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貝墩鎮堅持環境產業兩手抓
美麗鄉村增“顏值”提“氣質”
■本報記者 葉春雨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和平縣貝墩鎮牢牢抓住發展機遇,迅速行動,謀定建設藍圖,聚焦鎮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提標、鄉村風貌提升、基層治理提質等多點發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扎實成效。
當好基礎設施“建設者”。貝墩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整合部門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補齊鎮域及重點村基礎設施短板。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完成河溪村黨群服務中心優化提升;利用駐鎮幫鎮扶村資金,切實解決鎮域集中供水、部分村內道路建設等問題;投入130多萬元建設縣816線石含至慎行(貝墩段)路基工程,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投入271萬元新建新南村文化廣場,大力推動體育公園、貝溪河整治、垃圾壓縮中轉站遷移等項目建設,抓好貝墩鎮至長塘鎮道路拓寬工程和貝墩鎮三多村至優勝鎮道路拓寬工程。
當好企業發展“服務員”。和平縣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貝墩精深加工區落戶于貝墩鎮三多村。今年以來,該產業園對園區項目進行擴容提升,計劃增加8條全自動腐竹生產線、8條全自動豆腐生產線,增加豆腐、鮮腐竹、豆渣等衍生產品。完善直播配套,增強園區直播帶貨功能,推動腐竹產業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據了解,該園區今年上半年生產銷售豆制品66萬斤,實現營業額1000萬元。打開北美市場,將貝墩腐竹遠銷海外。繼續招聘充實人才隊伍,有效推動“和平腐竹手藝人”計劃落地。加強科技創新,積極與省農科院、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惠州學院等高校機構合作,不斷發揮科技助農作用,經濟效益取得新突破。
當好村集體經濟“探索者”。貝墩鎮堅持黨建引領,抓基層黨建,促集體增收,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出租流轉、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扎實推進“強村富民”項目落地見效,以差異化發展助推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武聯村種植臍橙約500畝,掛果約200畝,實現年產值約150萬元;帶動河溪村、電光村種植臍橙150畝,實現年產值105萬元,向打造“千畝臍橙種植基地”的目標邁進。貝墩鎮素有“溫泉小鎮、特產之鄉”美譽,鎮內有被稱為“流體金礦”的溫泉泉眼30多處。同時,貝墩鎮特產豐富,米酒、豆腐、腐竹、牛肉干等特產深受游客喜愛。貝墩鎮立足資源稟賦,以溫泉吸引游客、以特產帶動消費,以點帶面輻射周邊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該鎮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32萬元以上,實現大幅增長。
當好美麗圩鎮的“守望者”。貝墩鎮堅持“建”“管”兩手抓,軟硬措施相結合,全力打造干凈整潔有序圩鎮。美麗圩鎮建設初見成效,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和兩個農貿市場已建設完成。公園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器材等,為周邊居民提供文娛活動好去處;農貿市場共建有攤位50個,實行按類分區管理,有效解決圩鎮占道經營、亂擺賣問題。目前,美麗鄉鎮入口通道、示范主街、圩鎮客廳均已完成選址和圖紙設計。貝墩鎮加強238國道沿線區域城鄉風貌提升及環境整治,截至目前,國道沿線整治任務數122棟,涉及3個村(居),現已開工95棟,完成整治45棟,整治行動扎實有效,鎮村“顏值”不斷提升。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