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天寫詩的人
■王國梁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還是個“文學少年”。那是一個文學至上的年代,我的周圍很快聚攏了不少“同類”。我們在一起寫詩作文,忙得不亦樂乎。
我至今記得,那次我們在一起以“明天”為內容寫詩。那些單純幼稚的詩句,卻有著激情澎湃的情感。我們為明天寫的那些詩,充滿了“夢想”“青春”“精彩”“輝煌”“燦爛”“偉大”之類的字眼。那時我們學校有一間非常簡陋的大教室,里面擺著破舊的桌椅,連黑板都有了斑駁的痕跡。我們在大教室里,高聲朗誦自己寫的詩。我們站在幾乎搖搖欲墜的講桌前,慷慨激昂地揮動著手臂,表達心中的情感。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群為明天寫詩的少年,以為自己的明天一定是輝煌燦爛的,未來一定有很多的成功和驚喜在等著我們。
時間的白馬縱身一躍,忽然之間,那群“文學少年”已經步入了中老年。如今我們的人生基本定型,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的改變了。前不久我見到了老趙,當年他還是小趙,是“文學少年”中的一員。我們聊起曾經的往事,忍不住唏噓。
當年那些人,如今大部分已經與文學漸行漸遠。比如老趙,他如今在一家工廠做會計。他說終年與那幾個數字打交道,快要忘了文字的模樣。年歲漸長,提筆忘字和詞不達意的情況時有發生,文學已經成了遙遠的夢。他還告訴我,當年的小志,如今的老志,在老家種田,別說寫詩,幾乎連字都不寫了;還有女同學仙兒,已經徹底成了家庭主婦,沒有半點當年的“文藝氣質”……總之我們那群人,如今散落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里,成了最不起眼的存在。
我忍不住感慨:“當年我們為明天寫詩,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未來,創造輝煌燦爛的人生,沒想到最終卻全都歸于平淡和平庸。想想夠可笑的。”老趙笑了笑說:“也不能這樣說,現在想起那時候覺得蠻好。那時候不知明天是啥樣的,心中懷著無限憧憬和期待。人有了憧憬和期待,日子才能樂呵呵過下去。其實這些年,我每天都在為明天寫詩……”我疑惑地看著老趙,他淡淡一笑說:“不是寫在紙上的詩句,而是寫在心里的期待。明天永遠都是值得期待的,如果不是懷著對明天美好的期待,又如何過好今天的日子?”
我恍然明白了老趙的話。是的,明天是個美好的字眼。正因為明天的未可知,我們才會滿懷激情為明天寫詩。少年為明天寫詩,滿懷激情地擁抱未來的日子。為明天寫詩,今天就可以過得詩意盎然;為明天寫詩,今天就可以充滿希望。為明天寫詩的人,內心是明亮的,也是清醒的。懷著詩心走向明天,今天便是值得的。
我們曾經都以為自己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一定可以創造輝煌的明天。可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要歸于平淡。即使人到中年,我們認清了生活和明天的真相,仍要有為明天寫詩的愿望。人到中年,我們為明天寫的詩里有“歲月靜好”的字眼。盡管我們知道,人生起伏不定,誰也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么,靜好的歲月有可能一夜之間被打破,但請你別忘了為明天寫詩,每一份期待和憧憬,都是人生在世最溫暖的慰藉。
為明天寫詩的人,是活得最幸福的人。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