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兔記
■吳聚平
一
那天下午我正對著電腦屏幕處理一點東西,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掃一眼,是女兒小秋陽用奶奶的手機打過來的視頻,還在上班時間呢,我掛斷了。不到兩秒,手機又震動起來,這孩子看來是鍥而不舍了,我只好跑出去接通了視頻。
屏幕那邊,是一張掛上兩條長長淚花的臉蛋,淚花臉蛋扁了扁嘴唇,擠出幾個字道:“我要小兔,我就要小兔。快把我的兔子還回來。”
“兔子還給它原來的主人了,只是借給我們養一個月。”當然,我撒謊了。
但她似聽不見我的解釋,依然傷心而沉重地重復著她的訴求。一整個下午她就那樣,給我打了一個又一個視頻和語音留言,要求我把小兔帶回來,要么就買回一只一模一樣的來。
二
那是一只栗色的大兔子,與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里的兔子幾乎一樣,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一個業主群里,一位媽媽把兔子的照片放到群里求領養。群友們都夸這只兔子可愛,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說領養。
我腦子一熱,想著,如果領回來,姐弟倆看到該多歡喜啊。便立即回復:我要。
過了幾天,天轉涼了,早上刮起了呼呼的涼風,但卻絲毫阻擋不了我們前去領養兔子的決心。女鄰居早前搬到市區住了,我帶著姐弟倆驅車前往市區去接兔子。
原來的女主人把兔子連同籠子,還有半袋兔糧交給我們,說:“兔子很好養,就是吃得多,拉得也多,記得及時給它清理就是了。”她的話音未落,兔子已經在籠子的擋板上留下了幾粒黑屎。此情此景,讓我有點打退堂鼓了,奈何兩個孩子早已和籠中兔玩得熱乎,只好提著沉甸甸的兔子回到了家。
兔子放在陽臺上,我們把籠子的門閂打開,它靈巧地跳出來,像個小精靈一樣在幾盆花木和雜物中間穿梭、跳躍、尋覓。我和孩子們看呆了,只有奶奶在一旁嘀咕:“好好的,尋個小祖宗回來伺候。”
小秋陽幾乎一步也不想離開陽臺,飯不吃了,作業也不寫了。她甚至還要把廳門打開讓兔子進到屋子里來,讓奶奶制止了:“不行,那毛掉得到處都是。”
從此這只栗色兔子就在我們的陽臺上安下了家。
果然,兔子的嘴巴一刻也不得閑,不停歇地捕捉、咀嚼它所遇到的任何能吃的東西。一開始我們給它喂些菜葉與兔糧,但兔糧不到兩天就喂完了。漸漸地,兔子把嘴巴伸向了陽臺上種著的那些植物與花草。
夏天種的黃豆,好不容易結了幾顆豆子,我欣喜地叫女兒來看,她說:“可以摘了給爺爺煮。”可是轉身之間,兔子把那幾顆豆子連同豆苗啃了個精光。
春天種的三盆艾苗,是奶奶的珍視之物,她時不時揪幾片葉子做艾葉煎蛋。顯然,這些艾草也未能逃過兔子那不斷張開的小嘴巴。
一盆去年過年買的萬年青,它躲過了夏日的驕陽,枯萎了老苗,抽出了新苗,但是,依然沒有躲過這只兔子的嘴巴。
……
總之,三五日,我們的陽臺便落得一片光禿禿真干凈。孩子的爺爺奶奶雖說嘴里嫌棄著兔子,但是由于對孩子愛屋及烏,也不得不代為照看兔子,而且盡職盡責。早晨,爺爺買完菜正要往回走,猛然想起兔子的菜還沒有買,便又折回去,買一兩根紅蘿卜,或是一捆菜葉。
剛好那段時間,蔬菜全面漲價,于是爺爺在付款的時候粗略一算,哎呀,了不得,養一只兔子可不是鬧著玩的!
更讓人犯難的是,兔子果然如它原來的主人所言,不斷地吃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拉。一開始,我們還勤快地給它沖洗底下的擋板,慢慢便懶惰了,因無法一天到晚地守著它為它清理,這個任務自然又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身上。可不就是像照顧一個小孩一樣嘛。
過了一周,爺爺便在飯桌上提出意見,問我能不能讓原來的主人把兔子領回去。我遲疑了一下,說:“那樣陽陽要哭壞了。”
最終,還是堅持養了下來。
三
直到有一個周末,我在陽臺上看兔子,發現一個月來,眼前的兔子早已不像當初那只剛來的兔子。它胖乎乎的身子瘦了下去,光滑的栗色皮毛變得粗糙了,甚至因為無法給它洗澡而顯得臟兮兮。
我意識到由于自己的一時興起,導致了兔子今日的模樣,感到對不住它。終于打起主意,問原來的兔主人,她幫我找了另一個愿意領養的鄰居。那天晚上,趁著小秋陽去上鼓樂課,我把兔子提到了鄰居家里。
小秋陽一開始沒有發現兔子被送走了(也說明她對兔子的關注度下降了),直到第二天放學回來發現空空如也的陽臺,才情緒激動,有了上面給我打N個視頻的事情。
晚上我回到家,她果然給了我一個不好的臉色看,還在念叨著兔子的事。
一直到睡前,她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以后,我試著跟她說:“你知道媽媽為什么要把兔子送走嗎?因為兔子在我們家暫時無法得到很好的照顧,媽媽要上班,你們太小了,爺爺奶奶要照顧你們已經很累了,還要照顧兔子,根本就忙不過來。”
“所以,送給更有能力照顧兔子的人,對于兔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對于我們來說也一樣。如果只是為了你很想擁有它,卻又無法照顧它,那對大家都不好。”說著這些話,其實我有些心虛,因為我并不知道兔子是否真的能得到更好的照顧,也不知道下一個主人是否如我一樣草率。
小秋陽聽了這些話,腦袋似乎轉過彎了,激動的情緒也緩和了一些,但還是說很想要一只小動物。
我答應她,以后有合適的機會,我們養一只小狗。
自那以后,她開始天天憧憬她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