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首宗扶貧幫扶項目租賃經營權公開競標
疫“競”激發資產活力 興產業增收益促共富
■首批5.2萬只小雞苗“入住”龍川縣鐵場鎮雙豐村溫氏養殖場,該養殖場年出欄量可達20萬只。
■龍川縣鐵場鎮雙豐村溫氏養殖場通過公開競標確定租賃經營人,于日前順利投產,將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1萬元的租金收入。
■龍川縣巖鎮鎮山池村
核心提示
9月20日,龍川縣鐵場鎮雙豐村溫氏養殖場全面開場,5萬多只小雞苗“入住”養殖場,此起彼伏的“啾啾”聲熱鬧了這個村級幫扶產業項目,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注入了新活力。
這是龍川縣首宗通過公開競標確定租賃經營權的村級幫扶產業項目。雙豐村溫氏養殖場由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辦幫扶建設,建成后交由村委會經營,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經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協商表決,決定采取“公司+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明標形式競價,承包給該村村民經營。經過公開的明標競價,養殖場租賃經營權以高于底價9萬元的價格,被村民黃錦華以年租金21萬元競得。
雙豐村溫氏養殖場采取租賃經營權公開競標方式盤活資產,為龍川縣管理扶貧資產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龍川縣高度重視扶貧資產后續管理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目標管理和過程管控,高質量推進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工作,結合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創造性地以公開競標方式,出讓雙豐村溫氏養殖場租賃經營權,最大程度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養殖場租賃經營權公開競標 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1萬元年租金收入
龍川縣鐵場鎮雙豐村,位于廣東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腳下,以種植優質的絲苗米躋身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行列。
“現在又多了一家養殖場,村集體經濟收入一年多了21萬元。”雙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勇輝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從今年起,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將達到33.8萬元。據悉,在精準扶貧時期,雙豐村溫氏養殖場由幫扶雙豐村的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辦投資179萬元建設。該項目建成后,交由雙豐村村委會經營,收益所得歸村集體所有。
在精準扶貧工作圓滿結束后,龍川縣委、縣政府召開鄉村振興專題會,提出要強化扶貧資產管理,確保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經營性資產持續穩定發揮效益,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
鐵場鎮黨委、政府,雙豐村村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龍川縣委、縣政府的相關工作部署,積極與縣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溝通協調,相繼完善了雙豐村溫氏養殖場用地手續,解決了用地問題。鎮、村兩級黨員干部認真做好群眾工作,組織村民代表到周邊鎮、村參觀投產的溫氏養殖場,在了解養殖操作、無害化處理等經營管理模式后,村民一度因擔心污染環境而不支持的顧慮打消了。
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解決了用地難題,完善了相關手續,雙豐溫氏養殖場在今年具備了投產條件。那么,該以何種方式經營養殖場,從而讓扶貧資產保值增值、發揮最大效益?雙豐村在鐵場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召開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就養殖場的承包經營、利潤分配等相關事宜進行討論協商表決,并經“四議兩公開”流程,決定采取“公司+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明標形式競價,承包給該村村民經營。
表決后,雙豐村委會根據已定招標流程,在線上線下多個渠道發布招標公告,公布招標流程、標底價格、投標條件等招標細節,在規定時間內接受符合公告招標條件的該村村民參與報名,報名者繳納投標保證金。村委會公布競標報名情況和公布競標會召開時間和流程。
4月20日,一場公開競標會在雙豐村村委會舉行,標的就是村里溫氏養殖場5年的租賃經營權。當天,4名符合條件的村民參與競標,鐵場鎮包村工作組、村監委、村干部全程參與競標監督。經過激烈的舉手叫價,以“價高者得”為原則,最終村民黃錦華以年租金21萬元拿到了租賃經營權,比競標底價高出了9萬元。
公開競標結束后,競標人、村干部、村監委對競標結果無異議簽名確認后,在村委會公示欄進行公示。5月,雙豐村委會與黃錦華簽訂協議,后者把首年養殖場地租金21萬元支付到村委會賬戶。隨著協議的簽訂和資金的到賬,標志著雙豐溫氏養殖場步入啟動軌道。
雙豐村溫氏養殖場租賃經營權是龍川縣在扶貧資產管理過程中首次采用公開競標的方式來決定的,在全縣成功開創了明標競價的先河,為后續扶貧資產管理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采用明標競價方式,能發揮產業最大的經濟效益。”鐵場鎮黨委副書記賴蕾迪表示,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的招標流程,消除了意見分歧,取得了村民們的支持,確保了在和諧穩定中盤活閑置的扶貧資金,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助推鄉村振興。
5萬多只雞苗成首批“房客” 年出欄量有望達20萬只
走進雙豐村溫氏養殖場養殖區,傳入耳中的是熱鬧的“啾啾”聲,場地上一只只小雞苗相互追逐或進食飲水。據黃錦華介紹,截至9月20日,共有5.2萬只雞苗進場,養殖場實現滿產運轉。
黃志勇是河源溫氏禽畜有限公司龍川片區負責人,將為雙豐村溫氏養殖場提供雞苗供給、技術支持、回購銷售等服務。他介紹,雙豐村溫氏養殖場按照雙層高效雞舍標準建設,建筑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根據其他養殖場的養殖情況,正常情況下,年出欄量15萬只至20萬只,年毛利70萬元至100萬元。
作為租賃人,今年58歲的黃錦華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壓力來自于之前沒有從事過家禽養殖。動力則源于一名黨員對推動家鄉發展的責任,有著16年黨齡的他,曾擔任過9年的雙豐村黨支部書記,黃錦華特別希望雙豐村能夠早一天富起來、美起來。
“我現在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養好雞,學到技術后,帶領村民發展養殖業,共同致富。”黃錦華表示,養殖場經過幾年完善了相關手續,如今啟動并投產,讓扶貧資產“活”起來,這將推動家鄉養殖業發展。
讓扶貧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并持續穩定發揮效益,是雙豐村委會的責任。在簽訂場地租賃協議并收到首年租賃款后,雙豐村村委會按照協議,全力做好養殖場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據統計,5月至8月,村委會共花費45萬元,用于環保生物質顆粒熱水爐、水暖散熱器、水簾供水管路等30余項設施的改造升級或新建,以最短時間讓養殖場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黃勇輝表示,將進一步做好服務工作,嚴格按照協議,為雙豐溫氏養殖場的養殖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共同做優做強做大養殖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群眾增收。
強化扶貧資產管理 保障項目穩定良性運轉
無獨有偶,距雙豐村13公里的鐵場鎮和田村黃礤溫氏養殖場也迎來了經營者,將于今年11月開門“營業”。今年8月,和田村村委會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個體戶承租經營,租期為10年。其中前5年租金每年8.5萬元,后5年的租金每年9.75萬元。養殖場的租金歸和田村集體所有。
據悉,和田村黃礤溫氏養殖場由深圳市寶安區審計局投資180余萬元幫扶建設,兩棟共3800多平方米,于2021年5月建成。時隔幾年后,養殖場必須要進行升級改造才能投入使用。經村委會和溫氏集團等多方核算,需約45萬元來完善設施設備,才能投入使用。經雙方協商約定,由租賃方自行投入資金完善設施設備,村委會減免一年租金。目前,升級改造工作正有序推進,預計今年11月投產。
據了解,鐵場鎮雙豐、和田溫氏養殖場是經營性扶貧項目,由幫扶單位出資建設,交付給縣、鎮、村經營管理,主要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因為用地手續等客觀原因,少量項目經營欠佳。針對這類問題,龍川縣積極應對,通過線上線下招商引資、公開招標等方式,確保項目正常運轉并發揮效益,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逐步與市場并軌,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運用好市農業農村局大數據平臺,將到期、經營不善或閑置的經營性資產掛網招商,確保扶貧項目正常運轉并實現增值保值,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龍川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黃海龍表示,將發揮好牽頭單位作用,加強與司法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持續抓好扶貧資產后續管理工作,加快推進問題扶貧資產處置工作,做好問題資產底數摸查工作;進一步強化業務培訓指導,指導鎮、村做到用好扶貧資產。
管理好扶貧資產,讓資產“活”起來,助力鄉村振興。一直以來,龍川縣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高質量推進扶貧項目資產清產核資、確權登記等工作,健全完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長效機制,持續提高扶貧資產后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截至去年,龍川縣共登記2979個扶貧項目資產,投入8.70億元。其中,公益性資產2026個,涉及資金4.13億元;經營性資產953個,涉及資金4.57億元。全數資產已確權登記。從登記確權方面來看,2979個資產中,有3個縣級資產、8個鎮級資產、2534個村級資產、434個到戶資產。
整合資源,落實盤活措施。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龍川縣加大了資源的優化、組合力度,對處于低效運營、資源耗費型產業,積極引導、曉之以理進行租賃勸退;對產權不明晰,抓好產權界定和債務剝離;對于因客觀因素,尚不具備經營條件的資產,加強水網、變壓器、通信、路面硬化等基礎設施投入,提升資源優勢,并通過線上線下招商和公開競標等方式,確保資產正常運轉。
今年3月,龍川縣開展了全縣范圍的經營性資產排查整治工作。針對排查整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目標管理和過程管控,高質量推進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工作。目前,龍川已經統籌全縣到期、轉投、閑置的扶貧資產資金3375.58萬元入股縣工業園,按年收益率8%實現穩定分紅;第二批閑置到期扶貧資金1032.41萬元將計劃繼續縣級統籌管理使用。
同時,落實扶貧資產管護經費。在今年駐鎮幫鎮扶村資金中,龍川縣安排480萬元用于扶貧項目資產管護,主要用于每半年開展一次風險評估、公益性資產維護等工作。定期召開扶貧資產培訓會,針對扶貧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經驗交流學習,提高處置能力和管護水平。
挖掘各鎮在推進扶貧資產管理過程中的亮點工作。龍川縣注重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工作先進經驗做法的宣傳和推廣,如該縣巖鎮鎮在處置入股龍川某公司項目分紅問題時,采用的以固定資產抵扣本金及部分分紅款的做法,在全縣進行推廣,讓各鎮借鑒學習,確保資產管理工作科學有序、有效推進。
■統籌:黃海龍 盧志勇 陳小玲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黃贊福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王國超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