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酒故鄉醇
■李淑萍
“家家釀娘酒,人人喝娘酒”,客家人愛喝娘酒,逢年過節都要喝,待農忙一結束,晚上就著星光與狗吠、一碟花生米、一碟炒黃豆,就能品出豐收的喜悅。女子分娩之后坐月子,酒窩再淺,哪個不要喝上幾十斤娘酒的?
客家人為什么喜飲娘酒呢?娘酒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利用天然微生物純酒餅發酵而成的。粵東粵北客家地屬山區,氣候寒濕,長飲有驅寒祛邪、強身健體之功,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之效。尤其女子分娩后體弱,每天喝“火炙”過的娘酒,能盡快驅寒活血,補充體力恢復身體,娘酒就是產婦的滋補佳品。
一壇順滑可口的客家娘酒,不僅需要客家人精湛純熟的技術,更是融入了親人細致的耐心與濃濃的愛意。
我的月子酒是阿嫲“扒”的。在我的預產期前夕,堂妹載著一壇幾十斤的娘酒、十幾只走地雞、一箱雞蛋,還有坐月子洗澡用的祛風的艾根來看我,我的雙眼瞬間模糊了。我依稀看見了當時阿嫲佝僂著身子,整夜守著坐在谷糠堆里煨的酒壇,用化腐朽為神奇的“火炙土法”“扒”出一壇好酒,我依稀望見她沿著泥濘的圳邊搜尋,拔起一棵棵艾草的背影……我的阿嫲省吃儉用,連自己養的雞下的蛋都舍不得吃,還記掛著我這個平日難得孝敬她的孫女。她千叮萬囑,要我早餐吃“春酒”,每天要吃“娘酒雞”,用她淳樸的方式歡迎著我的女兒、她的第一個曾孫輩。我從小由阿嫲帶大,跟著阿嫲睡,跟著阿嫲上山割草,雖然八九歲就遠離阿嫲生活,但有阿嫲相伴的童年是何等的甜蜜幸福。
或者我應該這樣想:阿嫲還能養十幾只雞,還未忘記古老煩瑣的“扒酒”古方,還能掄起鋤頭刨深深的老艾根,健康快樂地生活著,多么值得慶幸啊!
月子期間,按照阿嫲的囑咐,阿媽她每天一大早給我煮“春酒”:裹著姜末把蛋煎上,再淋娘酒出鍋,金黃的煎蛋配上暗黃的娘酒,一碗“春酒”芬芳撲鼻,百吃不厭。這么一道美味的早餐,確實能很好地補充能量,讓人神清氣爽。阿媽還每天準點殺一只家鄉雞,一半白切,一半用娘酒煮。白切多半沒我的份,因為頓頓要吃“娘酒煮雞”。我漸漸有點吃不消,甜膩到送不下飯。孩兒爸和家婆接過去吃得津津有味,結果我沒胖,他們倒胖了起來。家婆也由此顛覆了女人坐月子不能喝酒的觀念。
客家娘酒不是一種普通的酒,它是一首母愛的贊歌,是一首親人的祝歌!
如今,當年在祝福聲中健康成長的女兒早已成人,我的阿嫲也故去多年。但我還是忘不了那一大壇月子酒,更忘不了疼我的阿嫲。
直至現在,我還是最愛喝溫熱的娘酒,透明澄澈,美如琥珀,使人賞心悅目,甜滑順口,芳香馥郁,像灌可樂一樣暢快。
說到底,喝娘酒喝的還是一種情懷,一種故鄉情結。它是老阿嫲的惦記,也是阿媽的呵護,就像動人的歌曲《客家娘酒》唱的那樣: “娘有了喜,就是有了我;娘有了我,就有了那個酒,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娘抱著我,地抱著酒,我和娘酒手牽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