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獅子腦大捷

——廣東游擊戰史上少有的一場誘敵殲滅戰

2023-02-26 10:10:00 來源:河源日報

e0f4b1e837efc290bf10bc52efb5983d_p1_s.jpg

■獅子腦戰斗示意圖(翻拍自《鄭群戎馬歲月憶述集》)。

d520cd40e957a0ec4f3c322ad60b0adb_p2_s.jpg

■1948年11月16日《粵贛報》出版首期《號外》,報道大湖之捷。

■文/圖:本報記者 凌麗

核心提示

連平大湖獅子腦之戰,《中共廣東歷史簡明讀本1921—2011》評價為“這是廣東游擊戰爭史上一次少有的誘敵深入、包圍消滅的殲滅戰”。這是“五戰五捷”中的第二戰,是九連地區高度集中優勢兵力整連殲滅敵軍的典型戰例,中共華南分局領導對這一仗評價很高,認為是扭轉九連地區戰局的漂亮仗。此戰是九連地區變被動為主動,扭轉戰局的首次殲滅戰,開創了殲滅敵人整連兵力的戰例,影響很大,鼓舞了士氣,增強了信心,為此后的戰役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此,《粵贛報》特地增發了一期《號外》。此期《號外》,連平縣等地一些機構仍珍藏至今。

桂林隊長主動請纓打擊強敵

這場著名的戰斗,發生在1948年11月15日。

連平大湖, 是九連山的重要門戶,又是九連山的天然屏障。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東江縱隊三支隊挺進九連山,國民黨常在此屯以重兵,溫淑梅部、蔡紹達部、國民黨保五團和一團,以及連平縣警大隊謝岳臣部,都先后駐守于此,把大湖作為進攻九連山的橋頭堡,封鎖九連山。

1948年夏,駐守大湖的國民黨部隊,是保安第一團馮志強連,為主力加強連,有獨立作戰的能力,編制為160人(多為廣西人),3個排,6挺機槍,步槍80多支,彈藥充足,接替保五團營長官照灑部駐防大湖,長期屯兵于連平、和平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只要九連武裝部隊一到大湖、三角、黃沙一帶,該連即聞風追擊,尤其是一見到粵贛邊支隊的桂林隊(連隊的代號)的蹤影,更是一個勁地追擊,揚言要生擒桂林隊的人。

桂林隊隊長是曾坤延。雖然被強敵追著打,但他并沒有膽怯。且此時正是白馬之戰勝利后不久,粵贛邊支隊士氣大振。1948 年冬,桂林隊隊長曾坤延向支隊領導建議,設法消滅這個加強連,消除敵在大湖地區的威脅。

支隊司令部領導人嚴尚民、鄭群仔細聽取曾坤延對敵情及地形的詳細介紹,“終于決定打這場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硬仗”。

怎么打?

1996年初冬,原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司令員鄭群與桂林隊連長曾坤延,從連平縣城出發,驅車前往繡緞鎮,重上戰斗過的獅子腦,觀看當年扭轉九連戰局的戰場。

當年步行一天的路程,他們驅車只花了一個小時就到了。

看著湖尾督村后孤峰突立著一座200多米高的塔嶺,他們很是感慨:“當年國民黨軍就駐扎在這個村,塔嶺上的瞭望哨能將周圍15華里范圍一覽無遺。”

正因為這樣,1948年的支隊領導,采取了“誘蛇出洞,聚而殲之”的戰略戰術。“除此外,沒有別的更好的打法。”鄭群說。

士氣如虹 引蛇出洞

首次實地偵察后,深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軍事原則的嚴尚民還不放心,再派支隊參謀長兼三團團長曾志云(吳毅)這樣的軍事干部再行偵察。曾志云(吳毅)帶上參謀化裝成當地群眾,到敵軍駐地周圍進行偵察,了解國民黨軍的活動規律和情況,并繪制作戰地圖。

1948年11月9日,鄭群率桂林隊、珠江隊、九江隊、云南隊等幾個主力連隊,開往船塘。

司令部對這次戰斗作了詳細的研究和部署,最后決定:“一、根據敵人的活動規律和特點,采取誘敵出籠,包圍殲滅的戰術。二、根據周圍地形,伏擊地點設在離敵軍駐地六七華里的獅子腦山上。這一帶全是丘陵,當地群眾稱為‘糍粑’嶺,遍布著3米左右高的稀疏松林,主峰約200米,是正面交火的理想地點;整個地形進可攻退可守,背后離解放區船塘只有20華里,對我軍十分有利。由曾坤延率熟悉地形的桂林隊(全是當地人)擔任‘引蛇出洞’的任務,分2天進行引誘,第一天由排長帶一個班假誘,麻痹敵人;第二天用兩個班,由曾坤延親自出馬誘敵。三、珠江隊和東岳隊、飛鵬隊埋伏在正面,桂林隊誘敵出來后也從正面對敵。四、由善于突擊包圍的支隊參謀長曾志云和陳蘇帶領幾個連隊,從鑿石崗左、右兩側迅速包圍。五、根據敵軍的裝備、戰斗力情況,采取近戰、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戰術。”(曾坤延《大湖獅子腦戰斗回憶》)

經過反復動員,召開誓師大會,全體指戰員立遺囑、寫戰書、火線入黨、組織尖刀班,士氣極為高昂。事先給母親寫好遺書的朱振漢,在戰斗中英勇犧牲了,16歲的他,成了《全國青年英烈傳記》中80多名青年英烈之一。

11月13日下午,曾坤延率桂林一中隊從船塘開赴離獅子腦山不遠的倒流水村。

11月14日凌晨,曾坤延派排長曾超常、曾平率兩個班,于8時在離國民黨軍駐地2里多的水角壩村,對其進行迷惑性引誘。僅半個小時,國民黨軍駐地后面塔山的瞭望哨馬上就發現了這兩個班。上午9時,他們進行追擊掃射。曾坤延部放了幾槍,丟下一些行軍水壺、鞋子、子彈,佯裝潰逃,一溜煙地跑了。馮志強傲慢地說:“什么紅軍?比趕鴨子還容易。”

曾坤延得知,一笑:“驕兵必敗。”

當天下午,支隊參戰部隊來到流平一帶,晚上聽取了第一次誘敵的情況匯報,命令對伏擊地區馬上實行軍事封鎖,嚴防泄露軍情。因馮志強連曾懸賞通緝過曾坤延,支隊司令部讓他親自率隊誘敵,這樣,“魚一定會上鉤”。

血戰獅子腦

15日清晨,曾坤延率隊輕裝直進,抵達誘敵地點——水角壩村,保長曾木春見桂林隊昨天來了,今天還來,擔心知情不報會遭到來自國民黨軍的責罰。曾坤延對他說:“既然你覺得為難,我們同意你去舉報。你一去舉報,我們部隊馬上就走。這樣,國民黨打不了我們,你又可以脫身,甚至立功,一舉兩得。”曾木春感激曾坤延的體諒,趕緊跑到國民黨軍連部報告。

沒多久,馮志強接報時,正準備吃早飯,他一聲令下:“桂林隊又來搗蛋,打了再吃。”曾坤延豎著耳朵聽,果然聽見馮志強駐地傳來了清晰而又急促的集合哨聲,以整齊的陣容、迅速的動作,向曾部撲來,在離曾部200米時,猛烈開力。曾部并不還擊,而是疾步潰走。馮志強以為曾部戰斗力真的那么弱,邊喊“抓活的”,邊一路跟著去,追擊近一小時,進入了獅子腦伏擊圈。

上午9時許,激戰開始,炮火連天。10時許,曾志云、陳蘇率隊完成了對馮部的包圍,馮部以猛烈的火力發起多次沖鋒,意圖從正面沖殺出去。

戰斗十分激烈。鄭群回憶:“敵人拼命向我們正面埋伏的珠江隊、飛鵬隊等部沖鋒。我和嚴尚民率部在正面抗擊敵人。戰斗持續了3個多小時。當時敵人沖得十分激烈,密集的機槍、步槍組成縱橫的火網,子彈擦身呼嘯,手榴彈鋪天蓋地,松枝沙沙落地,在我和嚴尚民身邊已經有戰友犧牲了。當正面打得吃緊的時候,曾志云、陳蘇率領的左右兩側負責包抄敵人后路的隊伍已經完成了包圍,并從敵人后面發起猛烈攻擊。”

正面,是整個戰場的制高點,支隊指揮所也設在這里。此山頭陣地事關全局,只能與陣地共存亡。珠江隊、桂林隊堅守正面陣地,與馮部激戰4個多小時之后,仍處于相持局面。馮部此時尚未有多大傷亡,而支隊的彈藥消耗已達百分之六七十,此時,有人建議撤退。在危急關頭,嚴尚民和鄭群號召大家與陣地共存亡。嚴尚民、鄭群分析說,目前有三種情況:一是血戰到底,殲滅敵人;二是撤退;三是堅持到天黑,敵人走,我們也走。嚴尚民和鄭群指出:戰斗的主動權和有利因素還在我方,殲敵的時機和可能性還大大存在,要下定決心,繼續戰斗,直到消滅敵人。接著,傳令兩翼部隊迅速縮小包圍圈,全面加強火力,短距離發揮手榴彈的威力,殺傷敵人。

從誘敵第一槍開始,到下午2時多,支隊已經奮戰了5個多小時。下午2時許,馮志強親自拿起機槍,排長、班長都沖在前面。看來他是要孤注一擲,拼死一戰了。珠江隊文化教員朱振漢,桂林隊戰士曾貞坤在血戰中犧牲。支隊戰士一心為戰友報仇,集中火力還擊。這時,馮部的機槍手被擊中倒下,火力突然大減,傷亡大增。

看準馮志強部動搖后撤的時機,嚴尚民一聲令下,鄭群和珠江隊指導員陳君明等人與正面阻擊的三個連隊及桂林隊像一股巨大的洪流傾瀉而下,震得獅子腦地動山搖,馮志強部嚇得撒腿往回跑,亂作一團。雙方白刃相見,血肉橫飛。經過支隊戰士上下、左右向敵人沖殺,馮志強部垮了。

這場戰斗的結果,除馮志強帶兩個班、一挺機槍,從粵贛邊支隊包圍的薄弱地區奪路逃跑外,其余被殲滅,支隊擊斃敵人40多人,俘敵數十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幾十支,彈藥及軍用品一批。粵贛邊支隊犧牲了7名戰士:朱振漢、黃維蔭、張輝翼、吳干恒、凌金海、曾貞坤、曾月忠。11月17日,九連地區軍民1萬余人在船塘隆重舉行公祭革命烈士和祝捷大會。駐扎在青州、熱水的國民黨軍隊,撤回和平縣城固守。

《號外》:號外!大湖大捷!

11月15日下午,粵贛報社上下全體工作人員聞知此捷,“狂熱歡呼,拍案叫好,鼓掌大聲良久不息,整個報社像要爆炸。”于是他們馬上著手準備《號外》,這也是《粵贛報》第一次出版《號外》。

1948年11月16日,《粵贛報》增刊一期《號外》,文字全部用紅色,用了三行標題:

空前大捷,萬民騰歡!

我軍出擊太(大)湖,獲得輝煌戰果(主標題)

繳獲機槍五挺、擲彈筒、槍榴彈筒各二個,其他戰果正在清查中

這則消息的原文是這樣的:

(大湖前線十五日下午一時半急訊)今晨我粵贛邊解放軍某部主動出擊大湖湖尾口,獲得空前大勝。當我軍開達戰地時,匪保一第三營的一個連八十余人,配機槍七挺,出而應戰。我指戰員預先自動組織之“決死隊”及“鋼鐵先鋒隊”的英勇沖鋒,發揮了他們“只要繳到輕機(槍),不怕流血犧牲”的諾言和精神,敵人當即被我壓倒,狠命奔逃,我軍追擊殘敵至十里路以外。迄發稿時止,追擊部隊仍繼續前進中。戰斗于十二時半結束,現正在打掃戰場。據初步不完整統計,繳獲機槍五挺、擲彈筒二個、槍榴彈筒二個,其他槍支子彈及軍用品正在清查中。敵人死傷及被我俘虜者亦待調查續報。在戰地的人民歡聲雷動。

刊載著此則消息的《粵贛報 號外》,在部隊里廣泛傳閱,士氣大振。同一天的《粵贛報》,也在頭版幾乎用了整整一個版來報道此次大捷,還配發了社論《大湖大捷的意義和我們應有的準備》。

曾坤延所率的桂林隊,被授予“鋼鐵連”流動紅旗和光榮稱號。支隊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創作了《鋼鐵連之歌》歌詞,支隊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李濱為此歌譜曲,成為鼓舞全體指戰員殺敵立功的巨大力量。“鋼鐵連”的旗幟,在粵贛邊支隊成為英雄連隊的旗幟。

50年后的1996年,已進入老年的鄭群與曾坤延,又回到了曾經的戰場。望著連綿不斷的山巒,縱橫的水渠,彎曲的小道,還有農田和村落,鄭群說:當年對敵情的分析、桂林隊采取的軍事行動部署,總部對這次戰斗下的決心,使用的戰術,兵力配備,包圍路線的選定和出擊時間,可以說是“神機妙算”。戰斗的突出特點是斗智斗勇取勝,這樣的戰例在華南游擊戰中是不多見的。

這張《粵贛報》的首次《號外》報道,成為那場戰斗的有力見證。

本文參考資料:《鄭群戎馬歲月憶述集》《中共廣東歷史簡明讀本1921—2011》《連平黨史資料匯編 第1輯》等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