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順天鎮黨演村以農村綜合改革推動村域全面發展
“喚醒”土地資源 農文旅“混搭”出圈
■黨演村嶺南農耕博覽園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近年來,黨演村大力開展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以土地規模流轉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土地效益,以要素保障助力產業發展提升,堅持改革創新、多措并舉,讓“沉睡”的土地“復蘇”,使得一片片撂荒地轉為“致富田”,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激發出鄉村振興的新活力,推動當地農文旅“混搭”出圈。
深化土地改革
激活“潛力股”
走近黨演村村委會公告欄,依然可以清晰看到稍顯泛黃的土地流轉公示名單,上面有村民的簽名,并印有紅色手印。
“當時我們村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三個村小組涉及117戶農戶960人、7000多畝土地的流轉簽約工作。”三新經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稱三新經濟合作社)負責人朱國成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村改革的核心與焦點。想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就要在堅持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穩定承包權。
2019年,黨演村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調整土地結構,啟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發動鎮村干部及村中鄉賢等力量,前往每家每戶開展“敲門行動”,向群眾講解土地流轉的好處,做通做實群眾思想工作。黨演村還堅持“先整合后規劃”的工作思路,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契機,成立三新經濟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積極引導村民變股民,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歸雁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村內7000多畝土地流轉工作,創造了驚人的“黨演速度”。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做的就是給承包地發“身份證”的事,關系著二輪延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放活經營權的前提。黨演村的先行先試,不僅盤活了村里的土地,也讓黨演村成為產業發展的“潛力股”。
優化產業發展
開創“新局面”
乘坐馬車“兜風”、露營、劃竹筏、賞花……在黨演村,不僅可以品美食、賞美景,還可以享受吃住游一站式體驗。“鄉村發展主要還是依靠產業,鎮里也是充分利用燈塔盆地農高區的平臺,助力黨演村招商引資。”順天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的基礎上,黨演村堅持以農為本、生態先行,以打造美麗村莊為抓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文旅”產業,成功引進廣東省嘟嘟房車集團等產業項目,預計總投資超10億元。其中,黨演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嘟嘟房車集團分三期共同打造嘟嘟·黨演產業莊園,村級股份占比49%,發展項目涵蓋農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研學、航天科普、農耕文化、旅居康養、種植養殖等內容。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一期建設,今年春節期間,每天接待游客超2000人,日均營業額達6萬元以上。
黨演村黨支部書記朱坤連表示,黨演村正整合嘟嘟·黨演產業莊園及已有的嶺南農耕文化博覽園、四季果園等項目,扎實推動“產學研游”四位一體旅游綜合體建設,未來希望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大市場,進一步豐富農文旅教等融合業態,促進鄉村旅游拓展內涵、彰顯特色、提升品質,打造成為順天生態門戶及康養度假型鄉村。
壯大集體經濟
鋪就“致富路”
“這是今年最后一批草莓了,摘完后這片地就要種植玉米。”黨演村村民朱小科說。
以前,朱小科在外面開挖掘機賺錢,看村里現在發展形勢好,便決定回鄉發展。去年8月,他開始種植草莓,收益也不錯,今年將擴大種植面積,增加農產品品類。
據了解,黨演村自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成功導入了企業項目,從根本上解決資源、資金、農民分散這一阻礙農村發展的頑癥,推動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發展,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2023年,黨演村集體經濟為25.77萬元,比2021年增長112%,實現了兩年翻一番。順天鎮通過總結黨演村發展經驗,結合盤活閑置資源、資源開發利用、“村企共建”、建立“富鎮強村公司”等模式有效壯大了全鎮村集體經濟,2023年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12.31萬元,比2021年增長96.13%。預計到2025年,順天鎮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可達50萬元以上,其中3個村可達60萬元以上;2027年后,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達100萬元以上。(本報記者 王亞嬌 李雪男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鄒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