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船
■葉德水
江魚兒真名江東深,新豐江水庫人,以捕魚為生,熟悉水路,體格健壯且水性極好,人稱浪里白條。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萬綠湖風景區對外開放,江魚兒去景區開游船。每天載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煙波浩渺的萬綠湖劈波斬浪,游走于水月灣、龍鳳島、鏡花緣,吹著沁人的湖風,吸著負氧離子。收入不高,但日子很是愜意。
前些年,江魚兒光榮退休,惜別熟悉的碼頭,回歸家庭。
退休后,老江獨居老家,盡管兒子多次要接他去省城,有個照應。老江卻舍不得離開這一湖水。他想:離開這湖水,他就不是“江魚兒”了,只能被人叫作“老伯”。
老江每天醒來,推開窗就能看到青山綠水藍天,就能聽到船兒起航和靠岸的轟鳴聲、汽笛聲。那聲音早已融入生命,起床、吃飯、耕作、回家,他不用看天色,憑著船聲就知道該做什么了。
家鄉的好山好水最養人,老家退休生活悠閑自得。一日,他吃過午飯,用萬綠湖的水煮上一壺仙湖茶,茶湯甘香醇滑,習習清風生,茶足飯飽后枕著熟悉的船聲小憩。他感受到船自遠而近緩緩駛來,但船聲與往日不同,特別低沉,似有似無。他沒太在意,鼾聲響起,美美睡了個午覺。
可接連幾天,老江聽到異常的船聲,感覺聽力忽然下降,開始涌上一絲不安:莫不是年輕時耳朵泡水太多,老了不好使?他忐忑不安地到鎮上衛生院掛了個耳鼻喉科的號,醫生對他進行了常規檢查說:“老伯身體好得很!注意休息,清淡飲食。”
回家靜養幾天,老江聽到船聲還是那么低沉,若有若無,聽力不見好轉,偶爾還有耳鳴。
他從陽臺望向湖面,隱約看見一艘艘新船。摸了一輩子船的老江對船再熟悉不過,再新的船,再先進的發動機也不能是這種船聲。
他驀地想起同事老古。老古退休前生龍活虎,可退休沒一年就走了。老江心里咯噔一下。他幾夜無眠,翻來覆去,決定還是到大醫院檢查下,順道去看看可愛的小孫子。
兒子陪他到醫院檢查,驗血、驗尿、做核磁共振,跑上跑下,折騰半天,結果出來。
醫生頭也沒抬地說:“身體沒事,注意休息,清淡飲食。”
老江顫顫巍巍地說道:“又是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醫生你倒是給我開點藥啊!”
“老伯,身體沒事,開啥藥?下一個!”醫生吼了一嗓子。
真健康還是……老江總覺得兒子有事瞞他,再三追問,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他只好帶著滿腹疑問,買票回家。
雖是草木長、樹扶疏的孟夏時節,但老江無心欣賞。一路耷拉著腦袋,迷迷糊糊熬了兩個小時,才見車子搖搖晃晃進入河源站。他在車站旁快餐店扒了一碗豬腳粉,還是頭重腳輕,恍恍惚惚。
“又說沒病?”他暗自嘀咕著,不知不覺來到鎮上,看著熟悉的碼頭,他鬼使神差就登上了船。
這是一艘新船,船身寬扁,船艙寬敞明亮。他走到最角落靠窗的位置坐下,帽子往臉上一扣,佯裝睡覺。一會,船緩緩駛出碼頭,老江沒聽到轟鳴聲,更沒聞到柴油味。他摘下帽子,環顧四周,剛好有乘務員從他身旁走過。
“阿妹,這船咋沒聲咧?”老江問。
乘務員霎時聲音提高八度,驕傲地說:“老伯,咱這是新能源船,鋰電池的,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震動小,當然沒聲。舒服吧?”
“新能源?”老江一怔,想到兒子用的新能源車,似乎明白了什么。
“是啊,老伯。萬綠湖正全力爭創5A級景區呢!這不,以后所有船只都用新能源,不污染、無噪聲,家鄉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乘務員興奮地介紹道。
老江望向窗外,山巒疊翠,萬頃碧波,宛如明鏡,倒映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八個金色大字。船聲變了,家鄉父老愛湖、惜湖的初心沒改啊。老江確信,5A級景區,這一湖水配得上,太配得上了。
山能平心,水能滌妄。老江心情平復些許。
船繼續向前緩緩駛去,異常平穩、安靜。老江手扶欄桿,步于船首。
暮色四垂,清風拂面,明月懸于山間。
老江貪婪地猛吸幾口,緩緩呼氣,體內負能量,伴隨呼吸,隨著微波,飄向遠方。他閉上眼睛,嘴角揚起一抹平靜的笑,諦聽到湖面泛起層層漣漪的聲音。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