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河源時政

生活更有質量更有溫度

——新中國成立75周年河源民生事業成就綜述

2024-09-30 10:41:12 來源:河源日報

■本報記者 鄒茹玉

今年秋季開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教育集團正式揭牌成立,源城區高埔崗學校、高新區實驗學校、高新區大塘小學作為教育集團成員校由廣師大委托代管,有望辦成新一批優質品牌學校。這一創新舉措,無疑給我市的基礎教育注入一劑強心針,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讓更多鄉村學生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助推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厚植民生向民心,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育、醫療、就業、社保……樁樁件件,都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生工作的重要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河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在用心用情為民服務中推進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

河源民生事業有了實實在在的發展,人民群眾則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生活也更有質量、更有溫度。接下來,我市將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著力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8月30日上午,市民鄧女士作為市第一實驗學校七年級新生家長代表,參加并見證了市直義務教育學校2024年秋季起始年級“均衡分班”現場會。“均衡分班”活動,是我市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的重要一環,“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打消了我們對分班問題的疑慮。”鄧女士的感受也正是廣大家長的心聲與期盼。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我市圍繞加快優質公辦學位供給、加大教育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兩項工作重點發力,重點關注農村教育問題,牢牢守住教育安全這條底線,持續推動河源教育高質量發展。

去年,全市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1所、新增學位4560個,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4所、新增學位4485個,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6所、新增學位8060個,新增普通高中學位900個、公辦中職學位900個,優質學位供給持續加大;“雙減”工作穩步推進,課后服務工作實現全覆蓋;深入實施“新強師工程”和“百校千師萬生”高質量發展行動;3家教育集團入選省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全市教育系統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公平日益彰顯,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政府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共建的廣師大河源校區于2020年10月正式啟用,填補了我市沒有本科院校的空白。依照“河源之所需,廣師大之所能”的發展理念,廣師大河源校區正致力成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校區、職業教育人才“中高本碩”貫通培養的引領校區,為我市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及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撐。

提高醫療水平,守護群眾健康

“現在身體不舒服,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問問沙醫師。”自從簽約家庭醫生后,龍川縣老隆鎮澗洞村葉叔已經習慣了每月都到老隆人民醫院進行身體復查。在年前的一次家庭醫生團隊入村上門為村民免費體檢時,葉叔被發現血小板異常,在該院醫生的提醒和協助下,他到上級醫院進行了進一步檢查和治療。近半年多來,葉叔的身體各項指標都能維持較為良好的狀態。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承載著廣大群眾健康所系的責任,是我市實施醫療體制改革中落實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底,我市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率為72.33%,“群眾求醫”變成“醫生送醫”。隨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高位推進,家庭醫生團隊與基層群眾建立聯結,為基層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衛生與健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要素之一。根據黨和國家的相關部署,河源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升全市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水平,守護好人民健康,推進健康河源建設。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我市著力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其中,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先后成功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由暨南大學與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深河人民醫院啟用后,造福一方百姓;市人民醫院在省人民醫院跨區域聯動“一對一”合作共建緊密幫扶下,高水平醫院建設能力穩步推進,河源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的診療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河源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0%以上,適齡女性第一劑次HPV疫苗接種覆蓋率達97.31%;異地可直接結算項目、定點醫療機構和參保人群實現“三個全覆蓋”,省內跨市就醫實現“四個率先”;構建15分鐘醫保服務圈,實現四級醫保經辦服務全覆蓋……這些關系百姓福祉的民生福利與支持政策,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讓民生溫度可觸可感。

對接城鄉促充分就業,民生兜底助安居樂業

9月19日,江東新區臨江鎮就業驛站服務點揭牌運營,不少村民來到這里查詢就業信息,尋找心儀的崗位。這是我市深化就業服務改革、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市規劃設立79個就業驛站服務點,旨在推動就業服務的便捷化、精準化、多元化,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福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到千萬勞動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持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十大行動,開展公共創業服務進校園、校企人才對接,落實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生社保補貼及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服務等措施,舉辦各類招聘活動,著力擴大就業渠道,提供不斷線服務,就業形勢保持穩中向好。

今年38歲的鐘小萍于6年前接受“南粵家政”培訓后,轉行成為了一名月嫂,在這份職業中她得到了成長,實現了自身價值,成為“金牌月嫂”。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是我省促就業、保民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三項工程,有力促進了城鄉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其中,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南粵家政”工程,充分發揮本地勞動力資源優勢,緊密對接“雙區”城市民生需求,推動家政服務行業提質、擴容、增效。我市結合客家地區特色培育和打造的“河源阿嫂”“槎城管家”家政服務特色品牌,為市民和社會所認可,也得到粵港澳大灣區客戶的青睞,成為河源家政行業的亮麗名片。

多年來,我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通過深入貫徹實施各項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一系列的民生兜底舉措,使我市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更公平可持續,人民安居樂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