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共性問題,群眾代表暢所欲言
付出真誠與愛心 托舉孩子的未來
座談會上,群眾代表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就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共性問題談看法、提意見、想辦法。他們表示,市委書記林濤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積極回應、支持鼓勵,讓他們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對人民群眾的真誠與關愛,他們有信心攜手托舉起更多孩子的未來與更多家庭的幸福。
關愛自閉癥兒童
減輕家庭負擔
河源市深河人民醫院康復科教授牟志偉從事了20多年自閉癥兒童治療及康復研究工作,他發現我市目前在自閉癥早期篩查方面比較薄弱,一些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如果自閉癥兒童在3歲前被發現并進行干預,將減少自閉癥兒童殘疾。”他建議,我市要建立早篩查、早治療機制。對于部分康復到一定程度但未完全康復的孩子需要接受融合教育,他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及群體參與。
利用農村書屋
促進鄉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托舉起一個孩子,就是托起一個家庭。”連平縣大湖鎮社工董懿慧在調研中發現,農村的留守兒童之家和農家書屋大多和村“兩委”辦公場所連在一起,無法對村里的孩子正常開放。
董懿慧建議,將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和農家書屋充分利用起來,并將“雙百”社工駐村服務點設在其中,便于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陪伴、為困境兒童提供救助等專業服務;組織開展課外文化活動,打造鄉村孩子的精神家園。
學校社會家庭聯手
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
市人大代表葉慧任教于龍川縣第一中學。在教學工作及調研過程中,她發現,當前學生的心理危機發生頻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她建議,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充實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設施;學校、社會、家庭齊抓共管,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強有力保障。
市政協委員黃海麗建議加強培育、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她建議,加大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培育優秀社會組織;扶持未成年人保護項目持續發展和社會組織機構專業化運行。
“感謝‘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給了我發言機會。”學生丘俊賢希望進一步提升中職教育質量,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平臺。(本報記者 鄒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