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到龍川
■張偉棠
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們第一次來到革命老區——龍川縣城老隆。
下了高速公路,只一分鐘便進了城區。這里的天特別藍,云特別白,空氣特別好。
我們入住的維也納酒店相當不錯,想不到在這個小縣城也有這么舒適的住處。沒有污染的河流養育出來的東江魚肉質鮮美,讓人回味無窮。老隆文化廣場,面向東江,遙望對岸新建的高樓大廈,全城美景濃縮到這一河兩岸。在廣場散步,聊天,看大媽們跳舞,看小鳥們歡歌,仰望藍天白云,呼吸新鮮空氣,令人精神振奮、格外舒暢。
畢竟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兩千多年的風雨,兩千多年的滄桑,兩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有許多值得世人尋味的地方。
來到霍山景區已是下午時分。
遠望“霍山”牌坊及其后面巨柱擎天般的石峰,氣勢恢宏,風景如畫。
霍山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被譽為丹霞第二,位于龍川中部,海拔550米,方圓10平方公里,奇峰突起,峭石崢嶸,深洞幽谷,碧樹黃花,泉清林翠,景觀秀麗。霍山共有險峻峰巒372座,著名的有48峰、27巖、13奇石、11泉地、8大洞府,可謂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峰峰異態,處處奇觀!
我們沿著不規則的階梯,小心翼翼登上其中一座山峰,舉目四望,頓時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霍山景區現在目所能及多為原始景觀,不算特別華麗。但我們看到了多處景點正在大興土木,許多亭、臺、樓、閣已現雛形,特別是最大工程的玻璃棧道將會成為霍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佗城,離老隆半小時車程,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珠江東水開端、嶺南古縣第一”之稱,被譽為歷史名鎮。
我們在學宮廣場開始步行參觀古城街景。
首先吸引我們的是佗城影劇院,由蕭殷題字,基本保持60年前的原貌,“毛澤東思想萬歲”等標語清晰醒目。該院始建于1939年,1962年重修至今。
我們沿著百歲街,右轉中山街,進入環城路,跨過南方街,來到大東門古渡遺址。越王廟、城隍廟、華光廟、文昌廟;百靈祠、答公祠;天后宮、正相塔; 嶅湖庵、北角樓……都是佗城著名的景點,充分體現了這座古鎮文物眾多、遺址林立的特點。
最值得一提的是南越王廟和越王故居及越王廣場里的越王井。
南越王廟始建時間無從考證。為了反映黎民百姓的敬仰之情,公元1721年時任縣令在平寇祠基礎上修建“南越王祠”。歷經多次修葺、重建,2006年最后一次改建為現時景觀。南越王廟充分體現了歷代民眾對趙佗在位期間采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嶺南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發展,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敬意。毛澤東說過:“趙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可見其政績之彪炳、功勛之卓著。
佗城的故事還很多,期待著下次來的時候能夠讓我們眼前一亮、眼界大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