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實現綠色崛起
去年前三季度農業產值超15.3億元
■本報記者 葉春雨
去年,和平縣通過大力發展優質水稻、高山油茶、和平茶葉、特色水果等優勢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穩步向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和實現綠色崛起邁進。去年前三季度,和平農業累計實現產值超15.3億元。
大力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腐竹產業園于去年9月進行了省級驗收,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去年,全縣腐竹年產量1.75萬噸,目前正推動合水三產融合發展區、貝墩腐竹精深加工區全面達產,有效帶動一產黃豆種植,促進休閑農業、飲食文化等相關產業發展。絲苗米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1.66億元,其中九盛康園公司、樂源公司大米加工生產線已基本建成試產,萬家香公司大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安裝中,全面達產后園內可新增大米日加工能力280噸。獼猴桃產業園總投資1.5363億元,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建設獼猴桃花粉站解決獼猴桃花粉不純、重大病害等問題,“和平獼猴桃”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平獼猴桃品質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廣東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和平片區)累計完成投資6402.97萬元,三個實施主體承擔建設項目已完成并投產,提升了油茶規?;?、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
抓好優質稻產業發展。和平縣以成功申報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大力推進優質稻種植產業,著力打造“粵北糧倉”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全力穩定糧食生產,嚴格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加強農資儲備調運,擴大農機作業面積,促進農業機械化服務提檔升級,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全縣水稻常年播種面積30萬畝。其中,產業園規劃建設范圍包括陽明、長塘、大壩、彭寨、古寨5個鎮,全年種植優質稻11.68萬畝、年產量4.5萬噸,有糧食種植大戶288 戶、全年種植優質稻面積共2.16萬畝。
抓好油茶產業發展。和平縣油茶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在承擔河源市油茶跨縣集群省級產業園(和平片區)建設任務基礎上,進一步做精做強油茶產業。一是推動油茶一產擴面提質,創建了“村級經濟集體統一收儲、林地集中流轉、油茶企業承包經營”的林地流轉模式,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方式,搭建“私企+農戶”平臺,落實資金補助政策,引入農業保險,給林農吃下“定心丸”。二是推動油茶二產提檔升級,推動生產加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努力形成打造油茶主副產品的貿易、加工、包裝、銷售全鏈條發展模式。三是推動油茶三產融合發展,開發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產業項目,引導企業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茶油、茶餅、茶皂素等產品生產及深加工。截至去年11月,全縣油茶種植面積約27.8萬畝,全縣油茶專業合作社12家,注冊油茶產品商標的企業8家。和平的油茶從“小特產”逐步成長為“大產業”。
抓好特色水果產業發展,和平縣土特產種類繁多,農特產品約103種。和平縣大力推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促進特色水果就地加工轉化增值,不斷延長產業鏈,多途徑融合農、文、旅,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截至目前,全縣百香果種植面積達2.31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東水、彭寨、優勝、陽明、青州、大壩、合水等鎮為核心區的百香果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