮后,曾坤延所率第一營接受粵贛湘邊縱隊的命令,迅速進入解放后的廣州,協助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擔任廣州的維持治安、警衛和護航、支前的任務。進入廣州后,駐防于海珠橋附近的肇羅陽會館、虎標萬金油廠址和沙面一帶,在廣東省支前司令部的領導和指揮下,執行上述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坤延留在部隊任職,并被保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校深造。隨后,歷任華南軍區警衛團副營長、新豐縣人武部部長。1955年起,歷任中共新豐縣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廣東省第五文化干部學校組織科科長,韶關專署機電工業局副局長,韶關地區農業機械廠黨委書記,中共和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惠陽地區氣象局副局長,惠陽地區輕工業局副局長,惠陽地區鹽務局副局長等。(《惠州(東江)鹽務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