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名言
■錢續坤
從小就讀了不少詩詞歌賦,也看了許多名言警句,一直認為這些都是圣哲先賢留下的寶貴財富,因此平時對其是推崇備至。可是沒有想到,我的父親也有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并且自始至終都在影響著我、激勵著我、鞭策著我。
“要像牛一樣勤奮,要像樹一樣生活!”這兩個在修辭學上稱作比喻的辭格,按理不該出自我的父親之口,因為他原是個連小學都沒上幾年的農家孩子,除了平常愛背《三字經》和《增廣賢文》等幾本經典之外,哪里還知道什么咬文嚼字?但是這兩個比喻又的確言簡意賅,語約義豐,讀來意蘊高遠,發人深省,這不能不讓人好生奇怪。
其實,父親的前一句“名言”并不難理解,因為牛居六畜之首,自古就與人類關系密切,它可耕田推磨、拉車馱物,且所求于人的不過是吃野草、喝涼水、住茅棚而已,因此人們贊譽它忍辱負重、勤奮踏實、憨厚仁慈、忠誠和善。父親借其中的一點來對我們進行鞭策勉勵,用心是何等的良苦!應該說,風風雨雨就那么過去了40余年,我們兄弟仨都沒有辜負父親殷切的期望,無論是我在單位上班,還是他倆在古鎮經營,基本上能夠做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盡管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豐功偉績,盡管不能在庸俗的討價還價中實現人生價值,但是我們始終沒有沉淪過、頹廢過、抱怨過、后悔過,這是父親一生最大的財富,也是他晚年最美的談資。在偏僻落后的鄉村,在老者云集的村頭,能有什么更讓人夸夸其談和吹噓炫耀的呢?
對于父親的后一句“名言”,我一度懷疑過它用得不是那么妥帖,或者說是用得有點蹩腳,私下里還悄悄地將其改為:“像草一樣生活。”草的生命力是何等的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對其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概括。可父親自有父親的道理,他說:“別看草的頑強能給人進取向上的信念,別看草的嫩綠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官,但是千萬不要忘記,那草里有野草、稗草甚至還有毒草!”是啊,用“樹”作為喻體的含義就是不一樣,“紅梅江上晚,堤柳雨中春”,清新氣息撲面而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凜然正氣躍然紙上;即使是故鄉山岡上那被鄉親們稱作“歪脖子”的樹,它對綠化家園和美化庭院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所以還是一句古訓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親把“樹木”與“樹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叫他平時就喜好舞文弄墨的兒子不得不嘆為觀止,難望項背。嗚呼,我不能不對父親產生一種敬仰之情!
現在我們兄弟仨都已為人父,最大的孩子已經成家,最小的二寶進了幼兒園,無形中,父親的教誨隨之上升到了家訓的高度。每當看到稚子頑皮偷懶的時候,我們也忘不了父親板起臉孔、神情嚴肅地教導:“要像牛一樣勤奮,要像樹一樣生活!”而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臉的茫然,但這不能責怪他們,因為這群在“巧克力”和“口香糖”中長大的孩子,要想真正地領會其中蘊涵的哲理,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
好在我有充分的信心,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我堅信父親的“名言”會在我們家族,流傳到永遠,永遠……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