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河源時政

凝心聚力促發展 奮楫篤行譜新篇

——市政協2023年工作綜述

2024-01-29 10:40:23 來源:河源日報

535cacd9ba7602e06a9a8782dce658e8_hyrbs0129004_001_01_s.jpg

■政協第八屆河源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打造高品質生態推動河源綠色崛起——關于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調研報告》,并進行專題議政。

d5c2cae902442c85055b861e8b298782_hyrbs0129004_001_02_s.jpg

■政協委員聚焦我市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城市擴容提質、文化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紛紛建言獻策。

核心提示

灼灼韶華,篤行致遠。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市政協及其常務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認真履職盡責,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源新篇章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回望奮進歷程,細數累累碩果。

這一年,立案的158件提案已100%辦復,編發社情民意信息38期,走訪委員122人次,督導鎮街133次163天,用心辦好民生實事57件,有效化解信訪案件28宗,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146期458條……各項工作富有特色、卓有成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職答卷。

人民政協為人民,既是對初心使命的莊重承諾,也是政協履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市政協將肩負起新時代人民政協的使命任務,以協商有方、監督有力、參政有為的實際行動助力河源高質量發展。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凝心鑄魂把牢方向

2023年,市政協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在人民政協履職的全過程各方面。

重視理論學習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手段。市政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貫通融合、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等重點措施,清單化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舉辦讀書班2期,深入基層宣講15次,制定整改措施25項,轉化調研成果11個,為群眾辦實事15項,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取得扎實成效。同時,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通過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引領學,常委會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委員活動組會議集中學,政協機關干部跟進學,完整準確、全面系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一年來,召開各類學習會76次,引導廣大委員和界別群眾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思想動力。

黨旗引領,風勁帆滿。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政治方向,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所在。這一年,市政協把好“方向舵”、揚好“發展帆”、當好“先行者”,積極落實市政協黨組成員聯系民主黨派、主席會議成員聯系縣區政協制度;全體會議和集中學習培訓期間設立臨時黨組織;加強對中共黨員委員的管理和引導;健全黨組成員聯系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通過開展主題黨日、專題宣講、講授黨課、走訪座談等活動,不斷提升“兩個全覆蓋”質量。

充分發揮協商作用

服務大局助力發展

去年以來,市政協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堅持制造業當家、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踴躍建言獻策,推動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細、取得實效,為我市加快實現綠色崛起貢獻政協力量。

——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協商議政。推動實施“頭號工程”,圍繞優化基礎設施、發展優勢產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確定了13個重點協商議題,綜合運用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提案辦理協商會、界別協商會和對口協商會等形式深入協商議政。在開展市委部署的“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服務河源高質量發展”和“做好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工作”主題調研中,走訪省政協委員和市政協部分企業家委員,引導政協委員結合自身特長和優勢為“百千萬工程”出智出力。市、縣政協聯動開展“百千萬工程”民主監督工作,聚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配套政策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等領域查實情、建真言,形成齊心協力推動改變城鄉面貌的生動局面。

——聚焦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調查研究。市政協常委會積極組織政協委員實地調研全市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情況,對如何進一步加強河源生態建設與保護,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推動生態資源價值化,探索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促進河源綠色崛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形成了《打造高品質生態推動河源綠色崛起——關于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調研報告》。

——聚焦制造業當家獻計出力。緊扣市委實施“產業興市行動”,組織委員調研形成了“關于促進我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提案”,并加大督辦力度,細分15項具體問題深化研究,助力推動我市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1+3”產業扶持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圍繞制造業發展中的人才建設、要素配置以及促進外資企業發展等關鍵問題,就“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制造業資源配置及政策落實情況”“港資臺資制造企業發展情況”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并進行協商議政,形成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15方面63條,部分建議被吸納到市委、市政府工作措施中,助推打造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聚焦打造“六色”旅游品牌精準建言。就“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調研并進行專題協商;圍繞旅游業配套資源有待提升、文化軟實力較弱的現狀,開展“民宿產業發展”“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提升文化軟實力”調研,部分成果得到有效轉化,如“借力高校資源,推進產學深度融合”的建議,推動市文廣旅體局與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河源市鄉村文旅(民宿)產業學院”。

為民服務踐初心 履職盡責擔使命

黨政所需、群眾所盼,就是政協所能。去年以來,市政協充分發揮提案反映民意、服務大局作用,通過引導委員深入群眾、拓寬知情明政渠道、培育集體提案等方式不斷提升利用提案建言資政的質量和水平。

自政協第八屆河源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以來,立案的158件提案已100%辦復。此外,拓展提升基層聯系服務群眾平臺建設,推動和平縣17個鎮全部建立鄉鎮政協聯絡工委,指導其他縣(區)鄉鎮(街道)政協聯絡工委提升建設水平,目前,我市98個鄉鎮(街道)均按“六有”標準完成鄉鎮政協聯絡工委建設。推進5個委員工作室創建和完善,為委員協商議政、建言獻策、服務群眾提供平臺和載體。推薦和支持委員以市紀委監委特約監察員、法院特約監督員、檢察院聽證員等身份開展民主監督工作,組織委員參與“河源好人”“文明家庭”“義務教育隨機派位”等的評審監督工作,推動相關工作提質增效。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市政協認真開展“健全家庭教育指導體系,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調研,并就調研成果重點走訪市相關部門,抓好成果轉化和措施落實。立足群眾關注的校園食品安全,就“加強校園餐飲管理,保障師生舌尖上的安全”開展專題調研,推動教育部門制定《關于2023年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并持續開展自查自糾、整治檢查,全面排查整治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隱患。

同時,市政協組織委員參加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圍繞“菜籃子”問題、政務服務、旅游服務、交通安全等內容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編發社情民意信息38期,助推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另外,市政協領導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認真落實市委“駐縣區指導組、聯鎮包片兩翼齊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部署要求,深入駐點縣區及所屬鎮(街),調查研究、聽取民意、謀辦實事、推動發展。目前,推動和平縣優勝鎮上潭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下游1000余畝農田灌溉和防洪問題。推動和平縣古寨鎮水西村漁潭江大橋改造納入廣東省2024年危橋改造項目,解決周邊5000多名群眾“出行難”問題等。一年來,累計督導鎮街133次163天,用心辦好民生實事57件,有效化解信訪案件28宗。認真開展聯系服務產業項目及高層次人才工作,及時掌握聯系服務24個產業項目建設發展情況,定期走訪聯系33位高層次人才,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19件。積極組織市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參與鄉村振興、捐資助學、志愿服務等公益事業,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凝聚共識匯合力 共繪發展同心圓

市政協堅持把凝聚共識寓于各項履職活動中,加強與市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溝通聯系和合作共事,常態化開展交心談心、座談交流。支持黨派團體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提出提案、發表意見。聯動開展學習研究、聯合開展調研視察、協同聯系服務群眾,推動多黨合作事業更加生動活潑。一年來,走訪各民主黨派20余次,聯合調研形成報告3篇,邀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各類協商議政會10場120余人次。密切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的溝通交流,不斷完善推行經常性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對縣(區)政協工作的指導,邀請縣(區)政協委員參加市政協組織的協商會議、學習培訓、工作交流等活動,提升整體水平。

同時,積極做好基層協商、反映民意、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工作;建立健全走訪看望委員及接待和處理委員來信來訪制度,到地方調研時聽取駐當地省、市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引導委員結合自身特長和優勢,圍繞壯大縣域經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和美鄉村等方面獻計出力。一年來,走訪委員122人次。發揮港澳地區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召開港澳地區委員座談會2次,引導委員為河源發展建言獻策并積極投身河源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組織港澳委員參加“6·30”助力鄉村振興捐贈活動和飲水思源、回鄉植樹活動,推動招商引資、產業轉移、經貿往來,畫出最大同心圓。

去年,市政協充分發揮文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和政協宣傳平臺作用,高質量做好主題宣傳和輿論引導,增強正面宣傳思想性和傳播力。在《河源日報》設立“河源文史”專版,刊發43期;在河源廣播電視臺《口述河源文史》欄目,播出50期;《人民政協報》、南方網等媒體刊登我市政協履職工作亮點5篇;制作《綠色崛起中的政協力量》視頻在省政協文史館播放;市政協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146期458條,《委員直播間》播出52期,編發《河源政協》雜志4期,市級以上媒體刊播新聞120多條……一個個數據承載情懷,一份份答卷振奮人心,“政協好聲音”唱得越來越響亮,“政協好故事”傳得更廣更遠。

守正創新提質增效 促進履職能力再提升

過去一年,市政協積極探索政協履職與推動發展的結合點,參加省政協“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專題理論研討,《淺談高質量推動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等3篇理論文章榮獲三等獎。開展“人民政協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征文活動,編輯出版論文集《河源市政協理論與實踐》。

機制和平臺,是政協工作創新的基礎和載體。而委員隊伍,則是政協工作創新的重要主體。市政協建立和完善委員履職量化考核、聯系服務群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制度,更好發揮委員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優化委員履職服務,對委員履職及履職成果進行評選表彰。加強委員學習培訓,舉辦市政協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專題學習培訓5期647人次,舉辦市政協常委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2期103人次,進一步增強委員履職活力和能力。

此外,市政協深化模范機關創建,加強機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修訂完善機關工作制度,形成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加強思想政治、紀律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學習培訓著力提升政協干部能力素質,不斷提高機關參謀力、統籌力、協調力和保障力,機關干事創業精氣神充分彰顯。

■組稿:本報記者 周慧荷

■圖片:由市政協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