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推動實現綠色崛起走在前列 不斷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2023-06-26 10:20:50 來源:河源日報 楊建平

■楊建平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一錘定音明確了廣東工作的總目標。這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緊扣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的“1310”具體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實現綠色崛起走在欠發達地區前列,不斷開拓河源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一、發展硬道理——河源建市35年來最鮮明的主題

建市35年來,河源始終堅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因地制宜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創新,推動加快發展。1989年,市第一次黨代會提出積極探索加快山區“兩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1994年,市第二次黨代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市區建成具備區域中心功能的中等城市。1999年,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增創河源優勢,推進二次創業”。2004年,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堅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打造后發、活力、文明、奮進“四個河源”。2007年,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堅持“工業立市”戰略,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2011年,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加快經濟、生態、文化“三大崛起”, 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2013年,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打造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的“廣東綠谷”。2016年,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要緊緊扭住“三大抓手”,努力實現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發展。2018年,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2021年,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而不懈奮斗。今年以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和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河源調研時的指示精神,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全市上下擔當實干、攻堅克難,奮力推動河源實現綠色崛起。35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發展硬道理,一屆接著一屆干,每一屆都有新亮點新成效,河源GDP從1987年的11.79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294.57億元,綜合實力實現了質的飛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顯著提升,河源已由一個落后偏僻的農業山區市發展成頗具規模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二、高質量發展——河源當前最首要、最緊迫的任務

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次視察廣東,習近平總書記對高質量發展又作出了更具體的指示。總書記要求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區域互聯互通,帶動和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有序轉移。可以說,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河源也是整個廣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重任在肩、責無旁貸,這是其一。其二,這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迫切需要。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2022年,珠三角9市經濟總量占全省比例超過八成,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2市加起來占比還不到兩成;21個地級市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為5.4。河源人均GDP僅為全國的1/2、全省的1/4左右,發展極其不充分。這迫切需要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否則就不能與珠三角、與全國一道同步實現現代化。其三,這是生態發展區的特殊區位所決定的。河源地處東江中上游,是東江中下游大灣區城市近5000萬人口的飲用水源區,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發展要求高、約束多,特殊區位要求摒棄污染發展、低效發展,必須推動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其四,河源地處大灣區對外輻射帶動第一圈層,距廣州、深圳均不足200公里,最有條件充分接受大灣區城市輻射帶動,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2市中最有潛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只要全市干群上下一心、堅定信心、銳意創新,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把高質量發展這個現代化建設首要任務落實好、完成好。

三、奮進新征程——不斷開拓河源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走在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改革開放45年來,廣東從相對落后的農業省崛起為第一經濟大省,許多重要領域已經并繼續“走在前列”,但也存在諸多短板弱項,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作為欠發達地區,河源如何領會好“走在前列”的豐富內涵,走好走實高質量發展之路,這已成為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錨定主導產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方面走在欠發達地區前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要求和省委部署,市委明確要突出制造業當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做大“1+3”主導產業集群。當前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態勢。2022年,我市全力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500多億元,全省排名第九、非珠三角地區城市第一,可謂優勢已顯、前景廣闊。但產業鏈整體處于中低端環節,規模偏小、利潤不高、創新不足。坐擁“中國好水”,我市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加速發展態勢明顯,但2022年產值僅相當于佛山市三水區“水都基地”的八分之一左右。面對這些優勢、態勢和短板,我們要居安思危,認真落實好市委決策部署,錨定主導產業,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切實挺起河源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不斷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二)堅定綠色發展,在不斷厚植和凸顯生態優勢方面走在欠發達地區前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上取得新突破。河源是生態發展區,為大灣區提供源源不斷量大質優的空氣、水、森林等生態資源,這既是我們的底色,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整個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兩山”轉化有效途徑,在保護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實現保護,把河源的“軟潛力”變成“硬實力”。要以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為引領,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落后和低端低效產能退出,推動高新產業、生態農業、特色旅游業、綠色物流業等一系列綠色產業做大做強。要探索建立強有力的綠色發展約束機制,探索建立有效的綠色發展激勵機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河源模式”,不斷厚植和凸顯生態優勢。

(三)激發澎湃動能,在不斷破解城鄉區域發展難題方面走在欠發達地區前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總書記2018年10月到廣東視察時,要求廣東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河源作為廣東區域發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地區之一,要深刻領會好總書記既高瞻遠矚又契合當下的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好省委一系列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要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在加快“融灣”“融深”中更好地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有序轉移,不斷推動產業集約集聚發展。要抓住實施“百千萬工程”重大機遇,大力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要大力探索欠發達地區在發達地區幫扶支持下加快振興發展的辦法機制,推動健全完善區域利益補償機制,不斷破解區域發展難題。

(作者系河源日報社總編輯)

    上一篇: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兩條紅線都是高壓線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