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春天收入眼簾
■潘玉毅
周末天氣放晴,好像所有人都從家里跑出去了,跑到田里或山間,踏青與賞花。
通過他們曬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我足不出戶,就把春天收入了眼簾。當此時節,春風和煦,正是百花爭艷的時候。湖邊以及小區里隨處可見的玉蘭花,有的行將凋零,有的才剛剛綻放,像一盞盞復古的路燈,在人們心里照出唯美的模樣。在《花譜》中位列“花中神仙”的海棠花也漸次盛開,似錦非錦,花姿瀟灑,垂絲貼梗,各具魅力,讓人怎么看也看不夠?!靶杉t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贝蟮直闶菍λ馁N切形容。
當然,最多的還屬油菜花。在江南,縱然不去成片種植的油菜花田,你也能在田間地頭覓得它的蹤跡?;驁F團簇簇,或煢煢孑立,顏色則有多種,白的、黃的、粉的,穿行于其間,不一會兒,便被迷了眼睛。與這些仿佛自地下冒出來的花兒不同,桃花與梨花全都從上往下開放,它們一朵朵,一束束,綴滿枝頭,別提有多么明艷了。
“春至換群物,花開思故人?!痹S是時近清明,又許是春天本就是一個懷舊的季節,花入眼眸,仿佛風過清波,卷起人們心中的萬千思緒。
值得一提的是,春日里不僅有繁花,還有野蔬。馬蘭頭和草籽便是其中的兩樣代表。馬蘭頭幾乎隨處可見,田埂上,桃樹下,甚至于路邊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它們的存在。幾場春雨過后,拎上籃子,拿上剪刀,一會兒工夫就能剪上一籃。炒來吃,甚是下飯。草籽也叫苜蓿,可以炒年糕,也可以糟燒,尤以后者最為常見,獨特的烹調方式深受吾鄉鄉民喜愛。一口糟燒草籽落肚,味蕾以及附著于味蕾之上的記憶瞬間被舌尖的鮮美喚醒。
陽歷三四月,還是食艾的季節。在慈溪,不拘城市還是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裹艾青餃、艾青團的習俗。往年我在家,母親定然早早地忙碌開了,揉粉、摘艾、包裹餃子或團子。蒸熟后出鍋,咬一口,滿滿都是春天的味道。這滋味,讓人終生難忘。
除了實現“賞花自由”“春菜自由”,微信朋友圈里的諸人還有去山里挖筍的,有在寺院里抄經的……總之,等到黃昏,每個人都滿載而歸,并不約而同地曬起了一天的所得。
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剛剛趕完材料,夜幕將至,馬路對面,荒草叢生的空地里蛙聲一陣接著一陣,聒噪又熱鬧。
忽然覺得,自己著實有點辜負這美好春光。春光明媚,適合一個人出行,也可以叫上三五好友,找一個有清溪、有野花、有人家的地方,停停走走,走累了就歇息一會兒,吹吹和煦的風,望望四野的景。入夜,可以一起抬頭看看星空、聽聽鳥鳴,像我們年少時那般——人世間的曼妙莫過于此!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