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才“留得下”更能“留得住”
廣州住房公積金可“按月還租”
“房屋租金是每月從住房公積金賬戶中自動沖抵,不用再單獨繳付,這讓我們也省心不少。”22日下午,吳強(化名)來到廣州市繼園東辦理簽訂租賃合同并現場辦理按月還房租業務。
什么是提取住房公積金“按月還房租”?據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模式是為解決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結合青年人在租房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創新推出的一項試點業務。滿足相應條件的繳存人在申請之后,可實現每月自動提取住房公積金進行租金繳納。
經過30年的發展,住房公積金制度已成為一項覆蓋全國的基礎性保障服務,并在各地改革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廣州,結合當地居民的切實需求,這項惠民服務在注重發展數字化、智慧化建設的同時,正朝著更靈活、更全面、更精細化的方向進行提升優化,以期幫助更多人群解決基本住房問題。
資金使用更靈活
年輕人租房放心又省心
無押金、無中介費,用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便可每月自動支付房租……如今這樣便利的租房生活正在廣州逐步實現。
在前往大城市打拼的追夢路上,租房成為年輕人短期內解決住房的主要方式,住房公積金愈加凸顯出幫助年輕人減輕住房壓力的重要作用。
據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馮衛介紹,根據相關統計,在廣州所有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租房的人群中,35歲以下年輕人占比高達71%。
為減輕新市民、青年人的生活壓力,廣州率先試點按月還房租新模式,住房公積金繳存人租客可以授權住房公積金中心,每月將所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直接劃轉給收租方用于支付房租。不僅如此,承租人可以享受到免押金、打折扣等更多優惠,幫助年輕人減輕資金壓力。
“目前,這項創新服務已在廣州繼園東社區得到試點推行,今后還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行。未來5年,廣州將建設6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住房公積金制度將繼續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馮衛表示。
保障范圍更全面
灣區生活宜居更樂居
“當家鄉的朋友聽到我買房的消息,都表示非常羨慕。沒想到通過這項制度,讓我能在現在的年紀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住房。”
何女士是一名在廣州工作多年的香港人。2019年初,何女士通過單位開戶繳存了住房公積金。兩年后,在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支持下,29歲的她成功在廣州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
廣州臨近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三地之間有著相近的語言文化和人居環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選擇來到廣州生活、工作的港澳臺人才正不斷增多。
安居是樂業的基礎。為解決各類人才的居住問題,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不斷融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住房公積金的繳存與使用,在2017年率先開展了住房公積金自愿繳存業務,正式打通港澳臺人員在廣州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政策壁壘。當年11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臺辦總結推廣各地經驗,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內地(大陸)就業的港澳臺同胞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有關問題的意見》。2019年,廣州又將持有居住證的港澳臺同胞列入單位繳存住房公積金范圍,全力支持港澳臺人才來廣州創業就業。
住房公積金的保障范圍不斷擴大,讓到廣州工作的各類人才都能均等、公平的享受到住房公積金這項惠民制度的發展紅利。與之對應的,則是城市對各類人才吸引力的不斷提升,和更具活力的發展潛力。
何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前景越來越好,身邊的朋友有不少都表達了想來廣州發展的意愿。最近,已經有朋友來到廣州應聘,打算在廣州定居,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活。
辦理流程更優化 高頻業務“網上辦”省時又省力
廣州住房公積金服務提質增效的背后,離不開當地對運營機制的不斷優化和創新。以信息化、數字化技術促進業務流程再造,深化智慧住房公積金建設,群眾業務辦理省時又省力。
據悉,目前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高頻業務以及46項公共服務事項均已實現全程網辦。同時,廣州已上線新版手機網廳,可實現購房首次提取網上辦理、貸款申請業務“只跑一次”、異地轉入“免跑動”。
在流程優化方面,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動介入全市開辦企業指標建設工作,聯合當地相關部門共同打造“一網通”平臺,將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與商事登記、就業參保等業務流程整合為一個環節辦理。只需“一張表格”“一次提交”,便可實現多項業務的同步辦理。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