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馬增茶
■藍浩德(和平中學)
在我的記憶中,茶飽含了爺爺的生活樂趣和處世哲學,也融入了爺爺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
我們家是賣茶的,人們拿到手的時候,價格昂貴,不懂茶的人以為是因為包裝精美,但我知道,這是經過了一道道繁雜工序后的最終成果。
小時候,爺爺常常帶著我上山采茶,我們背著籮筐穿梭在一片郁郁蔥蔥的茶樹叢中,精心地摘下一片片嫩芽,放入籮筐。采茶回來,爺爺把嫩芽放到一個滾輪里面翻炒,直到每一片茶葉都被炒干水分。這個時候最香,隔著老遠就能聞到。爺爺怕我們被柴火燙著,讓我們別靠太近,但我們總不知不覺地往前邊靠,爺爺沒辦法,炒一會兒就得趕一下我們,像趕一群正在啄米的小雞。炒好的茶葉會被攤在一個大圓簍里,人們就圍坐在周圍開始篩選茶葉,一些較大的茶葉會被小鑷子篩出來,以較低的價格賣出。精挑細選后,這些茶葉還要被陳封一陣子,等到來年再將他們裝入精美的包裝里,成為人們拿到手的那份珍品。
黑茶陳香,白茶溫潤,紅茶香甜,而我們家種的是醇厚的綠茶,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的功效,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輩們,我爺爺就是最好的例子。無論什么時節,爺爺都喜歡坐在院子里喝茶,一坐就是一個鐘頭。他先用茶匙把茶葉盛進茶壺中,大概兩三勺,再把煮開的水倒進茶壺,然后靜坐在騰騰的水蒸氣前等候,雖然這是最簡單的泡茶步驟,但茶葉和水的量,以及泡茶工具的選擇等都是十分考究的。爺爺泡出來的茶總是受到親朋好友們的夸贊,他說這是經驗之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沒有日積月累的功夫是沒辦法泡出好茶的。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在我們這邊,迎客不一定要做一桌美味佳肴,但一杯熱茶是必不可少的。熱鬧的時候,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茶壺,以備每一位客人都能喝上茶,等茶倒好,配上一碟瓜子,人們就坐在茶桌旁開始暢聊,我則負責給他們續茶,就這樣在這個充滿茶味的屋子里度過一下午,客人們離開的時候,身上還帶著淡淡的茶香,以及爺爺不散的熱情。
我已經很久沒有回東水爺爺家了,但每當想起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爺爺的小院、茶廠的炒鍋,是記憶里那片翠綠的茶山,是賞不夠的春天的茶花,是揮不散的馬增茶茶香。(指導老師:王惠賢)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