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續強化藥品監管綜合改革
一案例獲評全國優秀
○本報訊 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潘康莉 戴小茜 記者近日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河源市“強化‘監管+協管’協同 完善基層藥品監管機制”案例獲評2024年度中國改革優秀案例。
為有效解決社區居民日常急需用藥的難題,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購藥的便利感和體驗感,市市場監管局創新藥品服務模式,為群眾用藥需求搭建“便民通道”,推動傳統藥店向“社區健康便利店”轉型,保障社區居民24小時日常急需用藥的安全與便利,用“小切口”撬動“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3家零售藥店和具備銷售乙類非處方藥資質的便利店實現24小時售藥。
市市場監管局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為支撐點,積極探索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在全市范圍創新開展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小綠箱”健康守護行動,根據“區域分布、服務便民”原則,嚴格按照標準條件在全市擇優遴選300家藥店作為家庭過期藥品定點回收點,并加強全面監管,做好科普宣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用藥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截至目前,全市共回收過期藥品2968個品規,參與人數1053人次,檢查回收點271家次。
市市場監管局以提升基層藥品安全水平為落腳點,緊盯“隊伍建設、監管協同、閉環監管、網格夯責、學用轉化、治理動能”六大要素,在全省試點建立基層藥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下稱“兩員”)隊伍監管協同新模式,有效推動構建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橫向互動,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縱向聯動的良好監管格局,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能,努力打通基層監管“最后一公里”,筑牢廣大農村地區藥品安全防線。截至目前,全市聘用協管員256名、信息員1325名,劃分105個責任網格,實現鎮村“兩員”配備全市全覆蓋。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持續強化藥品監管綜合改革,在補足短板、挖掘亮點等方面下功夫,創新基層藥品安全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護航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