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半江鎮在市區開設的“飛地”,已成遷居群眾便民服務新窗口
政務服務“飛”入民心
□本報記者 雷宇爍 黃世軍
“以前要開近2個小時的車跑回老家去弄,現在沒想到在市區就能辦,真的很方便。”近日,戶籍屬東源縣半江鎮、家住源城區源西街道黃子洞的鄒女士,來到位于市區萬綠大道的半江鎮“飛地”便民服務中心給孩子辦理醫保業務后,如此稱贊道。
讓鄒女士“在市區就能辦”的半江鎮“飛地”便民服務中心(下稱:“飛地”),是東源縣半江鎮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構建就近、貼心、高效政務服務的一項具體舉措。近年來,這塊小小的“飛地”服務輻射萬綠湖庫區邊遠鄉鎮群眾2.6萬人,為群眾就近辦理事項7000多項,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辦事遠的問題。
把“飛地”建在群眾“家門口”
半江鎮是距離市區80多公里的庫區鎮,因水庫移民原因,全鎮85%以上的戶籍人口遷居市區。以往,群眾往返辦事,路途漫漫、耗時費力,曾是群眾心頭的一道“坎”。
如何縮短遷居群眾的距離空間和辦事時間?半江鎮決定把便民服務中心設在群眾“家門口”。2022年,半江鎮綜合考慮庫區群眾集中居住、交通便利等因素,在市區中心地段萬綠大道(東源新豐江庫區移民工作局辦公點)規范化建設便民“飛地”,合理劃分業務辦理區、休息等候區、自助服務區等區域。
在服務功能方面,半江鎮積極推動民政、殘聯、人社、醫保、衛健、稅務等部門共28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飛地”,科學設置了“無差別綜合窗口”,形成“窗口統一收件、部門后臺統一辦件”模式,實現群眾“進一扇門、到一個窗、辦所有事”。
記者在“飛地”看到,里面設有多個辦事窗口,還配備了自助服務終端服務機。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道,“飛地”通過拓寬服務方式,引導群眾通過“粵省事”“粵商通”“粵智助”等多渠道進行自助辦理,推行“延時服務”和“預約服務”,有效解決了群眾“在工作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等痛點難點問題。
“群眾動嘴、干部跑腿”
半江鎮副鎮長顧駿雄說,近年來,半江鎮還堅持在服務上做加法、效率上做乘法,推行村干部代辦、社工入戶幫辦、鎮村聯辦等貼心服務,有效提升了群眾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以村干部代辦服務為例,半江鎮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民生需求,列出可由他人“全程代辦事項清單”,由村干部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形成“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為民服務新常態。截至目前,村干部累計為群眾代辦事項1600余件,最大程度減少群眾辦事來回“奔波”。
社工入戶幫辦則是結合社工定期入戶走訪實際,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開辟“綠色通道”、提供上門幫辦服務,對辦理特困人員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費發放等“急難繁”特殊事項實行“私人定制”。目前,社工已累計開展幫辦服務630多人次,讓特殊群體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針對辦理時間集中、業務量較大且需村、鎮逐級辦理的業務,半江鎮組織鎮村兩級業務辦理員在市區便民“飛地”聯合辦公,實現群眾來一次中心辦好兩個層級事項。目前,“飛地”已累計舉辦“聯辦日”“聯辦周”活動13場次,辦理服務事項900余件。
“高效辦成一件事”
“飛地”的辦結效率、服務水平等事關群眾的切身辦事體驗與感受。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半江鎮通過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好差評”監督制,推動高質高效政務服務供給常態化、機制化、長效化。
在“飛地”服務崗位設置上,安排“全能手”上崗,窗口崗位設置由原來的7個單一“專科崗”優化為3個綜合“全科崗”,窗口數壓減57%,不僅解決崗位業務量“冷熱不均”問題,還減少了人力投入、提升了辦事效率,讓群眾辦事時間平均節省1/3以上。
圍繞“立等可取”“秒批秒辦”,“飛地”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間、精簡審批環節,壓縮事項辦理時限。目前,“飛地”即辦事項由原來的23項增加到67項,居民養老保險等事項實現當場辦結;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理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減三至六成,平均壓縮時達3.6天,實現了事項辦得順、早辦成。
顧駿雄介紹,半江鎮接下來還計劃對“飛地”進行升級改造,規劃建設庫區鄉鎮農特產品展銷、便民服務、黨建驛站等,打造綜合性黨群服務陣地。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