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后東特委領導下的東團在紫金

2021-06-27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工作報告封面及第一頁(原件現藏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團長葉鋒(左)和副團長劉宣(右)。

核心提示


幾乎與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以下簡稱抗先隊)同一時間,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以下簡稱東團)也來到了河源現轄各縣區,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推動河源地區各級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在紅色革命先行地區紫金,東團紫金第四分團在中共東江特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古竹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同時掩護中共東江特委機關在古竹的活動。1940年10月,國民黨河源縣政府配合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這些抗日團體有異黨活動為由,強令這些抗日團體解散,這些抗日團體成員分散到古竹各中小學校,以教書為掩護,繼續開展抗日宣傳,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隱蔽斗爭。東團的建立及其活動,推動了東江地區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為中共東江地方各級組織的發展壯大,敵后游擊戰爭的開展,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東團小史


1938年10月中旬,淡水、惠州、廣州等地相繼淪陷于日軍鐵蹄下,南洋各地華僑,尤其是英荷兩屬17萬惠州華僑聞知,激發了保衛祖國、搶救家鄉的極大熱情,隨即于當月30日在吉隆坡惠州會館召開南洋各埠惠州華僑代表第一次大會,正式成立南洋英荷兩屬惠州同僑救鄉委員會(以下簡稱南洋惠僑救鄉總會),愛國僑領黃伯才(吉隆坡惠州會館總理)為總會主席,總會設在吉隆坡惠州會館。同年12月,南洋惠僑救鄉總會、香港惠陽青年會、海陸豐同鄉會、余閑樂社等惠屬愛國團體代表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動員華僑青年回到東江惠州十屬(包括惠陽、海陸豐、東莞、寶安、增城、博羅、紫金、河源、龍川、和平等縣),開展宣傳動員、戰地服務、賑濟難民與保衛家鄉工作。1939年1月,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正式成立。同月,黃伯才的廣肇會館主席張郁才率先組織青年回鄉服務,因二人名字中都有一個“才”字,命名為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兩才隊。


在深入開展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東團采用各種形式把廣大群眾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武裝起來,組織了農民抗敵同志會、青年抗敵同志會、抗敵兒童團、抗日先鋒隊、抗敵婦女會、姊妹會、兄弟會,成立各村護路隊、打獵隊、聯防隊、抗日自衛隊、抗日隨軍殺敵隊、鋤奸隊等組織,此外,還成立了一個東江流動歌劇團。東團的隊伍擴大到500多人,活躍在東江的13個縣;還組織了10個工作隊260多人深入抗日前線,發動民眾為軍隊帶路、偵察,破壞敵人交通和通信,組織軍兵合作站;在農忙時節還幫助抗日軍烈屬耕地插秧。


東團成員大部分是香港青年,僅由香港惠陽青年會組織回來的就有七八批之多,少數是南洋各地青年。其中,第四團到紫金(團長黎孟持),第五團到河源(團長朱公撥,后改名為劉宣),第六團到龍川(團長徐希哲,后改名為鄒清容),第七團到和平(團長劉宣)。后來取消了團的名稱,一律改為“隊”。


1940年,國民黨當局宣布東團“良莠不齊,限即停止活動”。東團被迫解散后,大部分成員參加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武工隊里深入敵后與敵、偽、頑斗爭,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葉鋒《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據《東江革命歷史文化概論》述評道:“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從成立到最后匯入抗日武裝,時間不長,但卻為東江抗戰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東江抗戰中,承擔了廣大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與東江人民武裝聯系的重要任務;在民眾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根據抗戰發展的需要,擔負起組織抗日武裝的重大任務;籌款籌物,賑濟災民;為了更好地發揮抗日救亡的重大作用,團員們紛紛參加抗日武裝,為抗戰作出貢獻。團員們在抗日救亡運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文化優勢,組織工農大眾學習文化、增長知識。東團的建立及其開展的活動,推動了東江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為中共東江地方各級組織的發展壯大,敵后游擊戰爭的開展,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p>


抗戰時期


東江特委在古竹成立


1937年1月,中共廣州市外縣工作委員會派潘祖岳回紫金重建黨組織。潘祖岳在紫金縣立二?。ń袼{塘育新中學)以教書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吸收社會上的愛國人士,成立藍塘大眾救國團及藍塘教師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等組織,采用各種形式宣傳抗日救亡道理,發展黨員。1937年5月,成立藍塘黨小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1938年1月,中共廣州市外縣工委增派潘致春、林坤到縣立二小任教,加強黨的力量。3月,中共藍塘特別支部成立,潘祖岳任書記。


1938年4月,省委派尹林平到藍塘視察,指示以公開合法身份開展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潘祖岳、梁任彬等共產黨員參加了國民黨藍塘區分部組織的抗敵后援會,以該會名義,成立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藍塘大眾劇社、抗戰歌詠隊,以喚起民眾團結抗戰。在抗戰一周年紀念大會上,得到藍塘商會會長梁亞康等商人和鄉民、市民、師生支持捐贈了價值5400元的白銀,送交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并成立人民抗日游擊隊,爭取了警察所長鄧仲演擔任教官,進行軍事訓練。8月,黎孟持、李恒若等共產黨員,分別從惠州、汕頭回到古竹,做好國民黨在古竹統治階層人士的工作,成立古竹抗敵后援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紫金縣內相繼建立了各種抗日團體和武裝組織,發動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1月,中共紫金縣臨時工作委員會在古竹新智小學成立,黎孟持、李恒若、黎伯樞為縣委負責人。2月,尹林平、饒衛華、饒彰風等在古竹召開東江各縣黨代表會議,正式成立中共東江特委,尹林平為特委書記,特委各負責同志都住在古竹。其間,東團和抗先隊共同組織舞獅活動和演出白話劇,配合和掩護東江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與此同時,中共紫金臨工委改名為中共紫金縣委員會,黎孟持任書記,李恒若任組織部長,黎伯樞任宣傳部長,直屬東江特委領導,下轄藍塘、古竹特別支部。古竹特別支部轄白門樓、新圍、潮沙、吉安、蓼坑、榕樹下、水東等支部。


積極開展抗戰宣傳


秘密發展黨的組織


1939年3月,黎孟持率領返回古竹開展工作的華僑回鄉工作組,改編為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四分團(以下簡稱東團紫金分團), 黎孟持任團長,團員約40人。該團在東團總團部成立之前,已于1938年12月以紫金隊的名義開展活動。東團紫金分團下設古竹隊和藍塘隊,黎孟持兼任古竹隊隊長,潘祖岳任藍塘隊隊長,團部設在古竹陳家祠。特委給東團紫金分團的任務,一是發動群眾,組織青年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二是發展黨組織,成立黨的地方基層組織,并在東江沿岸建立交通站與東縱聯系。


黎孟持是古竹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與陳佑業在中山大學開展學運,后被派回古竹與戴耀田一起開展農運。盧溝橋事變后,他與所供職的惠陽坪山小學教導主任陳銘炎等共產黨員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暑假,黎孟持回到古竹,與當地黨員黎伯樞、李恒若等促使國 民黨區分部組建了古竹區抗敵救援會,并創辦了新智小學。在服務團成立之前,已在抗先隊的抗敵自衛團等組織,因此,黎孟持帶領服務團回來時,即與黎伯樞、李恒若研究,成立了黨的特別支部,配合各團體開展工作(鐘聲、陳斌《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四團在紫金》)。


東團紫金分團成立后,以青抗隊為骨干,深入各鄉村,首先進駐當地小學,采取義務教學或代課方式,同師生和學生家長搞好關系,注重訪問上層人物,爭取他們的支持。同時,通過出版墻報、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口號、畫漫畫、召開會議等形式,控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利用節日紀念活動,緬懷抗日先烈,追述英雄事跡,舉辦讀書識字班、民眾夜校,向民眾灌輸抗日救亡思想。


為廣泛深入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東團紫金分團以古竹、紫城、藍塘3個圩鎮為重點,發動青年男女建立大眾劇社,排演了《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等40多個劇目,除到所屬各村演出外,還到其他圩鎮進行巡回演出,激發民眾愛國熱情和民族感,鼓舞斗志,團結一切力量打擊日本侵略者。


東團紫金分團還分配人員動員各鄉村的保甲長、自衛團各級隊長、鄉紳及熱心青年參加各界代表大會,籌備成立民眾抗日團體和鞏固原有組織。


當時,國民黨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動員會發出《鄉村民眾抗敵自衛協會組織大綱》和《鄉村鎮民眾抗敵自衛協會工作實施要項》,東團因勢利導,商定由區黨部、自衛團、鄉公所和服務團聯合發起召集各界大會,于1939年4月5日,在古竹召開有各界100多人參加的大會,一致通過成立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協會籌備委員會,負責組織各村民眾抗敵自衛武裝。東團紫金分團主動與國民黨政府組織的抗敵后援會取得聯系,使團組織公開合法化。不久,古竹鄉民眾抗敵自衛協會正式宣告成立。在東團的影響下,其他民眾抗日團體相繼建立,從而極大地發展了群眾抗日武裝隊伍,并把群眾抗日武裝置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在古竹、紫城等先后建立了青年同樂會、青年讀書會,教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以譚家駒為隊長的抗先隊東江區隊,很快在古竹建立紫金分隊,隊員發展到近2000人;以黎伯樞為大隊長的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發展到四個中隊和一個小隊,共400多人。這兩支隊伍,實際上成為東江特委、紫金縣委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和武裝組織。


在古竹期間,東江特委、東團很重視干部的培訓。1939年下半年,尹林平、饒衛華、饒彰風在博羅黃麻陂辦過干部學習班;1940年夏,在古和生蓼坑的黃砂坑辦了一期縣以上一級干部學習班,同時還舉辦過一次婦女干部學習班,有10余人參加。


東團紫金分團于1939年夏秋間發動群眾集資,在古竹開辦了一家民眾消費合作社,出售煤油、食鹽、紙張等日常用品,既方便了群眾,也為東團和抗先隊籌集活動經費。


紫金青年抗日先鋒隊、東團等抗日群眾團體,大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喚醒了民眾,堅定了群眾對抗日戰爭的必勝信心,成為掀起紫金縣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主力軍,為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及進一步深入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團等抗日團體被迫解散


在東江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東團紫金分團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發動了當地青年,發展了黨的組織,建立了潮沙、新圍、吉安、蓼坑、榕樹下、水東、白門樓等黨支部,上村新智小學及惠陽嵐派村特別支部等,共有黨員數十人,但同時也逐漸引起了國民黨紫金縣黨部的注意。


1940年3月,國民黨紫金縣黨部書記劉瑞東帶領一幫人到古竹,借視察為名,在古竹商會會館污蔑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東團紫金分團、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第六大隊)和抗敵后援會等抗日團體,布置古竹國民黨區分部、區公所、警察所的頭目,迅速取得這些團體的“異黨活動證據”,借以取締解散這些抗日群眾團體,達到反共的目的。


中共東江特委和中共紫金縣委獲悉情況后,安排東江特委宣傳部長饒彰風指派紫金縣委書記、東團紫金分團長黎孟持帶一個警衛員,到古竹區公所與劉瑞東交涉展開說理斗爭,問得劉瑞東理屈詞窮,無言以對,不得不收回他的“命令”,溜回了縣城。


與此同時,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根據東江特委饒彰風的指示,抗先支隊長黎明率領黎壽奕、鄒石安、黎克、許恩祥等60多人上街示威游行,向國民黨古竹區分部請愿,古竹區長鐘世襄亦被問得無言以對,國民黨古竹區分部書記兼樂育中學校長賴文紀對請愿人員提出的問題也是無法答辯。


1940年下半年,國民黨紫金縣政府配合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共行動,以抗日組織有異黨活動為由,正式下令解散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東團紫金分團、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和古竹抗敵后援會等抗日團體。


紫金的抗日團體被強行解散后,中共紫金縣委把這些抗日團體成員分散到古竹各中、小學校,以教書為掩護,繼續開展抗日宣傳,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隱蔽斗爭。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紫金縣志》《中國共產黨紫金縣地方史》《黎孟持》等。


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