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百千萬工程”示范縣鎮村培育實現良好開局
聚力強縣促鎮帶村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本報記者 王亞嬌
昨日召開的全市“百千萬工程”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上,東源縣就“百千萬工程”示范縣鎮村培育工作作經驗交流分享。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東源縣以“頭號工程”的勢頭和力度,掀起強縣促鎮帶村的火熱實踐,特別是在典型鎮村的培育上重點發力。2023年,東源縣成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順天鎮及15個村入選省典型名單,燈塔、義合、柳城等3個鎮和15個村入選市典型名單,走出了高質量發展新路。
因地制宜發展
差異化培育典型
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勢。
省典型鎮順天鎮借助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契機,扎實推進南部農旅發展區、北部種養示范區、中部產城融合區三大片區建設,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縣域副中心”;市典型鎮義合鎮用好用活紅色、古色資源,今年春節期間打造花海經濟,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帶動周邊群眾增收48萬元;仙塘鎮緊扣城區鎮發展定位,培育“古村新巢”“漁江營火”“校園青創”“鄉野尋趣”等4個城郊經濟新業態,打造了全市首個鄉村創客社區,新招引落地的貝拉小鎮在春節假期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去年以來,東源縣統籌鎮的特色和村的資源,引導各鄉鎮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選準賽道,各展所長,各自出彩。
強化黨建引領
鎮村發展多點開花
昨日,東源縣上莞鎮新輪村接連舉辦“華豐杯”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開賽活動和萬人追龍活動,該活動以村級組織為主體,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一步帶來人氣、增添活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東源縣推行“黨建+人才引進”“黨建+文旅活動”“黨建+社會助力”,抓實“頭雁”工程,配強村級班子,大力培育鄉村創客,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治理效能,有力引領和保障典型鎮村培育。春節期間,東源縣各鄉鎮舉行鄉賢座談會110場、參與人數達1712人次,義務植樹超1.37萬株,為東源推進“百千萬工程”增添了強大動力。
東源縣堅持把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作為典型鎮村培育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傾力打造“詩畫田園”“東江畫廊”等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串聯起6鎮44村,沿線布局產業項目達20個,惠及人口近18萬。
注重改革創新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以改革開路,以創新破題。
仙塘鎮龍利村探索“盤活閑置資源”實踐模式,將約3萬平方米生產生活留用地統一打包租賃給企業,用于打造貝拉小鎮,每年可獲租金36萬元加3%的盈利分紅;順天鎮黨演村深入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累計流轉土地7000余畝,推動嶺南農耕文化博覽園、四季果園等項目落地落實;全縣21個鄉鎮創建“三美”家庭示范村106個,創建“三美”家庭1043戶,掀起了黨群同心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熱潮……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體現了東源縣圍繞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效,彰顯了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方式、探索土地改革新路徑、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的奮戰成果。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