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融入時光 讓學子走向幸福
——核心素養時代下的正德教育實踐




教育是百年大計。今年,正德教育走過了20年的歷程,寫下了河源民辦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情融教育二十載,正德人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秉承著“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辦學宗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核心素養的時代要求下實踐教育改革,積聚起愛與責任的力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學生。
一束光:照亮育人的方向
“聚一幫好人、做一樁好事”,簡單質樸卻飽含力量的話語,道出了正德教育的創辦初心。創始人黃鏡光、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前期籌辦者鐘成基、首任校長黃欽仁……這是一群心系教育、心存夢想的人,他們以教育情懷為光,照亮了正德教育的辦學之路。
20年前,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愈發強烈,而政府也積極倡導社會力量辦學。在此契機下,黃鏡光聯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04年9月創辦了源城區中英文學校,從此開啟正德教育的希望之旅。
在教育情懷和夢想力量的引領下,正德教育的團隊日益壯大。“教育是改變人生的力量,是點燃夢想的火種。”正德教育董事長黃華堅持“做有溫度的教育”,帶領正德人以執著和熱愛,踐行“正道明德 厚學篤行”之訓,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學習殿堂,為教育賦予更深、更新的內涵。
一條線:牽引成長的價值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老百姓家門前的學校”,這是正德人的赤誠初心,更是一條堅定穩健的牽繩,牽引著正德教育的辦學歷程,引領著正德教育成長的價值所向,為孩子們的成長構筑穩健的階梯。
2004年9月,源城區中英文學校(原河源中國教育學會中英文實驗學校)創辦,地處河源市區核心地帶,自辦學以來,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憑借優質的教學質量、多元且富有前瞻性的育人理念以及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風采,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口碑;2012年9月,江東新區正德實驗小學(原河職院附屬小學)應運而生,教學質量一直穩居江東新區前列,成為江東新區的教育典范和窗口學校;2016年9月,河源市正德中學在原中英文實驗學校初中部的基礎上升級創辦,以匠心鑄造特色,打造“教育家”型教師、圍繞“正德少年”核心理念培養全面發展學生,致力打造示范性品牌民辦學校;正德教育旗下的創新幼兒園、正德實驗幼兒園、正德幼兒園這3所幼兒園,為周邊群眾帶來優質的學前教育學位。
涵蓋 15 年全齡層的教育體系,猶如一條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教育鏈條,為孩子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陪伴著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在不斷探索中領略生活的美好與多彩: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引導孩子初步認識世界,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社交能力,讓他們對世界充滿熱愛與向往;進入小學,中英文學校和正德實驗小學以閱讀、勞動、書寫和藝術為孩子們打好人生底色,以合作學習、欣賞感恩、美育心育,讓孩子們“遇見更好的自己”;正德中學構建起支撐學生多元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以學科拓展、興趣特長、人文素養和技能訓練等板塊,打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以“五環大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間,正德教育始終將學生置于核心位置,全方位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無論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還是品德修養的塑造,都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潤物無聲”地讓學生成長為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少年。
一盤棋:涌現活動的精彩
在深化“雙減”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核心素養在校園里落地?正德人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將育人活動變成了銜接社會、面向未來的課堂。
每天下午最后一節課是正德中學學生的綜合實踐課。籃球、足球、武術、少年科學院、心理社團、民族舞……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自主選擇課程,不僅開闊了知識視野,還在多樣化的學習中實現了全面而均衡的發展。這就是正德中學在深化教學改革中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一個生動景象。
源城區中英文學校將“書香讀書節”“文化藝術節”“陽光體育節”“多彩英語節”貫穿全年,為孩子們搭建起才藝展示的舞臺和機會,實現“一生一體藝”,讓孩子們找到精彩,擁有自信。
正德實驗小學以書法教育為載體,打造“墨韻”主題的校園文化,更開發了30多個涉及美術、音樂、體育、科技、文化傳承、動手實踐的社團與興趣課程,很好地滿足了孩子們多樣興趣需求,全面提升了素質教育質量。
幼兒園里的烹飪課,孩子們自己動手,滿足對美食制作的好奇心;茶藝課上,孩子們學著泡茶品茗,感受中華文化之魅力;親子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協作游戲,濃濃親情在歡聲笑語中升溫……
這些精彩活潑的育人活動,成為了連接課程、學習、生活、審美、社會的要素,猶如多彩的小棋子,在正德教育的“棋盤”上演繹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們打破了傳統教育局限于課堂的邊界,將教育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滋養著他們的成長,助力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自我表達、團隊協作以及勇敢挑戰。
一團火:凝聚青春的力量
師如火炬,照亮莘莘學子路;生似驕陽,匯聚青春校園情。
這里有一支具有年輕活力和深厚底蘊的辦學團隊,懷揣初心,敢于創新,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維,引領著正德教育穩健發展;這里有一支雄厚且和善的師資隊伍,專業精湛,富有愛心,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祖國的花朵;這里有一群青春且篤學的學子,朝氣蓬勃,勤奮好學,在正德教育的搖籃里,追逐著個性與夢想——這是一團青春的火焰,燃燒著激情與熱忱,為正德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心泉與動力。
教以師為本。正德教育致力于培養“教育家”型教師,通過建立和完善師德專題培訓、考評制度,以及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師德水平整體提升,逐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積極打造名師隊伍,涌現出一批具有鮮明教育教學特色,在區域內有較強影響力的名師隊伍;建立名師工作室,鼓勵名師開展教育研究,發揮名師的示范作用;不斷優化教師管理制度,激發教師工作內驅力,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此外,“松靜勻樂”“走向幸福”也在每位正德教育人的身上傳遞著,老師們在體驗教學工作的樂趣與成功時,也收獲了正能量與幸福。
正是辦學團隊的引領、師資隊伍的奉獻以及學生的積極進取,共同匯聚成了一團熊熊燃燒的青春之火,為正德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著正德教育持續健康地向前行進。
一條路:走向幸福的未來
以“立德”為本,點亮育人的價值;以“素養”指路,走向幸福的未來。
20年來,正德教育在時光的長河中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閃耀的足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攀升,高效教學喜結碩果,正德中學在中高考上的成績連年實現新突破,眾多學子憑借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綜合素質,順利考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學,實現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教育目標;在藝體教育領域,正德教育各學校的特色教育表現突出,舞蹈隊、合唱團、美術社團等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體育賽場上,正德學生多次斬獲市、區級獎項,彰顯出學子們良好的體藝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印證了正德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贊譽。
憑借出色的教育教學質量和顯著的辦學成果,正德教育各學校收獲了眾多榮譽稱號,先后被授予“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廣東省書香校園”“全國百佳校園電視臺”“全國籃球特色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正德教育過往成績的肯定,更是激勵全體正德人繼續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展望未來,正德人將秉持初心,砥礪前行,繼續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黨和國家輸送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正德教育總校長朱晉權表示,正德人將凝聚人心,在希望的道路上繼續為下一代的成長撐起藍天,引領青少年學子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世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教育逐夢 德正業興
——訪正德教育創始人黃鏡光
在教育的廣袤天地中,總有一些追光之人,他們懷揣純粹初心與非凡決心,書寫著動人篇章。黃鏡光,正德教育創始人,便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追光者。在知天命之年,他毅然轉行投身教育,創辦正德教育。二十年風雨兼程,初心如磐,篤行致遠。
出身農村,小時候家境清寒,讓黃鏡光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份遺憾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教育和知識崇敬的種子。多年的創業積累,讓他在51歲時,決心放下原有產業,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為社會、為下一代提供成才的平臺。”話語質樸而堅定,這一“轉身”,開啟了他教育生涯的壯麗篇章。
創業之路,荊棘密布。轉行之初,招生難、缺乏指導、社會觀望等問題接踵而至。然而幸運的是,他趕上了國家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東風,市、區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與指導。在鐘成基、黃欽仁、朱晉權等一代代校長的接力下,正德教育的團隊逐漸成長、壯大。
黃鏡光深知,外力固然重要,內功才是成功關鍵。他善于抓大放小。在學校里,他與校長、老師們和諧相處,分工協作,把握發展方向,協調外界關系,積極為團隊謀福利。他在學校附近分批建設了近300套福利房,讓老師安心從教。在他的努力下,正德教育580名教職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管理者用心辦學,老師們愛校如家,視生如子。
“德正業興”是黃鏡光始終秉持的信念。他以五年為一個計劃,穩扎穩打推進辦學目標:創辦中英文學校、幼兒園、河職院附屬小學、正德中學,一個個目標相繼實現。在他看來,事業成功的關鍵,除政府支持、名師引導外,團隊精神尤為重要。他培養的管理團隊和中層領導,均從一線教師成長而來,平均年齡四十多歲,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成為正德教育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20年砥礪前行,黃鏡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情懷與社會責任,也為正德教育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創業難,守業則等于第二次創業。”他希望新的接班人以及學校管理層能一直保持創業精神,勇往直前,以辦成“百年老校”為奮斗目標,為黨和國家持續輸送人才,為時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組稿:本報記者 鄒茹玉
■通訊員:雷彬 賴敏 張秀媚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