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尚民:
共舞長纓粵贛邊,五戰五捷君在前
■嚴尚民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凌麗
核心提示
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初,粵贛邊支隊在九連地區一連打了5場漂亮的殲滅戰,被稱作“五戰五捷”,從此扭轉了整個九連地區的局勢。“五戰五捷”的第一線指揮員是嚴尚民。他在紛繁復雜的戰爭情勢中準確把握形勢,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 克敵制勝。他指揮了解放九連全區尤其是解放老隆的戰斗,揭開了華南地區大規模解放的序幕。他率部進軍珠三角,完成了配合包圍廣州的任務。
留學日本因反戰被驅逐
嚴尚民(1915—1997年),原名奎榮,別名公曼,廣東惠陽澳頭人。早年參加農民運動,支持國民革命軍東征的宣傳活動和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九·一八”事變后,參加抗日救亡宣傳隊。
1935年,嚴尚民在廣州南海中學畢業后自費留學日本東京,參加了留東同學會。1936年4月,東京舉辦留日學生文物展覽,他發表的《怒吼吧!日本無產階級弟兄們》和《兩滴血跡的對話》詩歌引發強烈反響,同時也給他帶來殺身之禍。1936年5月14日,嚴尚民被日本警察抓捕入獄,受盡酷刑,一個月后被驅逐出境。嚴尚民回國后在鄉下治傷,在澳頭教書,后擔任龍湖學校校長。
1936年秋,嚴尚民從東京回到香港,加入香港抗日救亡運動組織,參加香港抗日秘密鋤奸工作。1937年2月,與葉鋒、劉宣等人反對香港惠陽商會取消青年部,成立護部委員會,負責以香港惠陽青年會名義,籌備建立香港惠陽青年會回鄉救亡工作團,并任團長。這個團體成員主要是進步青年。同年8月,嚴尚民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三次率領香港惠陽青年會回鄉救亡工作團100多人回惠陽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常柏田、坑梓、壩崗、澳頭等地發展中共黨員,建立黨的組織,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和自衛隊,為組建人民抗日武裝、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打下基礎。
1938年12月,嚴尚民出任惠陽縣第二區行政委員會主任。1939年5月,任中共珠江三角洲特派員,組織抗日武裝斗爭。同年8月起歷任廣州游擊第二支隊秘書、第二支隊直屬隊總支委員,《抗戰旬刊》負責人之一,中共珠江三角洲南(海)番(禺)順(德)中心縣委委員,中共番禺縣委書記,南番順珠江縱隊政治部組織科長兼總支書記,為珠江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44年5月,嚴尚民指揮新(會)鶴(山)高(明)抗日武裝向新區挺進,與敵作戰,戰斗中負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奉調廣東區黨委工作。
初到九連
1947年起,嚴尚民任中共九連地區工委書記,組織領導人民武裝部隊開展游擊戰爭,指揮反擊國民黨的“清剿”,取得“五戰五捷”的重大勝利,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二期“清剿”。
為了適應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統一各地黨組織和加強武裝斗爭的領導工作,廣東區黨委決定撤銷各地區黨的特派員制度,建立新的領導機制。1947年2月,廣東區黨委在香港委派嚴尚民主持后東地區干部訓練班時,決定撤銷后東特委、九連臨工委,成立中共九連地方工作委員會,嚴尚民任書記,常委為魏南金、鐘俊賢,委員有吳毅。北撤山東返回的鄭群和黃中強不久后增補為委員。
鄭群早就聽說了“高佬嚴”——嚴尚民外號的種種傳說:他知識豐富、才華橫溢,英勇善戰、臨危不懼。鄭群心想,這東縱北撤后留下的58名久經戰火淬煉的骨干,在嚴尚民的領導下,一定能在九連地區打出個新天地。
九連地區包括河源、紫金、龍川、和平、連平、新豐、五華、興寧及江西的龍南、定南、虔南。
1947年秋光正濃時,鄭群和黃中強等離開香港,溯東江而上,回到了九連山。南方樹木仍不改蒼翠本色,但已是秋風蕭瑟,寒氣襲人。
在和平縣青州鄉,鄭群第一次看到了嚴尚民,覺得他“氣宇軒昂、溫文爾雅”,身上流露出文武兼備氣質,感覺此人親切可敬。
在工作中,鄭群得知,嚴尚民到達九連地區后,率部隊連續攻打國民黨的一部分基層政權并取得勝利,連平、和平、河源、龍川、紫金、五華、新豐等地的中共武裝隊伍蓬勃發展,沿著九連山麓建立了“東江人民抗征隊”等幾支部隊。他們繳獲了國民黨部隊的武器,擴建武裝力量,破倉分糧,教育群眾和發動群眾起來反征兵、反征糧、反征稅。
很快,鄭群親自體會到嚴尚民的戰略戰術和領導水平。
1948年春,鄭群回到九連山不久,九連地區在國民黨當局的圍攻下陷于被動境地,嚴尚民等邊打邊苦思對策。正在此時,華南分局派來梁威林(后任粵贛湘邊區黨委副書記、邊縱副政委)到九連地區指導工作,強調九連區要很好地運用毛澤東同志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略戰術,“傷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要下決心集中數倍甚至八倍、十倍的兵力打殲滅戰。
在這一戰術思想的指導下,嚴尚民等想方設法付諸行動,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作為九連地區高層領導人,鄭群一直與嚴尚民并肩戰斗,從嚴尚民身上,鄭群學到很多知識。“后來我單獨指揮部隊打仗,也是從他身上學來的。”鄭群回憶說。
“五戰五捷”一線指揮者
1948年8月,九連山地區游擊隊改編為廣東人民解放軍粵贛邊支隊,魏南金任政委,鐘俊賢任司令員、鄭群任副司令員,吳毅(曾志云)任參謀長,黃中強任政治部主任,嚴尚民任粵贛湘邊工黨委委員、粵贛湘邊縱隊參謀長,仍駐九連地區指揮戰斗。
粵贛邊支隊組建了主力團隊,積極開展軍事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戰斗力大大提高,取得了“五戰五捷”的重大勝利,從此扭轉了整個九連地區的局勢。
從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初,作為一線指揮官的嚴尚民,按毛澤東“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一連打了五個殲滅戰,其中最為支隊樂道的,是大湖獅子腦戰斗、駱湖上坪戰斗和大人嶺戰斗。
在這五個戰役中,嚴尚民秉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原則,事先派偵察員偵察敵情、活動規律、地形等情況,繪制作戰地圖,設好最有利的戰斗地點誘敵進入。做好戰前動員工作。戰場上準確地把握形勢,迅速制定戰斗方案,克敵制勝。
在嚴尚民指揮下連續取得的“五戰五捷”,提高了粵贛邊支隊的戰術水平和戰斗力。
1948年6月,嚴尚民被安排為粵贛湘邊區黨委委員,后任粵贛湘邊縱隊參謀長,仍駐九連指揮戰斗。游擊隊里都知道他是九連最高軍事指揮,言談間也將他稱為嚴司令,聽起來像是粵贛邊支隊有3個司令員——實際上,鐘俊賢是司令員,鄭群是副司令員。(唐瑜《九連山黎明前的戰斗》)
1948年10月24日的白馬之戰,是一場伏擊戰,是九連地區在解放戰爭中取得的首次大捷,也是九連地區部隊在河西打的第一次較大的勝仗。
同年11月15日的獅子腦之戰,是廣東游擊戰爭史上少有的誘敵深入、包圍消滅的殲滅戰。
鄭群認為,當年對敵情的分析、桂林隊采取的軍事行動部署,總部對這次戰斗下的決心、使用的戰術、兵力配備、包圍路線的選定和出擊時間,可以說是“神機妙算”。戰斗的突出特點是斗智斗勇取勝,這樣的戰例在華南游擊戰中是不多見的。
“五戰五捷”之后,國民黨保五團、保一團從和平青州、熱水圩迅速撤走,其他地方也收縮了據點,游擊隊的根據地不斷擴大,扭轉了戰局。
解放九連地區的總指揮
1949年5月,國民黨保十三團被粵贛邊支隊策動,反叛了國民黨當局,起義投入中共陣營,接受了九連地區的領導,與東二支部隊并肩作戰,準備解放老隆。
保十三團起義投誠的前一天,即5月13日夜,嚴尚民與鄭群、魏南金、鐘俊賢、黃中強等定下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并進行嚴密分工,預先設計了“打援”地點。
14日,保十三團宣布起義,隨即協同九連部隊兵臨老隆城下,于當日夜包圍老隆保四師師部,通牒保四師副師長彭健龍投降。彭健龍不從,遂向和平的列應佳、河源的196師葛先才和廣州、五華、興寧等地的國民黨部隊發出求救電,并以各種建筑物作為防御工事頑強抵抗,等待援兵。
激戰6個多小時后,彭健龍的援兵果然來了,列應佳率領駐和平縣保五團兩個營的援兵急速趕來,但剛到距老隆四公里的烏石壩就被打垮了。彭見救援無望,自己也負了傷,當晚便打出白旗投降,老隆隨即宣告解放。
烏石壩的援兵是怎樣被打敗的?原來,是嚴尚民和鄭群指揮主力三團云南隊和保十三團的搜索連,于15日上午進入烏石壩埋伏,實施先前商量好的“打援”戰術。果不其然,列應佳收到彭健龍的求救電后,率1000多兵從四都來援,正埋頭疾走時,不料掉入嚴尚民和鄭群等布置好的埋伏圈里,打了數小時,以失敗告終,列應佳趁亂跳入東江河才得以逃走。
15日夜,廣東國民黨當局指令196師葛先才派出一個加強團,想要重奪老隆。支隊四團與地方部隊一路以游擊戰阻截,嚴尚民坐鎮老隆,鄭群率主力三團和保十三團一個營及一個搜索連共1000多人,從老隆乘電船往藍口阻擊。16日,雙方戰斗了一天,將葛先才部阻擊在河源、藍口一帶。
17日,和平東水列應佳殘部在邊縱六團及投誠的保十三團一個營的數天圍攻下,舉白旗投降,撤出東水鎮,所部500多人被改編,后改為邊縱獨立營。
老隆解放戰役打了一個多月,1949年6月,以嚴尚民部的勝利為結束。
解放老隆的意義十分重大。在它的影響下,五華、新豐、連平等縣城相繼被攻下,除河源外,九連山區的10多個縣城全部解放,將根據地連成一片,比廣州的解放要早5個月。
當年《華商報》評論老隆解放的重大意義:“它使華南解放區空前的擴大和鞏固。”鄭群認為,老隆的解放,揭開了華南地區大規模解放的序幕,是廣東解放戰爭的一個重大、影響深遠的歷史性勝利。
進擊珠三角
1949年9月,嚴尚民指揮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1萬多人,追殲國民黨駐河源196師,渡過東江。10月,率領主力團隊,與尹林平率領的邊縱主力部隊在河源石壩(今屬博羅縣)勝利會師。旋即進擊廣九沿線如虎門等地的國民黨軍隊,任珠江三角洲作戰指揮部參謀長,配合野戰軍解放全華南,進軍中山、番禺等地,完成了配合包圍廣州的任務。廣東軍區成立后,嚴尚民任第六(珠江)分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嚴尚民歷任中共珠江地委常委、珠江行政公署專員,珠江軍分區司令員、珠江地委統戰部部長、紀檢副書記、專署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華南公路修建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華南分局交通部辦公室秘書長。1958年后任廣東省工業廳廳長、交通廳黨委書記、航運廳廳長、省工交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嚴尚民出任廣東省對外經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港澳辦主任、香港粵海公司董事長,對外經濟發展公司董事長,中共廣東省委顧問委員會委員(副省級)等職。嚴尚民在主持省港澳辦工作,組建香港粵海公司時,思想解放,勇于開拓,敢于負責,僅5年時間,就使粵海公司成為多元化、綜合性的大集團大企業,為廣東改革開放作出了貢獻。(《懷念嚴尚民》)
嚴尚民去世后,魏南金寫下一首悼詩,前二句即概括、肯定了解放戰爭時期嚴尚民的功績:“共舞長纓粵贛邊,五戰五捷君在前。”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