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方可抵荷心
■陳林
一到荷花開放的季節,經常看到荷塘邊,站著很多觀荷的人,更有夸張的,騎著車,突然看到一池荷花,先扭頭看,又停下車來,依依不舍地瞧,荷花的魅力從古到今無人能擋。
每次走近荷塘,看那一池蓮花,靜靜地立在水中,每一朵都不倚不靠,優雅素凈,遺世獨立,不沾一點俗世之氣,走近它,浮躁的心就會慢慢變得安靜,人好像也跟著純凈起來,心頭沒有一點塵埃。蓮花從塵世的污泥里走出來,開出圣潔美麗的花朵,喻指超凡脫俗,正如周敦頤所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清早是賞荷的最佳時段,遠遠看去,整個荷塘彌漫著裊裊霧氣,恍如人間仙境,水面碧波輕漾,荷葉像片片碧玉,層層疊疊,朝遠處鋪展開去,一朵朵荷花就在這萬綠叢中被輕輕托起,個個腰桿挺直,生動優雅,水霧映襯下,那淡紅、粉白、微黃越發凸顯清雅的氣質,純凈怡人。站在荷塘邊,荷風輕送,仙香撲面,禪意杳杳。
每次觀荷,都會陶醉其中,依依不舍,荷花就這樣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于是就有了摘一朵回家的渴望,但種荷的人好像早就預料到這一點,塘邊上早就栽了層層菖蒲,就算偶爾一兩朵開出界外,早被眼尖的愛花人士捷足先登,就連那荷葉也被誰摘了去,只好遠遠地看,心中充滿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相思。
去年暑假,在一個農家小院旁邊,發現一處荷塘,也許是長在深閨人未識,塘邊上有好幾朵荷花,唾手可得,便摘了一枝含苞欲放的拿回家,還特意買了一個高高的玻璃瓶,裝滿了水,將它插入其中,之前養過梔子花、百合花,都是幾天就綻放開來,和在枝頭上一樣嬌艷,我以為荷花也一樣,過幾天就能在家里慢慢品賞它獨特的神韻。
幾天過去了,它沒有如期開放,卻一天比一天憔悴,花瓣失去了絲綢般的光澤,像離群的孩子蔫巴巴的,也許是厚厚的玻璃窗阻擋了它和清風的相逢,密閉的空間禁錮了它的靈魂,它慢慢失去了荷塘里那一份靈氣,沒有了脫俗的氣質,更沒有了那沖破污泥、破繭而出的涅槃禪意,看著它,內心的純凈沒有了,反而有揪心的焦灼。又過了兩天,用手輕輕一觸,花瓣竟毫無預兆地掉了下來,只剩下花蕊孤單地立在中央,失去了衣服似的,瑟瑟裸露著。
我這才后悔起來,想起來周敦頤那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古人誠不欺我,荷心本自然,豈可靠近把玩?朱自清把荷花的美比作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正因遠處傳來,才成妙音,遠觀才凸顯它的韻致,就像一個人,有時候還是遠觀比較適心,靠得太近,可能就會失去,可望而不可即也許是最好的狀態。
也許種荷的人早就悟到了這一點,才在荷塘邊上種下了層層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