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顯正義 服務大局勇擔當
——2023年全市法院工作綜述
■市中院舉行憲法宣誓
■河源法院“執行風暴2023”專項行動。
■連平縣人民法院森林法官敲響廣東生態巡回審判“第一槌”。
■紫金縣人民法院“禾坪說事”調解方法被《人民法院》 “最優‘解’”報道。
核心提示
奮斗者的腳步永不停止。過去一年,全市法院堅持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目標任務,堅持能動司法,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源實踐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百姓有所呼,司法有所應;公正司法,讓正義的力量彰顯。全市法院時刻牢記“感受”公平正義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努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去年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52278件,審結47412件,同比分別增長2.9%和11.3%,存案降幅居全省第二;法官人均結案333.8件,同比增加33.3件,審判質效進入全省前十。市中院受理各類案件7496件,審結7121件,同比分別增長3.7%和8.6%。
全國“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紫金縣人民法院、“全國優秀法官”黃莉等18個集體107名個人獲市級以上表彰。
回顧過去,負重前行不辱使命;展望未來,堅定信心砥礪前行。逐夢新征程,全市法院將以更飽滿的精神風貌和高昂的斗志,忠誠履職盡責,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源壯麗篇章而展現法院作為、貢獻法院力量!
筑牢政治忠誠 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年,全市法院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深入開展服務高質量發展年和提質增效年活動,護航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開展黨組“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會、讀書班等54場次,組織理論宣講、專題黨課、“三會一課”等教育活動244場次,筑牢對黨忠誠根基。大興調研之風,圍繞制造業當家、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訴源治理等6個重點調研,市中院班子成員開展“四下基層”調研21次,建立健全14項制度機制,提出58項破難題促發展工作舉措。
著力服務“百千萬工程”。成立工作專班,開展政策研究和專題調研,主動對接市委工作安排,出臺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19項重點任務、92項司法措施,服務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落實推進鄉村振興14條措施,市中院指導龍川、連平、和平人民法院建立油茶、鷹嘴蜜桃、獼猴桃等特色產業司法保障機制,助力特色產業集群提質擴容。
主動融入“1+6+N”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無訟園區、無訟鄉村(社區)”創建,持續擦亮“庭所共建”“擂茶調解”“饒讓調解”等特色解紛品牌,訴前調解成功案件9602件,全市人民法院民事行政一審收案實現下降,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人民法庭獲評全省“推動訴源治理工作成績突出人民法庭”,市中院“一庭一品”改革入選全國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法院責無旁貸。堅持全面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審結公司、股權等民商事糾紛案件15175件,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審結涉寶芝林、華為、小米等知識產權與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358件。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深入231家企業走訪調研,收集意見178條,出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意見23條。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執結拖欠企業賬款案件2790件,及時為民營企業追回債權10.6億元,依法采用活封活扣、滾動解封等措施,有效釋放涉查封財產價值5億余元。
守護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健全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機制,支持行政機關保護水源地糾紛案件25件,嚴厲打擊陳某非法采礦、朱某非法處置危險廢棄物等破壞環境犯罪52件111人,判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9902萬元,源城區人民法院審結朱某權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入選廣東法院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例。制定為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提供有力服務的行動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東江流域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經驗做法被推廣至西江、韓江、北江全流域。聯合市林長辦創新建立“林長+森林法官”協作機制,設立12個森林法官工作室,連平縣人民法院森林法官敲響廣東生態巡回審判“第一槌”,相關經驗入選廣東法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專題案例。成立佗城古鎮司法保護調研專班,指導龍川縣人民法院設立佗城古城文物保護巡回法庭,設立7個非遺司法聯絡點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基地,筑牢“六色”旅游法治屏障。
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支持和監督并重,審結一審行政案件429件,審查行政非訴執行案件353件,準予執行率提升至90.7%。強化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依法審理涉國有土地出讓、招商引資等行政協議案件43件,依法糾正不當行政行為。常態化召開府院聯動聯席會議,簽訂府院聯動實施意見,組織領導干部旁聽庭審活動336人次,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上升至100%,市中院行政案件分析報告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筑牢安全防線 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國泰民安,民之所盼。過去一年,全市法院將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作為重中之重,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實效。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嚴懲滲透、顛覆、破壞、分裂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邪教犯罪,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槍涉爆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26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審結以碰瓷、套路貸、暴力討債等犯罪活動為業的涉黑惡案件13件85人。重拳打擊陳某山故意殺人、張某春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36件75人,對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處重刑。
依法懲治危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審結“黃賭毒”“食藥環”等涉民生領域犯罪案件1549件,守護群眾生命健康。推進“全民反詐”,嚴厲打擊出借銀行卡身份證、直播間虛假理財、網上交友陷阱等犯罪活動,審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等涉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56件。
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深化少年法庭改革,推行圓桌審判、封存犯罪記錄、回訪幫教等少年審判機制,依法對情節輕微的未成年被告人從寬處罰,教育感化挽救130名失足少年。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對情節嚴重的34名被告人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承接省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幫教體系試點,積極構建“五位一體”未成年人司法關愛機制,工作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推介。
全市法院去年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3634件,判處罪犯3974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厚植為民情懷 法治之光照亮人民幸福生活
執結某水電站淹浸耕地案,幫助3000余戶失地農民執行到位補償款3211.6萬元;推進12368熱線“一號響應”,法官回復及時率97.5%,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交訴訟費207.3萬元,發放司法救助金111萬元……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過去一年,全市法院踐行新時代能動司法理念,秉持“如我在訴”理念,努力辦好每宗案件,不斷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全年共審結執行涉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案件16560件,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扎牢民生司法保障。完善家事審判工作機制,全市法院審結婚姻家庭繼承糾紛3280件,及時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家庭教育指導令,支持空巢老人贍養請求,切實守護家庭幸福港灣。平等保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權益,審結勞動爭議案件641件,依法維護網絡主播、快遞小哥等新業態從業者權益。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為農民工、職工追回欠薪2508.5萬元。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促進消費30條意見,妥善審理教育培訓、美容健身等消費糾紛案件256件,堅決整治霸王條款和預付式消費陷阱等欺詐行為。
——依法保障勝訴權益。部署開展河源執行風暴2023、壓減執行存案攻堅戰等專項行動,全市法院執結案件14026件,實際執行到位33.8億元,同比增加11.1億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執結涉民生案件1248件5794.5萬元。建立執前督促履行和執前和解機制,創新采取預處罰措施,促使400余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2200萬余元。完善網上拍賣規則,網拍成交6.9億元,為當事人節省傭金2097.5萬元。加強誠信激勵、失信懲戒,發布失信名單10067人次,限制消費12978人次,拘傳278人、拘留(含預拘留)182人,移送拒執罪案件線索3條,信用修復2916人次。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完善全流程在線訴訟,網上立案通過率85.2%,電子送達率86.2%,訴訟服務滿意度評價86.6%,上訴案件移送周期縮短至33.7天。堅持開門接訪、院長約訪、帶案下訪,做實“有信必復”,接待來信來訪580件655人,處理網上信件333件,成功化解問題樓盤工人追討欠薪等一批信訪案件。市法院一站式建設位居全省中院第三。
——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市中院妥善審理殘疾人車禍死亡賠償案,依法支持履行監護職責非近親屬賠償請求權,獲全國法院優秀案例二等獎。打造“河法童行”普法品牌,開設《學法課堂》,編發《與法童行 呵護未來》宣傳冊,創新開展法治游園會、線上模擬法庭、法院開放日等活動41場次,125所學校6.1萬余名師生接受教育。東源縣人民法院創作反詐微視頻獲全國法院“金法槌獎”優秀獎,紫金縣人民法院“法韻茶香”獲全省法治動漫微視頻銅獎。
回應群眾期盼 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
2023年,全市法院堅持質量優先、兼顧效率、重視效果的價值追求,以“一降兩升三優化”評價目標體系為牽引,持續提升辦案質效,努力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
全力提升審判質量。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院庭長直接辦理案件35439件,占結案總數74.7%,市中院院長示范帶頭辦理重大刑事案件,獲評全國法院“百場優秀庭審”。強化審判委員會把關作用和專業法官會議咨詢功能,落實“專家會診”和類案檢索機制,85.5%的案件當事人在一審后服判息訴。對發改案件、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及涉訴信訪案件落實“一案一評查”,匯編發改典型案例68件,一審裁判改判發回重審率穩步下降。
全力提升審判效率。部署推進降存案清積案,全市法院一年以上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同比下降67%,三年以上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全部清零。全口徑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審結速裁快審案件7472件,平均審理時長28.7天,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全力優化審判效果。樹牢能動司法理念,落實“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要求,以法治化方式一體解決一些公司破產清算案衍生的法律、民生、穩定等問題,推動問題樓盤復工續建,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和債權人、債務人雙贏多贏共贏,經驗做法被省法院推廣。聯合市住建局推動11個問題樓盤實現交付,指導源城區人民法院運用“首案示范裁判”一攬子化解群體糾紛6000余件。
強化黨建引領 鍛造忠誠干凈擔當法院鐵軍
深入落實全面從嚴管黨治警主體責任,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施法治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規劃,一體融合推進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建設。
思想之旗領航向,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強化“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意識,深入實施南粵黨員鑄魂工程、先鋒工程、提質工程,持續開展競標爭先、“我為黨旗添光彩”、學習身邊榜樣等活動67場次,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互促。全市法院7個黨支部獲評全省法院“四強五好”黨支部,紫金縣人民法院“融合黨建+”獲省“先鋒杯”創新大賽二等獎。
錘煉過硬司法本領。全面加強干警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組織分級分類培訓135場3297人次。建立優秀青年干部人才庫,完善初任法官導師制,6名干警入選廣東法院教學人才庫。
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運用司法巡查、審務督察等方式全面糾治“庸懶散慢拖”頑疾;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全市法院干警主動記錄報告3370件,“有問必錄、應報盡報”已成常態。
自覺接受各方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9件,回復率、滿意率達100%。走訪和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界代表視察法院、參加座談、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活動989人次。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聘請特約監督員12名,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598件。
■組稿: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沙巧 徐曉曦 陳碧霞
■圖片:由市法院提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