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連平縣

培育特色產業、典型鎮村,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

打造“百千萬工程”連平特色品牌

2024-11-23 10:55:00 來源:河源日報

hyrbs1123008_001_01_s[1].jpg

■萬畝桃園風光?!叭沦p花,七月品桃”已成為連平的一張亮麗名片。(資料圖片)

 hyrbs1123008_001_02_s[1].jpg

■美麗的連平縣城

編者按

產業項目建設方興未艾、文旅消費展現新業態、城鄉融合走出新路徑、民生福祉更加厚實……今年,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持續推進,一幅產業興旺、景美人和、協調發展的幸福畫卷正在連平大地徐徐鋪開。

今年以來,連平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精神,用好市委“133工作法”,始終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 通過以點帶面打造“百千萬工程”連平特色品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培育特色產業 筑牢經濟發展底盤

火熱的市場又回來了。“全年訂單已排滿,預計全年出口法國的產品超7000萬元,我們干勁十足?!弊哌M位于連平縣三角生態工業園的河源昂泰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機器運轉聲不絕于耳,自動穿孔機、噴涂機器人等生產線令人目不暇接。該公司負責人王雷介紹:“目前有約60人的研發團隊,每年都有自己的‘新專利’,這次供給奧運的拍子最少有6項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專利,在減震、吸震方面會有更好的表現?!睋?,在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該公司生產的高端運動球拍,在奧運賽場上大放異彩,標志著“連平制造”成功躋身國際賽事舞臺。自落戶連平以來,河源昂泰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本土企業的佼佼者,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羽毛球拍、網球拍等高端復合材料運動器材生產商,超90%的產品出口海外,銷往歐洲、北美等地。此外,連平還孕育了全省最大的熱敏紙生產商——維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年產值16億元的全省最大花生加工產業。

企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連平縣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重心,把縣城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以工業、制造業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文旅產業,形成多點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為連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持續拓展工業“三園”。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聚焦工業園區這個主戰場,全力推進城東產業園、生態工業園以及隆街物流園等三個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了“一區三園、產城融合、縣鎮互動”的工業發展格局,加快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綠色食品、醫藥制藥、礦產、家具等“6個10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穩向好。今年以來,共投入4.9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此外,連平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成功舉辦桃花旅游文化周暨春季招商經貿活動、“百千萬工程”綜合幫扶工作推進會暨招商引資項目集中動工儀式等系列招商經貿活動,成功招引世杰機械剪刀、萬圣木業等21個項目入駐園區、總投資達56.88億元;新增動工項目15宗、新增投產項目12宗。據統計,今年1月至9月,園區引進超億元項目數、項目動工率、項目投產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五項指標均排“全市第一”。

——全力提升農業“三寶”。鷹嘴蜜桃、花生、火蒜 “土特產”文章越做越大,加快推進鷹嘴蜜桃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創建和花生省級農業產業園建設,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品標準、實施種苗研究、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拓展銷售渠道,今年鷹嘴蜜桃年產值達21億元,同比增長31.25%;花生產業年產值預計可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33.33%。

——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豐富的農文旅資源,謀劃農文旅聯動帶動消費,今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土特產南山直通車以及桃花、花生、大蒜、荷花等一系列有本地特色元素的“每月一主題”文旅消費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為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前來打卡體驗的熱門選擇。今年1月至10月,連平縣旅游接待總人數203.91萬人次,同比增長53.56%;旅游總收入6.99億元,同比增長50.01%。

培育典型鎮村 城鄉風貌實現美麗蝶變

鄉鎮道路寬闊暢通,生態公園綠意盎然,美麗圩鎮客廳各具特色,房屋外立面刷新“顏值”……走進首批省級典型鎮忠信鎮,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已全面完成,各個項目串珠成鏈,一幅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景象在眼前展開。忠信鎮黨委副書記黃灝凱介紹,該鎮聚力建設“百千萬工程”首批省級典型鎮,致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輻射帶動忠信片區五鎮協同發展。

鎮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紐帶,鎮域活則全縣活。今年以來,連平縣持續鞏固首批省級典型鎮忠信鎮和8個省級典型村培育成果,重點推進今年2個省級典型鎮和12個省級典型村培育工作,緊緊圍繞典型鎮村有關建設要求,聚力美麗圩鎮建設,全面整治提升人居環境,著力補齊圩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大力發展強鎮興村產業,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同時,以中鐵廣投為主,借助央企、國企、民企等力量,通過“七個一點”(分別從駐鎮幫鎮扶村資金、對口幫扶專項資金、縣級財政專項配套資金、央企助力、鄉賢捐資、群眾自籌以及省考核獎勵資金)統籌各類資金共3億元,全力破解規劃設計、資金籌措、社會發動等問題,一體推進典型鎮村培育。

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創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縣為抓手,深入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堅行動和“千塘萬渠”清淤專項行動,連平縣159個行政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113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建成14個特色精品村。強化農房風貌管控,累計完成農房微改造超3000戶,農房風貌特色水平不斷提升。深入推進“五美”專項行動,累計建設“四小園”11781個,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典型引路 擦亮改革“金招牌”

改革是推進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前不久,連平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一期)動工暨銀行授信簽約儀式在忠信鎮新下村舉行,項目總投資3.21億元,獲得國開行授信2.56億元。連平是粵北地區首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獲批國開行融資的縣區。連平積極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已謀劃96個子項目,著力破解“百千萬工程”中“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籌、人往哪里聚”的關鍵性問題。在具體實施中,按照在典型鎮先行先試的思路,優先在忠信鎮推動實施一期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提升、新能源產業提質增效等方面。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擴面提質,是連平縣以改革之力拓展縣鎮村發展空間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連平縣圍繞“百千萬工程”,大膽探索、新招頻出,推出了一批針對性強的改革創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探索深化集體林改、油茶產業項目、國家儲備林項目、碳匯項目“四合一”發展模式被全國推廣;

探索“1+N+X”綜合幫扶工作機制入選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打造“聯絡站+產業發展”模式入選省第七屆縣鄉人大工作創新案例;

探索基層藥品安全監管綜合治理改革,率先在全市創新性建立“兩員”(基層藥品安全協管員、村藥品安全信息員)隊伍,構筑基層藥品綜合治理新格局,相關經驗做法被省藥品監管局推廣;

率先啟動“五級”聯動醫療幫扶,縱向貫通“省—市—縣—鎮—村”五級醫療資源,全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

從“首創”到“率先”、從“首個”到“前列”,一項項創新務實的改革舉措、一次次奮發有為的改革實踐,進一步打破了制約束縛、釋放了發展效能,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在連平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亮點篇

巧用“六字訣”

寫好綠美生態“林文章”

綠色是連平縣發展的底色。作為“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和“廣東省生態縣”,當前,連平縣森林覆蓋率達76.98%,同比增長2.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為持續涵養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今年以來,連平縣在“點、線、面、人、樹、林”六個方面下功夫,全面構建黨建引領、凝心聚“綠”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努力打造綠美河源“連平樣板”。

以“點”切入,打造綠美示范。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縣城南山公園為綠美突破口,圍繞“2+10+20”的規劃思路(即2個綠美建設示范點:南山公園、李花谷,10個工程造林示范點,20個典型村示范點),有效推動連平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維護生態平衡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格局。

以“線”串聯,拉伸生態版圖。沿358國道一路行駛,途經連平縣繡緞、大湖、三角、忠信等鎮,道路兩旁觸目皆綠,風景怡人。今年以來,連平統一“入連見綠”的植綠思路,在全縣路網體系沿線種植秋楓、紅花檵木等觀賞苗木8萬多棵,成功打造縣域綠色通道200公里,形成一條條“路在林中”的風景線,不斷扮靚城市門面。

以“面”擴綠,構建生態網絡。率先在全市啟動省級森林縣城創建工作,圍繞縣鎮村“四旁”“五邊”開展“一個黨員一棵樹、一個支部一片林”行動,推動縣鎮村綠化種植苗木26萬棵,形成“每鎮一個綠美小公園、每村一個綠化小廣場”格局;在農村開展“四小園”“美麗庭院”建設共2萬余個,全縣13個鄉鎮已形成推窗見綠、四時常綠、處處皆綠的生態新容顏。

以“人”為本,實現共建共享。連平從“為群眾添綠、帶群眾植綠、與群眾享綠”的基點出發,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植綠護綠,形成共建共享綠美格局。今年以來,連平縣搶抓植樹造林“黃金期”,號召全縣黨員帶頭植樹2.5萬棵,網格化設立652個黨員管護責任區;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780多場,8.2萬余人參與,社會捐贈鄉村綠化資金超1000萬元,完成全社會義務植樹18.9萬棵,打造“黨建林”“鄉賢林”“企業林”“志愿林”等主題林235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蔚然成風。

以“樹”為基,傳承生態文化。在南部片區三鎮(三角鎮、大湖鎮、繡緞鎮)國道沿線成功打造9.7公里的“榕樹長廊”。同時,積極探索“榕樹下+”新模式,將大榕樹作為聚集地,打造“榕樹下的微講堂”“榕樹下的微法庭”“榕樹下的大舞臺”等系列榕樹下品牌。將大榕樹作為課堂、法庭、舞臺等場所,邀請黨員干部、專家學者以及鄉賢代表,開展榕樹下政策宣講、糾紛調解、唱山歌等活動。

以“林”生金,轉化生態效益。在全市率先成功開發省級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賣“好空氣”,去年帶動6個村集體增收57萬元,今年預計可帶動12個村集體增收250萬元。打造精品林旅徒步線路5條,建成省級自然科普教育基地2個。特別在“桃經濟”方面,“三月賞花、七月品桃”吸引超百萬人到連平觀光旅游,上坪鎮古坑村等4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桃產業億元村。

數說百千萬

01

招商引資有力度

今年新簽約項目21宗,投資總額56.88億元;新增動工項目15宗、新增投產項目12宗。

02

特色產業勢頭強

連平縣鷹嘴蜜桃種植面積8.8萬畝,總產量約11.2萬噸,產值達21億元;花生產業年產值預計可實現16億元。

03

文旅產業出圈出彩

開展“每月一主題”文旅消費活動,今年1月至10月,連平縣旅游接待總人數203.91萬人次,同比增長53.56%;旅游總收入6.99億元,同比增長50.01%。

04

綠美連平底色足

當前,連平縣森林覆蓋率達76.98%,同比增長2.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廣泛動員全民參與植樹造林,打造“幫扶林”“金融林”等特色主題林235片,推動縣鎮村綠化種植苗木26萬棵、完成任務數達202%。

■組稿: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賴艷珍 ■攝影:本報記者 鄧宇權(除署名外) ■制圖:吳丹

    上一篇:打通衛生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