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煮也除不掉 天熱警惕這類食物中毒
近期,一則市民因食用涼皮中毒身亡的消息沖上熱搜,讓“米酵菌酸”再一次進入了群眾的視野。
其實,食用變質黑木耳、米粉、河粉或“酸湯子”后中毒的新聞一直偶有發生。雖然這些食品看似沒有什么聯系,但罪魁禍首實則都是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種名叫椰毒假單胞菌的細菌產生的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污染食物后釋放的米酵菌酸會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產生嚴重的損害,會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這種細菌尤其喜歡氣溫25℃—37℃、偏酸(pH值5至7)的環境,因此高溫潮濕的夏季和秋季非常適宜這類細菌繁殖,而且其釋放的米酵菌酸還具有極強耐熱的特性,煎、炸、煮、燉都不能使其滅活,無法破壞它的毒性,所以人們認為的“高溫殺毒”對付米酵菌酸并沒有用。
米酵菌酸引起的是急性中毒,潛伏期通常為30分鐘至12小時,所以一般食用污染的食物后不久就會出現明顯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皮下出血、嘔血、血尿、意識不清、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不會出現發熱現象。
對于致死率高達40%以上的米酵菌酸,目前并沒有特效藥物可以對癥治療。如果輕微中毒,且及時就醫,搶救機會還比較大;如果毒素已經到達肝、腎、心等臟器,已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損傷,那么搶救機會就非常渺茫。因此,如果出現上述某些癥狀,疑似中毒,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想辦法催吐,盡可能排出胃內容物,并及時就醫,立即治療。
由于米酵菌酸無臭無味,被污染食品的外觀、氣味、滋味正常,且耐熱性極強,因此,預防中毒的關鍵是入口前的嚴格把關。在購買商品時要注意選擇正規渠道,注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及儲存條件,尤其是散裝銷售的食品,要詢問商家生產日期等信息。在制作食品時要注意不要自行制作和食用酸湯子等發酵米面等高危食品;銀耳和木耳應即泡即用,泡發時長不超過2小時,如超過2小時應放入冰箱中。購買鮮濕粉類后要冷藏儲存,且最好及時食用,建議當天吃完;谷物食品應儲存于陰涼通風環境,注意防潮、防霉變。(彭沖)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