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部門發布今年上半年12315投訴舉報數據統計分析報告
以監管準度守護消費安全
近日,市場監管部門發布今年上半年12315投訴舉報數據統計分析報告。根據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在全國12315平臺上共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155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74.06萬元。其中,投訴8919件,同比下降1.31%;舉報2638件,同比上升21.06%。投訴受理與舉報立案數量較多的產品(商品)是食品1398件、餐飲和住宿服務611件、電信服務576件;涉及違法行為較多的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44件、產品質量違法行為6件、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4件。
從地域分布情況分析,地區分布呈現不均衡,投訴舉報量高度集中在源城區,部分縣區同比增幅較大。今年上半年,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處理的投訴舉報量排名前三,分別為5265件、1403件和1091件,占全市總量的67.14%。其中,源城區占比45.56%,呈現投訴舉報量高度集中且占比較大的特征。紫金縣、河源國家高新區、東源縣及和平縣是同比增幅較大的縣區,分別為40.11%、37.89%、37.41%及31.77%。
上半年受理消費投訴8919件
售后服務問題位列投訴首位
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919件,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減少118件,同比下降1.31%。其中,商品類投訴4056件,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減少443件,同比下降9.85%;服務類投訴4863件,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增加325件,同比上升7.16%。
按投訴問題類別統計顯示,排在前六位的投訴問題依次為:售后服務、食品安全、價格、質量等。此六類投訴問題合計6711件,占消費投訴受理總量的82%。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售后服務、食品安全和質量問題投訴比重有所下降,合同和安全問題增長幅度較大,其余投訴問題類別比重幅度較小。
按消費類型劃分,商品類消費投訴共受理4056件,排名前六位的商品類型依次為:食品、服裝鞋帽、交通工具、通訊產品、藥品、房屋。此六類商品的投訴受理合計2782件,占商品類消費投訴受理總量的68.59%。服務類消費投訴共受理4863件,排名前六位的服務類型依次為:餐飲和住宿服務、電信服務、物業服務、互聯網服務、美容美發洗浴服務、教育培訓服務。此六類服務的投訴受理合計2990件,占服務類消費投訴受理總量的61.48%。
上半年核查舉報2638件
食品安全關注度較高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核查舉報2638件,同比去年上半年上升21.06%,立案342件。其中,涉及商品類1797件,涉及服務類841件。
舉報違法行為類型統計顯示,排在前五位的問題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廣告違法行為、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違法行為。
其中,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主要反映問題有:食品過期變質、有異物;部分商家無證生產、無照經營,銷售過期產品、三無產品;預包裝食品不符合相關標準,非法添加、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反標簽標識管理規定;違反《食品安全法》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舉報反映的主要問題有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舉報反映的主要問題有部分商家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使消費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等。產品質量違法行為舉報主要反映問題有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偽造產品產地等。
發揮“監測器”作用
提升監管治理精準性
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監管部門發布投訴舉報數據統計分析報告,旨在充分發揮投訴舉報數據“晴雨表”“監測器”作用,及時預判消費領域趨勢性、苗頭性問題,提升監管治理的精準性、靶向性,以監管準度提升百姓消費安全的獲得感。接下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綜合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實履行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同時,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廣泛宣傳,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提高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推動消費投訴源頭解決,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始終牢固樹立“消費者至上”理念,認真履職盡責,積極擔當作為,以“三個抓實”大力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工作,不斷暢通消費舉報投訴渠道,持續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處理質量和效率,著力打造貼心服務的12315品牌,全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據了解,我市在全省12315效能評估評價考核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2023年度位列全省第五,2024年上半年位列全省第三;2023年以來,我市投訴信息公示量持續保持在99%以上,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2844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13.34萬元。(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戴小茜 黃標)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