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焦“百千萬工程”,推動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凝聚“綠美”力量繪就生態畫卷
■和平縣陽明鎮大樓村古樹森林公園
■文:本報記者 陳星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冬日暖陽下,市區鱷湖公園邊的百年古榕枝繁葉茂,與恬靜的湖水相映成趣,附近道路旁的大腹木棉花團錦簇,美不勝收,成為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去年以來,我市聚焦“百千萬工程”,大力實施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持續提升河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逐步實現人民群眾“推窗有景,出門見綠,四季有花”的美好愿景。
建設古樹公園
筑牢保護屏障
近日,和平縣陽明鎮大樓村古樹森林公園里,經霜渲染的楓香樹葉漸變金黃、紅色,與綠葉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公園內存留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珍稀植物桫欏和百年以上的古樹13株,樹齡387年的“杉樹伯公”和樹齡252年的“楓仙娘娘”傲然挺立。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近年來,我市扎實開展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工作,推進古樹名木管護責任書簽訂,加強古樹名木健康巡護,推進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并因地制宜推動建設一批集保護、科普、宣教、休閑功能于一體的古樹公園,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場所。
“目前全市完成54株衰退和瀕危古樹名木搶救和修復工作,建成古樹公園1個,并為現存所有古樹名木購買了保險。”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我市將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嚴格按照“一樹一檔”“一樹一碼”“一樹一策”的原則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將所有古樹名木錄入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更新古樹數據,同時對長勢欠佳的古樹名木科學制定搶救復壯方案,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并每年為古樹名木購買保險,維護好我市的森林生態環境。
民間林長齊發力
共建綠美新家園
去年12月15日,市森林保護志愿者協會成立,同時還舉行了首批民間林長聘任儀式,40余名熱心森林資源保護公益事業、富有志愿服務精神的民間林長正式上崗,進一步壯大森林資源保護隊伍,推進護林治林社會協同治理,更好地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工作,助力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以群眾力量提升林長制工作實效,全面推行林長制、實現林長治是當前我市全面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具體要求。“民間林長和社會監督員來自各行各業,有著廣泛的代表性,他們不僅關注森林資源的保護,還積極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修復等工作。”市林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共有林長4496名,落實基層監管員2040人,聘請護林員3816人。
“成為民間林長后,將積極倡導生態環境文明理念,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宣傳活動,并協助監督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各級林長履職情況,及時反饋社會各界對林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民間林長廖光明說。
市森林保護志愿者協會的成立,對我市全面推動林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具有重要意義,聘任民間林長能激發全市廣大群眾共同參與林長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凝聚護林合力,成為推深做實林長制、深入實施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抓手,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接下來,我市將依托協會等平臺,切實發揮群體“領頭羊”作用,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守護河源的森林資源。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