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讓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綠色肌理”
■市兒童公園 本報記者 陽柳 攝
■本報記者 朱曉穎
近日,記者走進市區的部分公園,隨處可見園林工人忙碌的身影,他們事無巨細地做好綠化苗木修剪、病蟲害防治、施肥等養護工作,讓公園在四季交替中展現出春暖花開、夏日蟬鳴、秋風掃葉、冬日暖陽的萬千風情。
三十年如一日
園林人妙手扮靚城市
從最初1.5萬平方米的綠地,到如今養護著面積超145萬平方米的公園、廣場園林綠化,我市的城市園林建設在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從業30年的園林人,市公園事務服務中心園林高級工程師謝海泉見證了我市的“顏值”不斷提升,切身感受到“四季有景、四季繁華、綠景相連”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城市綠化“三分栽七分養”,一草一木都傾注了園林人的汗水。謝海泉介紹,近年來我市的公園、廣場建設覆蓋工作發展迅速,公園、游園、公共綠地不僅增多,而且質量較高、分布合理。如何呵護好這些“綠色肌理”,護住滿城芬芳,是所有園林人的職責。
“工作就是要從小事著手,從微改造中開始。”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謝海泉深感做好園林綠植的修剪、補植、病蟲害防治等任務的不易。1994年,謝海泉剛當上園林技術員不久,便遇到了工作實踐后的第一道難題。“當時在市區茶山公園山坡上,有一批剛種下不久的大葉紫薇,我們養護程序規范,但葉子卻一天比一天稀少。”謝海泉回憶道。
白天,謝海泉苦苦尋找大葉紫薇“脫發”的原因,卻沒發現任何問題,于是他耐著性子等到了天黑,觀察著植物的變化。直至夜幕降臨,他才發現了“罪魁禍首”—— 一種名為金龜子的害蟲,把植物啃得光禿禿?!敖瘕斪訉iT在夜間活動,因其身上長有甲殼,所以我們采用了‘胃毒’型農藥來進行病蟲害防治,終于守住了這一抹綠?!敝x海泉感慨道。
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打造宜居生活環境
植物茁壯成長的背后,是辛苦種植和精心養護的過程。謝海泉治理大葉紫薇“脫發”的事例,也是我市統籌分類治理,提升園林綠化管養水平和功能品質的縮影。
近年來,我市一方面加大對公園廣場綠化養護及衛生保潔的巡查力度,制定完善園林管護長效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在古樹名木保護上,實行嚴格的保護管理措施,日常做好管養、復壯、病蟲害防治、更換樹牌、購買保險等工作,強化古樹名木保護傳承利用,從而更好促進城市文明傳承、文脈延續。在園林人的精心呵護下,我市的城市綠化覆蓋率逐年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今年以來,圍繞省委、市委對綠美生態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城管綜合執法局持續推進落實綠美市縣鎮建設、園林城市提質擴域、綠美城鎮公園建設、綠化服務功能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園林綠化安全提升“六大行動”,努力打造“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宜居環境,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截至11月,市區新增綠化面積17.17公頃、新增綠化長度15.9公里、新增樹木26120棵;縣城新增綠化面積15.35公頃、新增綠化長度25.2公里、新增樹木15371棵,全市初步構建起綠美城鎮公園體系,園林綠化增綠提質成效顯著。
我市還積極推動開放共享公園建設,在市區東江灣公園等地設置開放綠地共享空間,拓展“公園+”“草坪+”功能,滿足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等需求,實現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挖掘文化內涵,在公園、廣場植入相關科普宣傳文化元素,不斷夯實綠地人文底蘊,先后建成國防安全教育、廉政、消防、垃圾分類等多處文化主題公園。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