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態河湖·美麗中國”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大會“萬湖水聚萬綠湖”活動舉行
護綠色生態 促和諧共生
■與會嘉賓代表觀看萬綠湖景區龍鳳島“非遺”節目展演。
■與會嘉賓代表實地考察萬綠湖生態環保展廳
■青海湖風景區、浙江千島湖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等河湖類景區代表跨越山河,將“兄弟水”“姐妹水”共同注入萬綠湖。
8月30日,在美麗的萬綠湖景區龍鳳島,2024“生態河湖·美麗中國”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大會“萬湖水聚萬綠湖”活動舉行,青海湖風景區、浙江千島湖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等河湖類景區代表跨越山河,將“兄弟水”“姐妹水”共同注入萬綠湖。
聯合國旅游組織大使祝善忠,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曉峰,中國旅游景區協會理事長姚軍,河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建忠出席活動。此外,還有國內優質河湖類景區代表、旅游行業專家、學者,知名水企、先進旅游設備制造商代表參加活動。
“萬湖水聚萬綠湖”活動現場,千島湖、青海湖、西湖、鄱陽湖、滇池、玄武湖、萬佛湖等河湖類景區代表,跨越山河,將“兄弟水”“姐妹水”共同注入萬綠湖,共護“萬湖”綠色生態,共促“萬湖”和諧共生。隨后,與會嘉賓代表實地參觀萬綠湖生態環保展廳、龍鳳島游覽區等,并觀看了古典箏舞、畬族敬酒禮、客家民俗舞蹈、客家歌謠等“非遺”節目展演,了解河源生態保護和開發成效,感受客家文化魅力。
“我們要將萬綠湖打造成世界級、國際化的旅游目的地。”祝善忠表示,萬綠湖景區要將旅游開發和保護結合起來,讓更多的海內外嘉賓來河源萬綠湖度假休閑,全方位展示萬綠湖的魅力。
近年來,河源全面推進美麗河湖、生態河湖建設,全力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以美麗幸福河湖創建為抓手,在“水文化”上做文章,推動“水、城、人、景”合一,展示全域旅游河源樣本的強大生命力。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全國河湖凝聚合力、共謀綠色發展的全新起點,對于展示河湖之美、彰顯文化之韻、傳遞生態之聲,具有重要意義。我市將持續以“湖”為媒,廣交五湖四海之友,共筑交流互鑒之橋,在相互學習交流中攜手走向河湖發展的輝煌未來。
活動反響
聯合國旅游組織大使祝善忠:
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國際化旅游景區
“雖然聽說過萬綠湖,但是百聞不如一見,這是第一次來萬綠湖,來了以后體會到了萬綠湖的魅力,水清、岸美、人更美,這是萬綠湖給我的第一印象,希望以后能再來萬綠湖游玩。”在萬綠湖景區參加系列活動后,聯合國旅游組織大使祝善忠盛贊萬綠湖的自然風光和生態景色,并用鏡頭記錄美好、定格瞬間。經過兩天的活動,祝善忠表示收獲頗豐,不虛此行。
萬綠湖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具有打造國際化旅游景區的潛質。祝善忠認為,萬綠湖景區要提升自身能力,提升景區國際化水平,包括工作人員的外語水平。適當增加萬綠湖景區內的外文標識標記,讓外國游客來到萬綠湖能更方便地游玩。要做好宣傳推廣,河源毗鄰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便利,萬綠湖景區需要更多的旅游宣傳推廣,讓更多的港澳同胞來萬綠湖旅游休閑度假,讓更多人知道河源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了解河源的美麗景色。萬綠湖景區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等河湖濕地旅游產品豐富,可以更好地滿足外國游客多樣化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港澳帶動,吸引長期生活工作在港澳的外國人來萬綠湖度假休閑,使萬綠湖成為世界級旅游度假區。
“河湖濕地是旅游發展的‘生態寶庫’,也是旅游發展的‘強勁引擎’,探索一條生態優、效益好、可持續的河湖濕地旅游之路,是擺在河湖景區面前的重要課題。”祝善忠建議,河源在河湖旅游景區打造過程中,需要注重開發與治理、保護并重,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措施,繪就水清岸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打造生態旅游的新典范,實現河湖旅游可持續發展,為世界生態旅游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羅茲柏:
“非遺”文化有客家特色和生命力
“我感觸最深的是萬綠湖景區的‘非遺’展演,在自然山水中搭配河源當地的客家人文風情,非常和諧。客家山歌很動聽,‘非遺’文化有客家特色和生命力,特別有傳承的價值。”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羅茲柏在萬綠湖景區龍鳳島觀看了一場獨具客家特色的“非遺”展演活動,近距離感受河源客家非遺文化魅力。
目前,萬綠湖景區開發了水月灣、龍鳳島、鏡花緣、客家風情館、萬綠谷等景點,有優美湖光山色和特色民俗風情,在豐富文旅新業態上具有潛力。羅茲柏認為,萬綠湖景區需要提升景區品質,在人文風情上,萬綠湖景區“非遺”展演具有客家鄉土特色,可以在展演活動上增加互動,增強游客參與感。在景區設施上,通過完善道路交通規劃、公園分區、景點設置出入口、植物景觀規劃、建筑設施規劃等,提升景區吸引力。
“景城聯動是眾多城市、城郊型景區發展的重要戰略,在當前城市和景區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有助于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還能夠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增強城市文化底蘊,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羅茲柏建議,河源應在景城融合的定位引領、景城融合的故事訴說、文化體驗的城旅主導上發力,做好旅游形象有效定位,做好城鎮文化內涵的發掘與訴說,將萬綠湖景區打造成獨特生態城市魅力與壯麗自然景觀及深厚文化底蘊完美融合的旅游勝地。
嘉賓訪談
桂林的景區代表蔣開林:
增強游客游玩體驗
“萬綠湖的青山綠水聞名遐邇,但是親眼所見還是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一次來萬綠湖,來自桂林的景區代表蔣開林十分震撼。
蔣開林認為,龍鳳島上空氣清新,綠意盎然,鳥啼聲和遠處游船聲交疊,再加上島上有“非遺”節目的展演,客家文化氛圍濃郁。他建議,要不斷完善萬綠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等,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提高游客乘船體驗感,在“非遺”節目展演中增加互動環節,讓游客能了解到更多的客家文化。
蔣開林認為,旅游景區是旅游資源要素稟賦的聚集區、是旅游產品供給的主體、是重要的消費場所,對促進市場消費、創造就業機會等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萬綠湖可以借鑒其他地市的游船景區經驗,開設以景區游船為項目的船工崗位,招募當地村民成為船工,轉向旅游配套服務,河源旅游業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連州地下河風景區代表張建軍:
打造萬綠湖景區周邊聯合品牌
“來到萬綠湖,才真正了解到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中國天然氧吧’的優美環境。”清遠市連州愛地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連州地下河風景區代表張建軍對萬綠湖的生態贊嘆有加。
張建軍認為,近年來,國民旅游需求從早期對美麗風景的關注轉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與分享,新的發展形勢不斷對旅游景區的運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新態勢,旅游景區的運營管理也開始由粗放式轉為專業、規范、精細的發展模式。在萬綠湖旅游資源發展上,單一景區很難推廣,要依靠周邊的景區,聯合推廣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線路。萬綠湖作為以湖泊為主的旅游勝地,需要一套完整的營銷方案去做好服務提升、產品提升以及人文提升。
張建軍建議,在文旅核心資源的功能導入、提升建設方面,萬綠湖可以和河湖文化旅游資源地聯合,深度挖掘現有文旅資源,積極導入重大文旅產品和項目,持續完善文旅服務設施,塑造具有鮮明當地文化特色的系列產品,打造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點特色功能區。還可以串聯周邊地市的旅游資源,實施聯合性的旅游優惠政策,加強區段內、區段間以及與全市文化和旅游資源的聯動合作,形成本市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釋放萬綠湖的輻射帶動作用,真正將河湖資源利用起來,將生態水源轉化為經濟活水。
■統籌:曾競 ■組稿:本報記者 曾競 梁昕 肖斌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李何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