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新景象 農業譜新篇
——源城區探索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紀實



核心提示
一輛輛滿載綠色蔬菜的車輛駛向四方,一個個現代化、標準化蔬菜大棚錯落有致……走在源城區的田間地頭,到處是生機勃勃的農業發展景象。
近年來,源城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展設施農業、優質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點,積極培育龍頭示范園區和特色示范園區,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帶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源城區還推動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以農旅融合帶動農民增收,積極發展鄉村游、農家樂等旅游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發展智慧農業 引領產業蝶變
初冬時節,源城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溫暖如春、瓜果飄香。近兩米高的番茄秧藤濃郁蔥蘢,一串串番茄掛在秧藤上,紅潤亮麗、均勻飽滿。摘下一顆品嘗,皮薄多汁,濃郁美味。
“在選址、產業選擇和作物種植上,我們都用上了‘算法’——澆多少水、施多少肥,通過智慧云控制中心在線上就實現了對每個溫室的精準管理,把控生產品質,用不到行業的1/3成本,收獲了傳統種植5倍以上的產量。”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落戶源城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先后引入全球領先的荷蘭Hotimax水肥營養控制系統和以色列滴灌系統,積極打造數字科技農業體系。
據了解,春沐源數字科技農業體系包括高品質櫻桃和番茄種植技術體系、科技農業智能溫室“高品質穩定豐產”提示系統、植保運營管理制度、質量管控系統、植株生長管理技術體系等內容,該體系將數據化作為農業重要生產力要素貫穿產銷全流程,實現了從溫室設計到環控、營養、園藝、采收、生產、品控的數字化全過程管理,蔬菜穩產豐收且四季不斷檔。
“為了提升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源城區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引導設施農業向標準化、產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全產業鏈增值增效。”源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在全力發展設施農業的實踐中,積極推廣智慧農業,建設可視化全產業鏈大數據指揮系統,建成物聯網智慧農業系統,實現作物生長環境遠程監測、病蟲害遠程分析、灌溉施肥遠程操作、土壤肥力遠程分析,實行水肥一體化、培管智能化、操控網絡化,建立產品溯源系統,讓農作物種植銷售更加精細、高效、科學,打造智慧農業技術應用示范樣板。
不僅如此,源城區還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要求,圍繞水稻、蔬菜、食用菌、水產養殖、畜禽加工、特色水果等特色產業,推進以設施農業、規模化種植為重點的現代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農業,加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市、區聯動創建格局,推動建成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引領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園區。
截至目前,源城區在建的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中,畜禽產業園開工項目48個,已投入資金超過1.2億元;蔬菜產業園開工項目61個,已投入資金6963萬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逐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重要生產基地,成為河源市乃至廣東省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樣板。
培育優質品牌 興農強農富農
3月3日,源城區組織農業企業,帶著新鮮的蔬果產品和客家特色預制菜,來到第20屆廣東省現代農業博覽會,舉行“源城蔬菜”公用品牌發布暨產品推介會。推介會上,春沐源櫻桃和番茄、綠州食品魔芋制品、雄達實業靈芝茶以及四季廚房魚丸、耕耘天下五指毛桃燉雞湯、飯飯得食品梅菜扣肉等優質名牌產品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目光。現場還開展試吃品嘗活動,百名與會客商對源城蔬菜和客家預制菜的品質贊不絕口。
農業品牌貫穿農業供給體系全過程,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是農業增收的“錢袋子”,也是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
近年來,源城區以創建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全面實施品牌戰略,做強做優蔬菜、花木、水果、茶葉、水產品等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增加中高端農產品供給。該區積極申報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通過“農超對接”、專供直銷、訂單營銷、網絡營銷、電子商務、農產品會展等渠道,強化農產品品牌包裝宣傳,提高知名度,逐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知名拳頭產品。
在“源城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的統一引領下,源城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各實施主體采用單品優先的品牌營銷策略,各顯神通,讓一個個產品品牌與公用品牌相得益彰。同時,該區積極培育壯大特色農業,著力做好提品質、創品牌、延鏈條文章,對特色果蔬等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營銷計劃,深入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溢價能力,幫助村民增收致富,推動源城農產品快速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暢銷全省、走向全國。
為深入推進品牌強農行動,源城區還建立科技研發平臺。如與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建立科技創新聯合體;向雄達實業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引進雞樅菌新品種;在源城區綠尚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種植新培育的粵翠1號和粵翠2號新品種;為源城區樂心家庭農場提供冬瓜、南瓜、茄子、葉菜類等60多個品種的技術指導。
“培育農業品牌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源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區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8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6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累計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個、省級“菜籃子”基地8個、市級“菜籃子”基地9個;已培育“粵字號”農業品牌17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49個,農業品牌初步成型。
推動三產融合 賦能鄉村振興
汽車從寬敞的春沐源大道轉彎進入陂角村,一條嶄新的柏油硬底化農村公路兩旁,蔬香園、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春沐·禾悅莊和春沐源小鎮漸次映入眼簾,串珠成鏈成片,形成規模化高科技蔬菜生產基地和生態、自然、富有美學人文景觀的生態旅游度假區,農旅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給游客帶來田園詩意和鄉村樂趣。
近年來,源城區立足資源稟賦,在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時令水果種植業的同時,積極推廣休閑農業、觀光體驗農業,既“種出好產品”,又“種出好風景”,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服務圈、產業發展商業圈和宜居宜游生活圈。
“我們是專程來采摘果蔬的,這里可以邊采摘邊玩耍,孩子們很喜歡。”在網紅打卡點蔬香園里,不少游客正在忙著采摘果實、拍照留念。近年來,源城區加快推進“蔬香田園·靜謐山水”示范帶建設,以“高端民宿、耕趣田園、紅色追憶、風味美食”為重點,依托埔前鎮西片區五村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地理優勢,塑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風情,生態田園”形象特色的美麗鄉村連片示范村,先后培育了蔬香園、蘭花、五指毛桃和紅色文化、樂心農耕文化等一批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帶動作用明顯的“公司+基地+農戶+旅游”主導產業,助推實現“以農促旅,以旅興農”。
“今年‘五一’假期,蔬香園周邊特色民宿客房全部客滿。”陂角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明康介紹,該村周邊分布著春沐源小鎮、巴伐利亞莊園、河源客天下三大景區,消費引流作用非常明顯。隨著鄉村休閑旅游越來越火熱,不少投資者瞄準文旅產業發展的黃金賽道,紛紛前來投資,涌現出了楊家小院、白云墅、云山溫泉小院等一大批優質民宿和沈家土菜館、欖樹下等一批具有客家風味的特色農家樂,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有效整合和激活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源城區深挖鄉村文化與民俗特色,傾心打造集賞景采摘和親子游玩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觀光和度假旅游項目,通過植入藝術、休閑、文旅、研學、餐飲、民宿等元素,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拓寬產業邊界,形成頗具田園特色的農旅產業鏈,推動文旅更深程度融合。截至目前,源城區已創建國家級旅游景區4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培育特色旅游小鎮1個,打造省級精品鄉村旅游線路4條;埔前鎮獲評“全國旅游重點鎮”,“相約源城”美麗鄉村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預計今年全區接待游客將達到242.59萬人次、創收19.86億元。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單一生產到多元發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種子”已然在源城的土地上開花結果。下一步,源城區將繼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為統領,結合綠美源城生態建設,堅持走好農旅結合的路子,通過加快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化鄉村旅游服務,提升鄉村旅游環境,打造高端民宿、田園度假綜合體、精品采摘園等特色鄉村旅游業態,做大鄉村旅游的產業鏈、價值鏈,在文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開創源城模式、貢獻源城經驗。
■組稿:本報記者 譚紹丁 通訊員 蔡燚 李科 蘇永堅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