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柏埔鎮“95后”龔舒暢:
放棄美國綠卡回鄉種田
■龔舒暢在田里除草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近日,在位于紫金縣柏埔鎮南昌村的田地里,“95后”龔舒暢和村民們正忙著給農作物松土、除草、覆膜。
很難想象,這個雙腳站在泥地里的小伙,曾經留學美國并在國際企業工作過。2019年,在美國完成學業的龔舒暢毅然放棄了“綠卡”,回到老家紫金縣從事農業種植。從剛回來時的無所適從到熟悉680余畝農場內的一草一木,從農業“小白”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農人”,龔舒暢用了近5年時間走穩了自己的回鄉創業之路。
回國創業圓夢鄉村振興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龔舒暢,對農業農村的認識此前僅停留在書本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與他本沒有任何交集。龔舒暢在美國波士頓待了7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國際金融企業做到了管理層。2019年,龔舒暢放棄了美國“綠卡”以及高薪工作,毅然回國返鄉。從小向往田園生活的他,開始著手打造屬于自己的“夢想農場”。
從金融行業轉型到農業,龔舒暢稱自己就是個門外漢。他先是通過流轉來的30畝撂荒地種植沃柑等經濟林果試手,然后開發魚塘投放水產。成為“新農人”的初期,農場的收益并不理想,因為沒有經驗,經濟林果無收成、魚塘里的近1000尾魚苗無一存活……一連串的打擊給他的創業熱情澆了一盆冷水。
后來,在當地政府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龔舒暢大膽創新,勇于變革,實現了轉型發展。熬了無數個夜晚,改了無數次經營方案,龔舒暢成立了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隨后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種植面積,最終擴建至680余畝,農場里種植沃柑、鳳梨、木瓜、茶葉等各類作物,并進行水產和禽類養殖,開啟了現代生態農業一體化發展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0年7月,龔舒暢的150畝沃柑種植基地被評為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建設項目,其精益求精的付出,逐漸收獲了客戶和社會的認可。“我就是不服輸,多嘗試,總會成功的。”回憶起創業前期的艱辛,龔舒暢笑著說。
農旅融合發展
帶動鄉親共富
在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龔舒暢帶著記者一邊參觀基地種養的各種品類,一邊介紹“夢想農場”未來的發展規劃。“去年30余畝沃柑到了豐產期,總產量近9萬斤,實現產值近50萬元。等其余120畝到豐產期時,總體預計可實現產值200多萬元。”
龔舒暢的種植基地平時固定聘請10余名村民,農忙時用工人數達到5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有百元的勞務收入。“在家門口就有工作,比我們在外面奔波好多了!”一名在茶園除草的村民說。
據了解,南昌村是首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如今,這里產業興旺,滿山盈綠,鄉親們笑容滿面,“沉睡”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我覺得鄉村振興首先得有產業的支撐,有了產業,就能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他們有工作,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談及下一步打算,龔舒暢表示,“夢想農場”已經初具雛形,下一步將會繼續分期拓展種植產業,同時他還申請了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以打造集體驗、研學、康養、鄉村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為目標,對農場進行區域劃分,與南昌村自然資源聯動開發,力促鄉村振興戰略走深走實。(本報記者 肖斌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