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麗經濟 形成規模效應
公白鎮產業振興“一路生花”
■和平縣公白鎮美塘村
■和平縣公白鎮德福農業鮮花種植基地
■和平縣公白鎮全貌
核心提示
走進和平縣公白鎮的德福農業種植基地,各色花卉競相開放,工人們正在澆灌、修剪花卉小盆栽,一盆盆花卉小盆栽,正在被送至儲存點,等待著運輸出去。
公白鎮位于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北部,是燈塔盆地的副中心鎮,近年來以打造特色優勢產業為目標,實現從“一朵花”到花卉產業鏈的蝶變。位于該鎮的組培實驗室,可實現年產花卉苗木、作物種子、瓜果蔬菜等優質無菌種苗2000萬株,可輻射周邊近200公里的種業市場。
花卉產業的發展,是公白鎮產業振興的生動體現。近年來,公白鎮通過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這個重要引擎,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統籌整合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打造農業產業鏈,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成果】
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添彩
花開公白,激活鄉村美麗經濟,離不開滋養花朵盛開的“泥土地”。
公白鎮位于和平縣南部,與東源、連平兩縣相鄰,地處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北部,氣候溫和,丘陵遍布,距離和平縣城25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戶數2483戶,總人口1.35萬人。全鎮總面積6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60畝,山林總面積為75394畝,其中有林地面積為60643畝。公白鎮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產豐富,土特產品種類繁多;糧食類有優質大米、花生、番薯、香芋等;水果類有優質奈李、貢柑、沙糖橘、枇杷、板栗、柿子等;野生果類有楊梅、椎子、山稔等;野生藥材類有野菊花、狗牙花、狗貼耳、溪黃草、老鼠耳等。鎮內生態環境良好,客家風俗濃厚。近年來,公白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溫泉、農業等資源,著力打造生態旅游、休閑觀光勝地。
“對于運輸時間較長的花卉,需要采用專業的倉儲和運輸方式,保證快速地裝卸和操作,確保花卉安全到達目的地。同時,這也需要我們有完善的監控和管理措施,保障溫度、補貨等運輸環節的質量控制。”位于和平縣公白鎮的廣東德福農業有限公司花卉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有效運轉的物流體系讓小型花卉源源不斷地直達粵港澳大灣區。
不斷發展的運輸體系,來自明確的發展思路。近年來,公白鎮以花為媒,結合市場需求,高質量發展特色花卉種植產業。在德福農業鮮花種植基地,鮮花競相綻放,工人們正忙著采摘、分揀、包裝,一片繁忙。來自和平縣公白鎮的卡車,載著紅掌、白掌等多類花卉前往廣州花園展區,村民們播種、種養、收獲的花卉被運送到園林工作者的手中,用來裝飾商業空間、游客展區等。
目前,德福農業1500平方米的組培實驗室(種業基地)已投入2000萬元,擁有最新全自動接種組培系統和成套設備以及行業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與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廣州白云苗圃、華南農業大學等涉農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近3年來累計獲得17項實用新型專利科技成果的轉化。目前,組培實驗室已于今年6月掛牌運營,可實現年產花卉苗木、作物種子、瓜果蔬菜等優質無菌種苗2000萬株,可輻射周邊近200公里的種業市場,可新增就業崗位80個,產值2000萬元,助力公白鎮高質量發展。
集體經濟強起來 和美鄉村展新顏
“自從在四季沐春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業,老人小孩都在身邊,不用像以前一樣在外打工照顧不到家庭。在村子里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對于東聯村村民曾女士來說,生活的改變不僅來自收入的改變,更來自整個村子的變化。
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健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是公白鎮產業振興帶來的重要成果。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公白鎮明確“到2023年底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以上”目標任務,并圍繞這個目標任務扎實開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村一策”方案,工作正在推進中。
截至8月31日,公白鎮7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0萬元的年收入目標,其中,美塘村村集體收入達到55萬元,塘角村村集體收入達到50萬元,排名全縣前列。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根據上級部門制定的目標任務,為保障糧食安全,公白鎮嚴格落實糧食生產任務,公白鎮早造糧食面積為5557畝,產量2214噸。該鎮將晚造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村,分解到戶,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做到應種盡種,100%完成了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進一步穩定糧食面積產量,并大力推動大戶帶小戶,多種糧種好糧。
光伏電站項目點亮鄉村振興路
和平縣公白鎮100MW光伏電站項目是由廣東鵬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投資5億元人民幣,裝機總規模100兆瓦,預計年總發電量1.2億千瓦時,年營收5500萬元,稅收500余萬元,可解決就業崗位200余個。項目位于公白鎮東聯村,總用地面積約155.8211公頃。
【引領】 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只有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有戰斗力。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公白鎮產業振興確立了“定盤星”。
近年來,和平縣公白鎮發揮“黨建+”作用,引領“百千萬工程”。把黨建工作與高質量發展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牢固樹立黨委(黨支部)書記抓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意識,形成黨建+高質量發展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及黨支部書記配合抓的縱橫聯動、齊抓共管工作格局,選派了2名深圳福田區駐鎮幫鎮扶村干部擔任東聯村、美塘村第一書記,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作用。
長期以來,公白鎮把黨建+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主要抓手,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模式,充分發揮公白鎮“百千萬工程”重點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德福農業“兩新”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企業黨員貢獻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力。一個個“紅色陣地”如同點點星火,幫助“產業鏈”連接“黨建鏈”,逐步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新畫卷。
【機制】 “百千萬工程”牽引鄉村建設
黨建引領抓出新力度,推動著農村高質量發展干出新高度。近年來,公白鎮定期組織“百千萬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和工作專班成員組成督導組,到各村居督導檢查“百千萬工程”工作落實情況,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目前,各村居均已根據實際制定了“百千萬工程”任務清單和日常任務清單,各包村領導定期到各村居指導任務清單落實工作,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謀劃高質量發展項目。
確定了“百千萬工程”領導機制,公白鎮在建設花卉小鎮和防汛備汛等方面全面發力,兼顧發展與穩定。在建設花卉小鎮方面,目前,公白鎮正在進行美麗圩鎮和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目前外立面粉刷已完畢,正在推進路面改造工程。美塘村、東聯村婦女之家、鄉村大舞臺等文化廣場項目正在建設。在防汛備汛方面,該鎮制定完善防汛備汛預案,組織全體鎮村干部學習《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并開展了防汛業務培訓、入戶宣傳、防汛備汛應急演練以及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思路】 提高專業化水平 形成發展規模效應
規模效應是指,當生產或運營規模增大時,單位成本的降低。簡而言之,規模效應是指生產或運營規模越大,單位成本越低的經濟現象。增規模、擴群體,強產業、促經濟。通過提高專業化水平,公白鎮正探索如何形成發展規模效應,打通一條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促民增收的發展之路。
公白鎮現有肉雞養殖場83家,2022年3月至今年3月共計出欄肉雞約398萬羽,出欄生豬2923頭、存欄生豬1314頭,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持續提高。
同時,該鎮嚴格落實糧食生產任務。2023年公白鎮早造糧食面積為5557畝,產量2214噸。該鎮將晚造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村,分解到戶,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做到應種盡種,保證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在專業化水平的推動下,該鎮特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一直以來,公白鎮全力支持以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德福農業為主的花卉小盆栽產業。目前,1500平方米組培實驗室(種業基地)總投資2000萬元,種業實驗室擁有最新全自動接種組培系統和成套設備以及行業研發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與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廣州白云苗圃、華南農業大學等涉農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近3年來累計獲得17項實用新型專利科技成果的轉化。預計2023年該公司總產值可達1.68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公白鎮通過提升企業花卉種苗研發能力,德福農業已成功申請為高新技術公司,著力打造花卉產業專業鎮、特色鎮。提升公白鎮茶油品質和產量,積極推動建立專業合作社,推動公白鎮茶油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效益化發展。持續推進撂荒耕地治理,鼓勵土地流轉,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借鑒和探索中藥材基地建設經驗。
【藍圖】 加快推動重點項目 全面激發經濟活力
項目建設再提速,鄉村振興添動能。展望未來,公白鎮將積極配合縣國資委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完善和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配套設施及服務建設,用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平臺,帶動全鎮現代農業發展。穩妥推進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加強與縣鄉村振興局、縣文廣旅體局、縣自然資源局的溝通協調,力爭盤活公白鎮溫泉資源,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同時,公白鎮將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切實保護良好生態;統籌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高質量完成美麗圩鎮建設、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新聚村湯子商業街提升改造工程,把全部行政村列入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范圍,著力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繼續邁出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