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擔使命 守正創新謀新篇
——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工作綜述
■萬綠湖的湖光山色。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共同守護綠水青山,擦亮河源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核心提示
葳蕤春華滿載歸,碩果盈枝又一年。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提升履職能力、服務中心大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緊扣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不斷提升新時代人大工作的實效和影響力,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厚植了根本政治制度優勢。
一件件立法項目、一次次視察調研、一條條意見建議、一樁樁民生實事,凝結的是市人大常委會認真履職的責任擔當,彰顯的是市人大常委會緊跟市委工作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需求、緊貼群眾呼聲期盼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回首方知行漸遠,登高振奮再向前。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承載著人民的新期待,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愿,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推動“一府一委兩院”依法行政、依法監察、公正司法,以新擔當新作為助推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強化監督 服務大局彰顯擔當
人民關切所系,改革發展所需,就是人大監督所至。聽取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11項,審議法規草案2部、通過1部,開展專題調研3項、執法檢查2項,組織代表集中視察3次,作出決議決定14項……去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市委工作中心大局,聚焦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通過聽取審議報告、執法檢查、滿意度測評等法定監督方式,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在監督工作中留下堅實足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監督成績單。
推動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市人大常委會工作的“重頭戲”。2023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決以首位擔當、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制定全面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方案,謀劃實施三級人大聯動監督,常委會領導分別擔任市“百千萬工程”副總指揮和4個駐縣區指導組組長,把市委工作要求督導落實在一線;認真落實市領導同志聯鎮包片抓落實機制,幫助掛鉤鄉鎮推動鄉村振興、解決民生問題等。同時,市人大常委會強化人大對經濟工作的全過程、常態化監督,把計劃執行情況和經濟決策的實施放在監督的突出位置,推動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市場主體、穩經濟增長,努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反映群眾訴求,推動民生問題解決,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人大監督落地有聲。自2021年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制度化推進民生實事項目辦理,督促政府兌現承諾。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共撥付資金44.53億元,27項具體任務全面完成,新建公辦幼兒園11所,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560個,城鎮新增就業25089人,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0725人,辦理工作測評均獲“滿意”評價。
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持續跟蹤監督我市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組織檢查組5次深入項目整改現場督導,17項整改任務扎實有序推進;開展《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執法檢查,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2023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AQI)為99.2%,排名全省第二,PM2.5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穩中向好;聽取審議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圍繞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組織三級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共同守護綠水青山,擦亮河源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法治引擎 良法保善治促發展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聚焦黨委最重視、老百姓最關注、現實最需要的問題,緊緊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推進全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立法實踐中,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及時修改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使地方立法更好適應改革發展需要。作為河源市首部實體法,《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自2017年3月6日施行以來,為我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提供了最為直接的法律依據,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該條例需要通過合理修改,強調恐龍地質遺跡的整體保護、增加合理利用、加強恐龍化石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對此,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啟動《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修改工作,提前介入法規草案起草環節,成立修法專班,開展立法調研,扎實推進修改審議工作。
既圍繞黨委中心工作開展立法,又將地方立法落到人民群眾的關切點上,是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立法工作的根本路徑。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新豐江水庫水質有關方面立法,組織調研組開展立法調研,學習各地先進立法經驗,為我市新豐江水庫立法提供借鑒參考。目前,調研和起草工作正依法有序推進。
法治前進一小步,城市治理推進一大步。為大力提升城市社會文明程度,創造高品質城市生活,市人大常委會著眼河源大局急需、城市治理急用,高質量、高效率制定《河源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有力支撐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城市文明鐫刻新標尺,為市民行為定出新規范。該條例在制定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拓寬各方參與立法的途徑,通過召開8場座談論證會,組織市直有關部門、立法基地、立法咨詢專家等對條例草案逐條研究,切實把好立法政治關、質量關、民意關,并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備案審查是立法工作的延伸,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是人大立法和監督工作的“必答題”。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緊握法治之“鎖”,在全省率先完成備案審查“七個一”工作,落實“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要求,協助市委審查黨內規范性文件1件;依法審查規范性文件12件。其中市政府規章2件、規范性文件10件;督促糾正1件;依法處理公民審查建議2件,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及時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備地方性法規、人大決議決定,報備率、及時率、規范率均達100%。
守正創新 建優建強人大隊伍
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自身建設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證。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落實“四個機關”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上下聯動為抓手,推動人大自身建設提質增效,更好彰顯人大工作的有效性、影響力和可感度。
在堅持上下聯動中凝聚發展合力。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組織召開全市人大系統助力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發揮好省級專項經費的支撐作用,把準定位、同題共答,形成上下聯動、融會貫通的高質量發展工作格局。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有力指導推動下,縣鄉人大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如東源縣順天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參選首屆“廣東群眾最滿意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源城人大創新開展“家站室”+“掌上聯絡站”工作模式,和平人大推行“陣地+五全”代表工作法等,均得到省人大的充分肯定。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