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紫金縣義容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扎實推動鄉村振興
凝心聚力謀發展 鉚足干勁促振興
■紫金縣義容鎮街道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肖斌
“自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展以來,村里綠化多了,道路硬化了,垃圾分類了,廁所改造了,夜間照明完善了……全村舊貌換新顏,村民們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了。”談起村里的變化,紫金縣義容鎮東平村村民唐少坤豎起了大拇指。
東平村的改變是駐義容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下稱工作隊)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該工作隊由市政府辦公室、市水務局、市商務局3家單位的工作人員組成。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工作隊圍繞義容鎮黨委、政府制定的建設農業強鎮目標,緊扣“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紫金生態建設,扎實推進“一心一軸三區”(美麗圩鎮核心,省道沿線綠美生態軸、工業、農業、旅游業三區)及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推動絲苗米、南藥、毛豆、觀賞魚等特色農業、漁業規模化發展等各項駐鎮幫鎮扶村各項工作,助力義容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注入新動能,力促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邁進。
推動美麗圩鎮建設
走在義容鎮街頭,一眼望去,客家風情建筑風格統一,瀝青路面平整潔凈,交通標線清晰可見,停車位設置規范,道路兩旁還安裝了路燈以及種植了綠化樹點綴著整條馬路,給人一種舒適、整潔、明亮的感覺。
“去年,我們與鎮政府協調聯動,謀劃了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創建綜合提升工程及圩街河道污水治理工程項目,對農貿市場、義容河道、鄉鎮入口通道、小公園、圩鎮客廳等空間進行了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圩鎮功能品質及形象風貌。”工作隊隊長何志強介紹說。
“我們村就位于鎮的中心片區,以前街道很窄,兩邊的商鋪經常把攤位擺到街上,雙向車道遇上圩日,連一輛車通過都很困難。”東平村黨支部書記李廣文說,看到自己工作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覺得很欣慰。
在義容鎮中心小學,新建的學校大門就在義容鎮美麗河道的健康步道旁。“以前舊校門正對著鎮街大馬路,師生出入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工作隊隊員賴碧輝說,校門改建后,解決了師生出行的安全問題,也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這項工作也是工作隊大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落實市領導同志聯鎮包片工作的重要措施。
何志強表示,在聯鎮包片市領導的指導下,義容鎮正大力推動國家衛生鎮和廣東省美麗圩鎮示范樣板鎮創建工作,通過開展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六大行動”,加快“七個一”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制定網格化管理包片責任人安排表,把干凈、整潔、有序的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工作中,全面開展市場沿線衛生黑點整治提升工作,以美麗圩鎮建設“小切口”帶動義容鎮全域品質改善的“大變化”,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傾情幫扶鎮村產業發展
鄉村產業發展起來、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在義容鎮,總能看到工作隊員在鎮村里穿行忙碌的身影,傾情幫扶鎮村產業發展。
“我們的觀賞魚不愁賣,每隔幾天就有一車魚發往珠三角地區或是東南亞國家。企業一般都是大批量批發,碰到旺季觀賞魚更是暢銷。”近日,在中興村熱帶觀賞魚養殖基地,養殖基地負責人正向工作隊隊員們介紹村里的產業發展情況。
“這個項目是工作隊與當地政府在中興村謀劃的項目,年產約1500萬尾觀賞魚,年營業額750萬元,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帶動周邊就業30人左右。”工作隊隊員賴軍介紹說,該村以“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熱帶魚養殖,讓村集體經濟及村民收入不斷增長。
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工作隊圍繞“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思路,打造了以絲苗米、毛豆、畜禽、南藥等為重點的農業產業發展,不斷擴大油茶、蔬果、檸檬、番薯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其中,大新村以村企合作的模式推動千畝毛豆產業鏈發展,種植總面積達600畝,年產毛豆超90萬公斤;義容億豪電商直播平臺有力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累計帶貨銷售超百萬元;夏棠村、華星村等村種植番薯1500畝,集聚性發展番薯產業。
在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工作隊立足自身工作職責的同時,還積極投入復耕復種第一線,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著群眾干、幫助群眾賺的方式,形成強大合力,激活村集體經濟活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