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入聯來
■葉力為
春聯表達了民眾對新年的祈盼,因此,滿眼祈福頌安的話語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我卻鐘愛言之有物、別出心裁的春聯。
自讀師范起,每年都自書春聯。起初,由于對對聯知識缺乏了解,不要說創作,就連最基本的平仄也一竅不通。那時所寫,基本照抄對聯書的春聯,比如“爆竹一聲辭舊歲,桃花萬點報新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于是,從1996年開始創作,一年一聯,無一遺漏。可惜的是,早年的創作春聯大多記不起來了。
今天貼好春聯后,忽然想起在電腦中存檔了自己創作的少許春聯,于是打開回看,不免感慨良久,往年書寫春聯的情景又呈現在眼前。
平心過年
2000年的下半年,事不順遂,情緒大壞。友人勸道,人情世事變化無常,所以說成事在天。何不得失由之,寵辱不驚?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心中塊壘終于慢慢冰釋。有感于鎮政府內坪有六七棵高大的香樟樹,四時鳥語花香,于是書春聯“靜心聽鳥語,閑坐覺樟香”,貼于鎮政府寓所,橫批:平心過年。現在看來,甚是切景,此為當年覺悟后的心情流露。
四時無緒
2014年,仿佛陷入了叛逆期,我感覺迷茫若失,沒有了方向,工作和生活少有樂趣,混混沌沌,不知所之。于是,在除夕草草書聯,曰“問遍桃花皆不是,拾來春色若無由”,橫批:四時無緒。依稀記得書寫時興味索然,不計工拙,任筆為體。
補課未晚
2016年,在鄉鎮苦熬了幾十年的我終于進城。機關工作比較單一,相比于鄉鎮的千頭萬緒,如肩擔初放,頓覺輕松了許多,不但心情隨之變好,而且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除夕書聯曰“嶺表清風調墨色,蕓窗禿筆引梅香”,橫批:補課未晚。俗語“東門不開西門必拆”,以前想讀而未讀的書今日可以補讀,以前想學而未學的詩詞今日可以補學,我視為補課補課。失意了多年后,我終究在天命之年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幾分愜意不免帶來矯情失態。
春風鋪毫
2019年,受縣城書法氛圍的影響及羅國營老師的鼓動,一度勤習書法。今日回想起來,甚覺可笑,因為我一無書法藝術的天賦,二無循序漸進的耐心,當年僅僅是過了把癮,徒費紙墨時日而已。但當時卻是激情澎湃,故春聯曰“一紙盈眸書若古,雙峰郁秀勢如龍”,橫批:春風鋪毫。50多歲還聊發少年狂,也是一趣。
安步當車
2020年春節,過得甚是糾結。被周小藝老板不時警告“不要開散架了”的座駕在年前光榮退休,對開了10多年車而一旦無車的人來說,不習慣是很自然的,但苦于囊中羞澀。心中著急,但嘴上不認,除夕飽墨書聯,曰“膠轂已勞行萬里,芒鞋何惜走三春”,橫批:安步當車。值得回味的是,從矮中求高看,這副春聯的書法是我歷年來發揮得最好的。
樂此忘年
2021年,所謂“退線”后,除了和平文藝籌稿及協助開展活動外,并無其它工作任務,顯得有點清閑,所以讀書日多。我讀書喜歡在空白處胡亂涂畫,或一字點評,或一段考證,言無定式。羅國營老師見我在讀漢書,特意書“閑劃漢書”送我。春聯“擷遍春光勻畫卷,削尖鉛筆劃漢書”中的“漢”處失律仍之,不怕貽笑大方,與“亂劃”的習性似乎同出一轍。橫批“樂此忘年”,也非夸大之詞。
信筆浰江
出于愛好,近年寫了不少和平的詩歌,雖然稚嫩,難入方家法眼,但自認為感情真摯,既無愛屋及烏的通病,亦無比對不足的悲吟。當然,詩句是要潤色的,要不何以成詩呢?故去年的春節書聯曰“最是行春能寓目,何曾潤色誤題詩”,橫批:信筆浰江。雖有少許附庸風雅的味道,但也是換個角度實話實說而已。
春遇我安
去年又租房,但我坦然接受。自遷居縣城后,我經歷了西郊、東山路、教育路、東方廣場及時下的濱江東路等處的搬家,不勝其煩。記得最無奈的是從東山路搬到教育路那次,屋主說房子要改為門店另租他人,所以我們不得不臨時搬出,合同如一張廢紙。去年4月份搬到了現在的濱江東路,著實無奈。“作客未知焉落腳,租房豈怨又加年”,今年的春聯是也是有感而作,只不過是豁達地在無奈中冒了個頭罷了。好在橫批自我找了個平衡點——“春遇我安”,春天遇到我感到平安,是不是要感謝我呢?
對于作聯,雖想不出大家的精巧,但我也從不愿敷衍了事,在勻墨鎅紙時凝神構思,捕捉靈感,選取感觸最深的某個方面入手,成聯書就。流年如浰江春水,在春聯之中輕輕流淌,那附著筆墨的快樂愁悶,化作記憶的漣漪,不時波動回旋,漫過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