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
省人大代表獻上“金點子”
○本報廣州電 特派記者 方新苗 今年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節點。當前,我市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會議期間,我市的省人大代表紛紛為實施“百千萬工程”建言獻策。
關鍵詞:龍川新城
“推進河源龍川新城建設”被納入了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龍川交通條件優越,歷史及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良好,但城鎮化率較低,產業基礎薄弱。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龍川新城,煥發“秦漢嶺南第一古鎮”新活力,“干出一個像樣的新城”。
省人大代表鐘水先說,根據《龍川新城綜合規劃綱要》,龍川新城發展定位為“秦漢嶺南文化體驗目的地、區域現代貿易物流節點城市、大灣區工業(轉移)承接示范地、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粵東北新中心”。他表示,龍川新城建設項目是實施“百千萬工程”務實之舉,不僅能有效疏解龍川老城人口、有效保護利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還能解決珠三角產業“蛙跳效應”。
鐘水先建議,省政府將龍川新城建設項目納入廣東省“十五五”規劃,盡快推動制定出臺《關于支持龍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強龍川新城項目建設規劃引領,引導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龍川新城集聚,助推廣東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進。
關鍵詞:產業有序轉移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質量建設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和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
河源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省級高新區、8個省級產業園,是全省產業轉移園最多的地市。省人大代表高芳亮、謝秋菊表示,河源是粵東西北唯一同時近距離受到廣州、深圳等大灣區核心城市輻射帶動的地級市,還與深圳市結對幫扶,在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方面具有先天和后天的雙重優勢。
因此,他們建議省進一步加大對河源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引進導入現代產業“大項目”,加大投入力度,盤活資源要素,推動深圳進一步加強與河源營商環境對口幫扶,切實將河源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關鍵詞:燈塔盆地
燈塔盆地涵蓋東源、和平、連平3個縣20個鎮,是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重要供應基地,先后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國家優秀農業科技園區。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省人大代表溫東岸表示,推進燈塔盆地保護開發利用、創建國家農高區,探索嶺南丘陵山地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是堅持科技興農、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對于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實踐價值。
溫東岸建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燈塔盆地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加強對燈塔盆地開發建設的統籌領導,推動深圳、河源共建國家農高區,在燈塔盆地布局更多優質涉農項目,推動燈塔盆地加快建設成為廣東重要的“大糧倉”、展示廣東“百千萬工程”的新窗口。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