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七巢哀角已潛蹤

——九連山種藍商人陳萬覆沒記

2025-01-12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73670e89e6dca4feab7bff0270f9e4ef_hyrbs0112001_002_01_s.jpg

■圣跡蒼巖遠景。崇禎初年陳萬起事,曾率部經過此地。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河源現轄諸縣區中,和平、永安(今紫金)、連平三縣均設立于明朝,其設置皆與當時的剿寇行動及民眾建縣需求密切相關。和平設立于明朝官軍剿滅池仲容部之后;永安(今紫金縣)則在明朝平定賴時清、楊立、葉千等叛亂勢力后建立;連平是這三縣中最晚設立的一個縣。連平的設立源于長時間的寇亂和民眾對安定生活的迫切需求,特別是在明朝官軍剿滅陳萬后,朝廷才著手規劃建州事宜。陳萬起事時擁眾萬余人,歷時兩年,最終被誘殺,余部四散。此后,地方官員上書請示,朝廷方才決定設立連平州以加強治理。

1

“久梗王化之所”:九連寇起

明末,和平建縣了,永安建縣了,這鄰近還有一塊地方,乃“粵之巖邑也”,即將建起州縣。此地多崇山峻嶺,其東南諸峰最險阻者,叫九連山,萬山環繞,路通九縣——縱橫江西之龍南、定南,廣東和平、河源、新豐、英德、龍門、從化、翁源,真正是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乃是“久梗王化之所”,“界在東鄙,夙稱虎穴,世為粵患”。

其實在明中后期,也不獨是粵東北一帶賊多,整個廣東賊寇頻起。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無常業,看不到希望與前景,那些膽大的不怕事的就起來搗亂。廣東地區臨近大海,又背靠著許多山,山海相接,其中山以九連山最為著名,它高聳入云,廣環四省。重疊的山巒,密布的叢林,縱橫的萬千溝壑,成為奸邪之徒和逃亡者極好的藏身之處。于是有狡猾之徒利用這種地利,糾集不法之徒,動輒聚集成千上萬的人,像螞蟻和蜜蜂一樣屯聚,外出搶劫鄉村,肆意燒殺搶掠,遇到緊急情況則像野獸和飛鳥一樣逃竄。他們依仗地形的險阻,妄自尊大。這些賊寇縱橫廣州、南雄、韶關等地,惠州、潮州更是深受其害,幾十年來一直此起彼伏,一直沒有徹底平息過。九連山大部分在惠化圖,此地是舊河源縣地,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陽明平浰頭建和平縣,分割四里,惠化居一,去和平縣約有200里,道路險阻,峻嶺云連,中即為九連山。

上溯連平沿革,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屬南海郡龍川縣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屬南越之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三國時期屬南海郡龍川縣、桂陽郡湞陽縣地,東晉時期屬東官郡,南朝齊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年—1517年)先后屬河源縣、湞陽縣、龍川縣、循州、翁源縣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禎六年(1518年—1633年)分屬河源、翁源、長寧(新豐)、和平縣地。

2

“三朝的天意份”:陳萬舉事

這樣一座可成為絕好藏身地的大山,自然不會被“浪費”。崇禎四年(1631年),九連山的大賊首陳萬,雄踞了其中7個山寨,投奔他的丁壯,分由數個頭目率領。另一個大賊首叫鐘凌秀,占據了銅鼓嶂,在石窟間出沒。各個賊總號稱紅、黑、白、九良星等,各自統領自己的部眾,陳萬和鐘凌秀這兩個首領虎視眈眈,火焰熏天,始興、永安等地警報頻傳。烏岑、南嶺的賊首曾閻羅等人與陳萬、鐘凌秀相呼應。而惠州、潮州的土著賊寇如劉粗鱗、張文斌、鄒崖鼻等人結巢聚黨,趁機在兩郡橫行霸道,各個縣城都人心惶惶。

陳萬,舊籍記載他是連平內莞藍州的種藍制藍(一種藍靛染料)商人,在九連、內莞藍州等地擁有藍房數十間,雇傭工人數百。如果當時營商環境好,陳萬應該能富甲一方,并能帶動一方士民安居樂業。然而明末朝政腐敗,苛捐雜稅極多,民不聊生。陳萬的事業不僅得不到發展,還窘于經營,難以為繼,眼看就要倒閉,工人們也得失業。于是工人怨聲鼎沸,都有反意,遂推陳萬為首領,于九連擔桿灘揭竿起義,三天內招集人馬上萬。

陳萬為何有那么大的能耐,能這樣揭竿而起,一般善良百姓實在想象不出來,只得托諸天意,流傳了不少關于陳萬的傳說。

傳說陳萬起事之前,仍然舉棋不定,畢竟造反不容易,成則為王,敗則身死家毀。工人們想了個辦法,偷偷用蜂蜜在藍葉上寫了“陳萬天子”四個字。螞蟻聞味,成群結隊爬去吃,結果就像螞蟻自發組成了“陳萬天子”四字。有工人慌忙去告知陳萬,說是天意如此。但單憑一回老天的示意,陳萬還不能痛下決心。

不久有一天,陳萬與挑藍工人路經擔桿灘(當時還不叫此名),途中歇腳,眾人又談及工坊之事,言語間各種憤憤不平。陳萬對眾人說:“我將擔桿(扁擔)放到水中,若會逆水而上,我便舉事。”于是這么一試,擔桿果然逆流而上。誰不知道造反要殺頭呢,但既然老天兩次都認為該反,那我陳萬就順從天意吧!于是揭竿起事,三天內招集人馬上萬,故當地有“三朝陳萬”之說。擔桿灘亦由此得名。

這“三朝”的傳說,又有另一個版本。當地傳說,陳萬起事后,崇禎嚇了一跳,讓人占卦算算此事。占卦的算出來后,說,陳萬只有三朝天意的份,他底下的人朝拜他3天,之后就會連戰連敗。后來陳萬果然總吃敗仗。連平因此曾流傳一句俗話:“三朝的天意份”。

集結人馬之時,人們亦工亦兵,都在打磨武器。藍州有塊大石,兵眾每天在上面磨刀。后來人們把這塊石頭叫磨刀石。

又有一傳說,陳萬收葬其母之骸骨,請一風水先生于下藍州水口處相中一地,名曰“雄雞打翅”。當時風水先生對陳萬說:“此地極貴,你可在葬后十五天到墓中一奠,便見分曉,只是切記不可提前錯后。”定好墓穴之地,陳萬便招募墓師筑建。墓師帶一小徒至墓地一看,經驗豐富的他知是貴地,妒心便起,葬時將骨甕錯置,以破其風水。誰知小徒因陳萬招待不周,工資微薄,亦存心報復,待骨甕置定后,偷將骨甕一轉,再行掩土葬好。歸途中,墓師將此地的貴處傳告其徒,言談之中表露妒意。其徒見狀,便得意地將偷轉骨甕之舉告訴墓師。墓師呆了一呆,嘆道:“天命如此,我已破之,而你又正之,命該其發啊。”(《連平文物志》)

3

“是可計取矣”:虛撫實剿

明崇禎庚午、辛未年間(1630年—1631年),陳萬率眾數千人,踞守于九連肚,與前述鐘凌秀、曾閻羅及惠、潮農民軍相互呼應。崇禎三年(1630年),他們先后出和平熱水,由龍南太平堡,經翁源到黃村、南浦、鐵場、新塘等地,攻陷始興、樂昌、江西太和等處,粵東、粵北、贛南、閩南諸府縣為其鋒所攖,朝野震動,急報頻傳。崇禎四年,朝廷命三省會剿。

兩廣總督王業浩命嶺東分守道洪云蒸率官軍前往鎮壓。考慮到賊寇確實繁多且猖獗,官軍兵力寡不敵眾,洪云蒸表面上用安撫的手段來拉攏賊黨,暗地里則剿滅那些意志不堅定的農民軍,采用“虛撫實剿”之策,一邊派惠州司孝程君鐸勸說陳萬、鐘凌秀歸降,一邊命部將王鼎、徐之龍抄小路偷襲。不久“曾閻羅”營寨被攻破,俘虜和斬殺了一千多人。鐘凌秀率部奔九連山。

彼時兩廣制院熊文燦正在福建安撫民心,他派遣將領鄭芝龍率領軍隊抵達三河,每戰必勝。鐘凌秀見不能支撐,于是逃往九連山,與陳萬會合。他們認為九連山山洞深邃,山巒重疊,道路迂回陡峭,官軍很難能攻得進來。但官軍已經遍布各處,堵住了他們的去路并進行圍困。不久,起事部隊糧食將盡,鐘凌秀、陳萬企圖突圍,結果被官軍斬殺了500多人,余部向贛州和楚地方向逃去,都遭受了強有力的防御,他們只得從南安返回廣東。

洪云蒸迅速趕到南雄,會同當地官軍設下奇兵夾擊,殺死了100多名賊寇的首領。陳萬和鐘凌秀開始慌了。洪云蒸說:“是可計取矣。”于是派遣了幾名能言善辯的人誘騙他們各自回到山寨,同時又派部將梁東旭領兵,一路扼守九連山的歸路,一路扼守銅鼓嶂的要沖。

陳、鐘分頭逃竄,陳萬僅逃到獐坑,鐘凌秀也僅逃到石窟,知道中計,進退兩難。官府派遣典史費映奎誘陳萬出來,將其捆綁,押解到法場處決。陳萬在九連的七巢,被李相、蔡時春等人,會同南贛巡撫陸問禮所派遣的虔州將領金文光等人攻打,所部幾乎全部被斬殺。這是崇禎四年(1631年)的事。

典史費映奎是如何誘使陳萬出來的?《連平縣志》(2001年版)記載的是“被金文光部誘往內莞橫水一山墩赴宴,席間被敵伏兵殺害,余部四散”。

在陳萬被殺之地,依然有他的傳說在流傳。傳說,洪云蒸采用“虛撫實剿”之策,派人入諭招撫,于內莞區橫水鄉一山墩上,宴請陳萬部。事前,在宴座中暗藏短劍。宴時,赴宴眾人皆棄械入席,待陳萬部眾酒醉后,陪宴官兵從座下抽出利劍,一擁而上,將其殺戮殆盡。此后,當地群眾稱此為“殺人墩”。

陳萬及所部被“撲滅”后,鐘凌秀勢單力孤,膽戰心驚,將自己捆綁投降了閩將鄭芝龍,不久也被押解到法場處決。鐘凌秀仍有余黨逃到了武平,土著賊寇依附了他們,在泰和、興國等地境內活動。三省官兵繼續跟蹤追擊討伐,多次大捷。

跟隨鐘凌秀的號稱紅、黑、白、九良星等各部的賊寇首領都已被官軍斬首或擒獲,而那些被迫跟隨他們的兵眾則先后解散,大約有一萬多人。嶺東巡道憲副周夢尹懼其再生異心,建議與揭陽等地方上的軍事力量一同繼續討伐。各路官軍互相配合,或截斷賊眾水源,或斷絕其歸路,或挑撥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打,或勸諭他們投降。劉粗鱗、葉襖婆、張文斌、鄒崖鼻等,以及逃出來的鐘復秀、湯豹虎、張五子等人,一一被擒獲。有一兩個逃到羅定嶺西的,也被全部擒獲。

當時陳萬率部東進時,曾經過圣跡蒼巖。這是一個極大的溶洞,從洞口進去,里面豁然開朗,深廣約百數十丈,壁立如削,仿佛進了梁山好漢的議事大廳,穹頂很高,下徹天光。洞口很寬,能容納數百人。據明萬歷《惠州府志》記載,內莞巖溶洞很寬廣,可藏五百余人,鄉人遇警,則避于此。古時連平并不太平,常有山賊盜寇侵擾,民多不堪。若遇外來侵略的山寇,民眾便拖家帶口往溶洞里躲避。唐朝時,溶洞內曾建有寺廟,一度廢棄,后復修。陳萬帶著九連山的造反工人途經此處時,一把火將巖洞里的寺廟給燒了,此后再沒恢復過來(雍正《連平州志》)。連平建州后首任知州牟應受來到圣跡蒼巖時,曾對陳萬的事作了一番憑吊:“叢林時見白云封,偶覓公余扣法鐘。一曲流商初漱玉,七巢哀角已潛蹤。蒼松帶露鷗偏集,野水無人臼自樁。試問開山功第一,幾時勒石燕然峰。”

4

“善后事宜非建縣不可”:即將建州

雍正年間編撰的《連平州志 建置志》中認為,先賢王守仁在其他地方都設立了縣治來加強管理,卻唯獨沒有在這里設立,這也是有他的深意的。

王陽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剿平了池仲容,劃分龍南、河源兩縣的部分地區設置了和平縣,并將原本負責浰頭地區的和平巡檢司移駐到浰頭。隆慶初年,又鏟除了賴時清、王西橋等盜賊的巢穴,當時的官員又在秋香鄉建立了紫金縣(即永安),在鴻雁洲建立了新豐縣(即長寧)。這些新建立的縣逐漸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化,民眾的生活也逐漸安定下來。這些都是尚未完成的事業,需要后來者逐步振興和發展。

九連山這片區域,橫跨四省邊界,深藏于萬山之中,使得法令難以實施,各方支援經常受阻,因此容易成為盜賊的巢穴。但問題的癥結并不完全在于此。實際上,是因為治理的地區太多,而治理的人員太少。各地之間無法相互救援,沒有形成首尾呼應、靈活應變的態勢,即使是在平坦開闊的地方,也容易發生動亂。因此,叛亂與平定交替出現,征討與圍剿也時常進行。

《連平州志 建置志》認為,百年來行政區劃的變革一直沒有固定的模式,這是王陽明所無法預料的,也并非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崇禎四五年間,鐘凌秀和陳萬作亂,直到三省聯軍聯合圍剿,才最終將他們擒獲并上報戰功。“而善后事宜斷非建縣不可,紳衿里老望此舉久矣”。想要妥善處理后續事宜,必須建立新縣,當地的士紳、讀書人及鄉親們早就盼望著了。

■本報記者 凌麗

    上一篇:妙筆添秀色 鄉村煥新顏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