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見證河源展新卷

——河源日報30年關注重大新聞事件回顧

2024-01-01 11:15:00 來源:河源日報

(2009-2023)

2009年

入選“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

在杭州舉辦的“2009第二屆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上,我市成功入選“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爸袊筇厣蓍e城市”每3年推選一次,通過對基礎休閑力、環境休閑力、市民休閑力等方面進行評估,歷經“提名推薦、網上投票、專項調查、專家評議”等程序而評選出來。我市因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生態優美、景色秀麗等特色和優勢而受關注。同時,我市積極推動休閑產業的發展,使休閑旅游產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成為廣東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最快、最受廣東和港澳游客喜愛的休閑度假基地。此前的2008年3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其中河源市與清遠市、山東省煙臺市并列“增長競爭力”全國第二位。

2010年

第23屆世客會在我市舉行

千年古邑,喜迎世客。2010年11月29日晚,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在我市隆重開幕,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6000客屬鄉親齊聚客家古邑,規模之大創下歷屆世客會之最。這是一次弘揚客家文化的盛會,一次共謀發展的盛會,一次游子團圓的盛會。12月1日,本屆世客會圓滿結束,本報刊發題為《凝聚客屬力量,共創客家偉業》的社論認為,第23屆世客會是我市舉辦的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大、意義最深遠的一次盛會。世客會在我市成功舉辦,不但體現了全市人民團結一致辦大事的卓越能力,體現了崛起河源打開山門走向世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更加彰顯了客家文化、傳統文化的巨大生命力。

2011年

水上居民“登陸”為城里人

2011年5月10日,我市第一批59戶水上居民告別船居生活,登上了“幸福的彼岸”,當年11月,市區水上居民上岸工作全部完成?!疤旃愿浪模瑥男〗趟だ嘶??!蔽沂袣v史上曾有一個龐大的群體,世世代代生活在東江之上,逐水而居,以水為生,為東江增添了島陣風檣的漁家風景線,數百年前形成了寶江漁唱(河源老八景之一)風景。2009年,我市啟動了水上居民的摸底工作。2011年,兩江市區河段水上居民安置工程被列為十件實事之一。兩年來,經過多方努力,我市先后籌集了2000多萬元的專項資金,對水上人家進行安置,幫助這些在東江上的水上居民上岸定居。

2012年

廣河高速全線貫通

2012年1月10日,廣河高速公路惠州段竣工通車,標志著全長149公里的廣河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我市到廣州車程縮短至一個半小時。2月10日本報推出《通往春天的廣河》大型報道,對比河源與珠三角城市到廣州的時空感受,展示廣河高速公路的開通給河源帶來的重大影響。廣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大大縮短了我市到廣州、東莞的里程和時間,還增強了我市與經濟發達的珠三角核心區的聯系,對推進珠三角產業向粵東北山區兩翼轉移、開發旅游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為珠三角與粵東北、江西、福建、華東地區之間新開辟出一條快速暢通的高速公路。

2013年

開發江東新區

2013年11月25日,我市城市發展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河源江東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經十二屆15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標志著河源江東新區正式獲得“出生證”。江東新區承載著我市跨越發展的夢想。江東新區規劃總面積434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規劃起步區面積10.4平方公里。

2014年

汕昆高速公路動工建設

2014年,汕昆高速連平段正式動工建設。汕昆高速公路連平段全長73.35 公里,工程投資83.1 億元,設置忠信東、油溪、連平縣城東、連平縣城西和陂頭5 個互通口。同時,汕昆高速公路還在三角鎮和元善鎮設置兩個立交樞紐互通口,分別與粵贛、大廣高速公路對接互通,成為連平縣東西相連的一條 “大動脈”。汕昆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東省重要出省通道之一,更是連平人民盼望已久的交通要道,項目建成通車使連平縣城到市區的行車時間由原來的1.5小時縮短到1個小時之內。

2015年

成功獲評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5年2月28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會上,我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東源縣仙塘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市國稅局、和平縣陽明中學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16年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

2016年,是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第一年。當年3月底,我市擂響了3年脫貧攻堅戰的戰鼓,共255個相對貧困村、1.46萬戶貧困戶納入對口幫扶范圍。其中,深圳市對口幫扶214個村,共派出214名駐村干部;我市選派238名正科級黨員干部進駐我市貧困村,開始為期3年的“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生涯。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我市著重推行產業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資產扶貧、就業扶貧等扶貧方式,幫助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當年,我市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再次在全省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被評為“好”等次,位列全省精準扶貧工作第一梯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通報表揚,我市脫貧攻堅首戰告捷。

2017年

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17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名單,包括河源市在內的35個城市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的檢查驗收,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創園工作中,我市按照“300米見園”的原則,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公園綠地建設,不斷優化公園結構布局,完善公園配套設施,實現“園中建城、城中建園、人在園中”的公園城市格局。

2018年

新發現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

2018年3月,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我國兩種極度瀕危蘭科新物種——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這是我省首個由林業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發現并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命名的植物新種,也是我市首個由本土技術人員發現、發表并命名的植物。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的發現,增加了植物物種特別是蘭科植物、腐生植物類群的多樣性,豐富了植物物種基因庫和蘭花觀賞種類,為蘭科育種注入新的種源,其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長方式,為蘭科植物的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2019年

戰勝“6·10”“6·12”特大洪災

2019年6月9日至13日,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持續襲擊我市中部和北部,洪水肆虐、一片澤國、險情四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黨員干部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防汛搶險救災的“高級別”,迅速有力采取各種措施,有效組織力量第一時間采取行動、第一時間處置險情、第一時間轉移群眾。雷霆救援,一個個驚險的事例就是有力的證明: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盡最大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團結協作,廣大部隊官兵和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下,“6·10”“6·12”特大洪災的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洪水退去后,河源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濟、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災后復產重建為生活托起新希望。

2020年

全面抗擊新冠疫情

2020年開年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國,全民戰“疫”就此打響?!笆冀K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投身抗疫一線,積極響應國家和省的號召,派出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疫情防控工作;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引導群眾樹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以及提升自我防護能力。在這場抗疫斗爭中,我市充分彰顯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勠力同心、眾志成城的實干作風,舍生忘死、迎難而上的忠誠品格,以及命運與共、同舟共濟的道義擔當。

2021年

贛深高鐵正式開通

2021年12月10日上午9時55分,從深圳北首發的G4640次列車駛進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標志著廣東最后一個不通高鐵的地級市——河源,正式邁進高鐵時代。贛深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已通車運營的京港高鐵昌贛段,南連既有的廣深港高鐵和杭深高鐵,途經江西省贛州市和廣東省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市,線路全長43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14座車站,其中我市境內有4座車站,分別為和平北站、龍川西站、河源北站、河源東站。贛深高鐵的開通,意味著我市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為河源加快全域全面“融灣”“融深”迎來無限的發展機遇,廣東省實現“市市通高鐵”。

2022年

館藏恐龍蛋化石

超2萬枚

2022年9月28日,河源恐龍博物館館藏的恐龍蛋化石數量達20025枚。我市素有“南國生物寶庫”之稱,早在2004年12月,我市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達到10008枚并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因集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我市被譽為“中華恐龍之鄉”。2022年11月28日,河源恐龍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華南地區目前唯一開展恐龍資源研究的專業科研機構,研究所成立后能更好地開展河源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科學研究工作,為我市的恐龍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2023年

實施“百千萬工程”

2023年2月21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會召開,我市全面啟動“百千萬工程”。實施“百千萬工程”是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也是我市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的良好機遇。我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拼勁干勁,舉全市之力推進實施,加快推動制度機制、營商環境、招商平臺、科技研發等方面創新,聚焦破解縣鎮發展難題,建立多元解題機制,系統推進工作落地見效,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3年11月,我市1個縣、5個鎮、60個村入選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

(本報記者 鄒茹玉)

    上一篇:見證河源展新卷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