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力爭今年年底全市基本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
推行“林長制”到“林長治” 做好護綠增綠用綠文章
■龍川縣麻布崗大長沙村的大榕樹
■紫金120省道兩旁的森林
■東源縣雙江鎮入村森林防火檢查站
■河源森林面積廣,林地資源豐富,國有林場多,野生動植物保護任務重。我市將在省五級林長體系下,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
——今年底,我市將在省五級林長體系下,基本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
——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是林長制發展方向。市級層面將創新推進“智慧林長”建設,探索建設高效共享“智慧林長”綜合管理平臺,全面納入各級林長信息;
——林長制是“責任山”,在制度設計上確保每一位林長履行職責,并落實考核問責制度。
核心提示
2021年10月22日,我市出臺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明確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共河源市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提出要大力實施生態優先行動,構筑宜居宜業宜游新高地,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昨日,我市召開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強調,全面推行林長制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抓手。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全面推行林長制的責任感、緊迫感,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要用好用足林長制,在“護綠”“增綠”“用綠”上下功夫,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要狠抓責任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協同配合,強化宣傳指導、考核獎懲,確保林長制工作取得實效。
新身份——
建章立制 基本建立四級林長體系
穿上迷彩服,帶上一壺水,11月21日,東源縣澗頭鎮大往村黨支部書記丘澤鋒和村里的護林員丘明、監管員丘美仙一起,又開始了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和往常不同的是,丘澤鋒的臂膀上,多了一塊“林長”袖章。戴上袖章的,還有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和一名村委委員,他們一并成為大往村的副林長,和護林員、監管員們一起組成了村里的林長制工作小組。
這樣的變化,讓丘澤鋒和同事們感到,林長制工作很重要,村干部必須帶頭干在前面。“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森林草原資源、開展日常巡護和宣傳工作,并采取一些網格化管理措施。一般遇到小問題自己解決,大一點的問題及時向鎮里上報。”丘澤鋒介紹,他不但要帶領大家制定一年的林長制工作任務清單,而且在重要時段,還要充當“一線兵力”,“我們村周邊山大樹多,這段時間來的游客也多,幾乎天天都要上山查看和提醒游客,注意森林防火、生態保護等。”
“推行林長制,首先要從建章立制上著手,解決誰來當林長的問題。”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推行林長制改革,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實踐,也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必然要求,將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長遠發展問題、統籌協調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目前,從國家、廣東省再到各地級市,這都是黨政“一把手”工程。今年10月,我市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林長制實施方案,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明確誰是林長,以及以怎樣的方式來開展林長制工作。
河源森林面積廣,林地資源豐富,國有林場多,野生動植物保護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密織基層林長制網絡,壯大林長隊伍,特別要發揮末端的力量。”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怎么干?據介紹,我市將在省五級林長體系下,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市設立第一林長,由市委書記擔任;設立林長,由市長擔任;設立副林長,由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擔任;縣(區)、鄉鎮(街道)設立第一林長、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和有關負責同志擔任。村(社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村(社)黨組織書記、主任和委員擔任,構建以村級林長、基層監管員、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護機制,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推行林長制,我市明確了時間表。根據《實施方案》,到今年年底,我市將在省五級林長體系下,基本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目前正有序推進。
“林長按照制度辦事,就成了‘治’的行動。長期堅持完善,就成了一種制度。”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全面推行林長制將在加強林業生態保護、森林資源生態修復、森林資源災害預防治理、森林管護機制創新、深化林業改革、“智慧林長”建設、依法治林管理水平上起到積極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堅持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相結合,推動實施高質量水源林(水土保持林)工程,大力推動國土綠化行動。
新理念——
數據更新全覆蓋 信息化手段用起來
林長制要落地落實,關鍵在基層群防群治。因此,根據《實施方案》,我市林長制建立了“一長兩員”,即:切實將森林資源保護中心向源頭轉移,建立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整合農林水服務中心等林業基層管理力量,建立基層監管員隊伍,村(社區)林長、基層監管員、護林員“一長兩員”的森林資源源頭管理架構,打通林長制通向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建了機制,還要提高工作效率。”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河源全市森林面積達171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18%,全靠人力進行森林資源管護是不太現實的。為此,在《實施方案》中,記者注意到,我市將依托數字政府建設成果以及5G、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資源管護、科學決策、責任制考核于一體的高效共享“智慧林長”綜合管理平臺,推動全市林業信息化系統互聯、數據互通,實現林長“一網通管”。
“未來,這些數據包括城郊及偏遠山區的森林資源數據,將同步納入到省級平臺。”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林業資源數據紛繁復雜,過去從市級到縣(區)再到鄉鎮(街道)、村(社區)都有各自的統計口徑,而且數據資料經常更新,以至于常常出現數據“打架”的現象,不利于相關工作措施制定和數據量化考核。此次《實施方案》中明確將創新推進“智慧林長”建設,未來森林資源數據、責任考核等系列數據將同步接入一個平臺,形成管護網格,為鄉鎮(街道)、村(社區)林長、監管員、管護員等劃定“責任田”和“施工圖”,實現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方便。接下來,平臺還可對接生態修復管理系統、古樹名木管理系統、有害生物監測系統、森林防火監測系統等多項業務系統。據介紹,我市還將充分發揮“公眾林長”小程序在法律法規政策宣傳、監督林長履職、全民參與治林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后期將面向公眾開放,提供各項信息服務。
“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是林長制的發展方向。”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廣東省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省級層面將適時開通林長制信息平臺,全面納入省、市、縣、鄉、村各級林長信息,同時不斷完善數字熊貓監測即報系統功能,助推巡山護林、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監測保護等工作開展。
新導向——
林長制不是“掛名制”而是“責任山”
為確保林長制全面順利推行,在工作機制上,我市將建立健全林長會議制度,研究關于林長制生態建設的各項部署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完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定期公布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情況;建立工作協調制度,督促相關部門履職盡責,合力推進林長制工作;建立工作督察制度,加強林長實施情況的檢查監督;建立工作約談制度,約見未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到位的人員,倒逼責任落實。
“林長制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根據情況精準管理。”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林長制實施后,各級林長將實行分區(片)負責,原則上按行政區域劃分責任區,森林覆蓋率、森林蓄林量、濕地保護率將作為林長制的重要指標。因此,各級林長將按照責任田進行細化分工,尤其針對森林防火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實施方案》中,我市把森林防火工作納入林長制的重要內容,將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責任管理、火源管控、信息技術、經費保障、監督考核等體系建設,形成“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全域防火”的森林防火工作新格局。
“林長制不是‘掛名制’,而是‘責任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森林草原保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制度設計上,要確保每一位林長履行職責,做到守林有責、守林負責。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則是落實考核問責制度。
《實施方案》明確,林長制督導考核納入林業綜合督查監察考核范圍,鎮級及以上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有關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森林和濕地資源嚴重破壞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我們將按照國家林草局、廣東省提出的林長制考核思路及要求,根據各地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和安全維護重點任務的差異性,分類制定差異化、可量化的目標任務考核指標,把各項指標和任務分解至各縣(區)林長,定期實施考核。”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林業局正在抓緊制定具體考核辦法。
■組稿:本報記者 劉昕
通訊員 黃曉東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