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推動綠美龍川生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綠美廣東競風華”河源賽區選拔活動中,龍川縣以總分945.5分的成績斬獲第二名。這一成績的取得,是該縣加快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龍川樣板,積極探索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龍川路徑的詮釋。
龍川縣地處廣東東北部,總面積3081 平方公里,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為我市林業重點縣。全縣森林覆蓋率74.06%,林地面積23.4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936.52萬立方米,森林資源的核心指標均穩居全市前列。
今年以來,龍川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林長制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全力推動綠美龍川生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龍川路徑,為龍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堅持高位部署,強化規劃引領。自我省啟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以來,龍川縣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林長制領導小組會議、林長會議、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調度會等,部署協調推進綠美龍川生態建設工作;制定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路徑;縣第一林長、縣林長簽發了《關于高質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美龍川的令》《龍川縣2023年林長制工作要點》和《關于開展全面推行林長制和綠美龍川生態建設分片掛點督導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縣委書記、縣長、分管副縣長等均帶隊開展巡林和綠美龍川生態建設調研活動,推動綠美龍川生態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同時,龍川縣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提出了“一核兩心,三帶五組團”的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奮力構建半城山水半城林的“城中綠網”,形成“一江、五河、多廊、多園”城市綠地與開敞空間系統,促進龍川縣可持續發展。
堅持全面發動,強化全民參與。綠美龍川生態建設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龍川縣充分發揮各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的表率作用,積極調動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力量,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共完成植樹面積約1.3萬畝,建設了“青年林”“巾幗林”“商會林”等主題林,掀起愛綠、植綠、護綠新高潮。
堅持示范帶動,強化亮點打造。龍川縣重點打造森林城鎮1個、森林鄉村1個、綠化美化示范村13個,搶救復壯古樹名木11株;建設一批示范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堅決守住生態紅線。目前,已完成細坳鎮森林小鎮申報工作,全力建設1個田心鎮東江村為森林鄉村和13個鄉村為綠化美化示范村。通過連點成帶、擴帶成區、增區擴面,力爭短期形成連片大面積的“六大行動”亮點示范。以“綠”為核心、“美”為點綴,重點打造兩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其中,龍川縣松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已完成80%的建設進度,龍川縣梅子坑森林公園生態修復型示范點已完成森林撫育72畝、林分優化1107畝。
堅持高位推進,強化治理效能。龍川縣全面強化資源保護監管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全面落實林長制,并持續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城鄉一體綠美提升、綠美保護地提升、綠色通道品質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等“六大行動”。全縣今年林分優化任務6.2萬畝(含油茶造林2.4萬畝)已全部完成;新造林撫育任務3.25萬畝已全部完成;森林撫育任務5萬畝(含油茶低改撫育2萬畝)已全部完成。目前,龍川縣各項目實施進度處在全市前列。
堅持成果轉化,強化林業效益。龍川充分發揮龍川油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種植面積多、油果質量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高標準推進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建設現代化油茶加工基地,大力推廣“油茶+”經營模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發揮林業龍頭企業和市、縣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大力推動林下經濟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增強綠美龍川的社會效益,在全市率先開展林業碳匯交易示范性建設,完成50個行政村碳匯交易協議簽訂,林業碳匯減排量達68萬噸,申報成功后可增收3300萬元以上。挖掘綠美龍川的文化價值,將龍川千年古縣和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古色、中央蘇區縣的紅色、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綠色緊密結合,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扎實推進綠美龍川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