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文學頻道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瓊枝

——讀《雪里春信李清照》

2023-12-24 19:42:43 來源:

712abe4fd14655cc9643a82ecefed202_p1_s.jpg

《雪里春信李清照》

作者:周舒 濟南出版社

作為一個章丘人,李清照對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每每行至濟南百脈泉公園,總會情不自禁抬頭仰望立于公園至高點的易安雕像。只見她手執書卷、秀眉輕蹙,沉吟著千百年間的星河變幻。

近日,作家周舒所著的新書《雪里春信李清照》,吸引了我的注意。全書以時間為軸,以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為節點,展現了這位傳奇女詞人的人生過往與文學才華。在周舒本真又韻味十足的文字中,李清照詞章煥然的形象與大宋王朝櫛風沐雨的背影,也徐徐浮現在讀者眼前。

周舒在自序中說,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也是自己尋覓李清照的旅程。她不僅僅把李清照看作生活在書本里的才女,更把她當成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她有著什么樣的父母和家庭?歲月的成長鍛造了她怎樣的品性?她的歡樂從何而來,她的憂愁又是因何而起?”是周舒長期追索的問題。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年代,李清照的生命歷程和人生感悟遠比今人想象的要復雜。

在李清照的漫漫人生路上,有少女時代“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天真爛漫,有少婦時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閨閣閑愁,還有不齒丈夫棄城而逃所發出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心靈吶喊,有劫后余生“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的肝腸寸斷,更有《打馬賦》中“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的壯志難酬。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不僅描述了李清照的個人生活,還將李清照放在歷史中予以觀照,用她沉浮的一生,與大宋的興衰互為映照。行文中,不僅見其生平,其個人的意識覺醒、作品的鮮明風格與家國胸懷來源,也歷歷在目。

崢嶸女子

李清照的個體意識表現在她始終關注內在的自我,呈現出典型的女性覺醒觀念。

青春年少時,骨子里的自主與才華橫溢令她充滿自信。正如書中所寫,“當李清照用一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向晚唐詩人韓偓發起挑戰的時候,當她慷慨率性地唱和前輩張耒《讀中興頌碑》詩作的時候,一個頭角崢嶸的女子已然躍立眼前”。而立之年,李清照所作《詞論》,滔滔而論前輩填詞的優缺點。彼時,她努力嘗試發表自己的文學觀念,認為可將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延續發展,不必攀附莊嚴,可以大方保留宋詞特有的俚俗與活潑。年逾半百,摯愛之人已逝,珍藏文物失之八九,改嫁遇人不淑的李清照沒有選擇逆來順受,寧可鋃鐺入獄,也要毅然脫離泥淖。

李清照一生都在與自己對話,自主塑造自己的精神狀態,不輕易向現實低頭。垂暮之年,李清照偶遇孫家幼女,透過她靈動的雙眸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心生歡喜的她想將畢生所學教授給這位有眼緣的小姑娘,誰料對方一口回絕:“才藻,非女子事也。”聽者心中不免泛起些許唏噓。李清照自定居臨安后,經常為世家女子教授詩文。在她心里,女子不應被閨閣束縛,應當有自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獨到的見解,勇敢追尋自我。她在努力掌控命運方面表現出的勇氣和堅韌,對后世女性有著不言而喻的積極意義。

不拘一格

李清照的作品風格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她的詩詞也超越了尋常的脂粉氣息,不僅有柔情似水的閨閣愁怨,更有豪情萬丈的灑脫不羈。

李清照的作品很會講“愁”。但“愁”,不僅是女性的閨閣之怨。“愁”中,有“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的情愁,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家愁,也有“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的國愁。她邊活靈活現地訴說著“愁”,又告訴大家“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李清照與趙明誠伉儷情深,她為丈夫續寫的《金石錄》后序寫道,“趙、李族寒,素貧儉……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顯示二人清貧質樸卻精神富足,生活簡單而幸福,并不像她大部分詩詞中表現出來的愁苦。

自小灑脫盡興的脾性,注定了李清照不會輕易向現實低頭,即使在人生至暗時刻,也有傲氣與堅毅。正如周舒在自序中提及,“李清照的作品是幫助世人認識李清照的一面鏡子,但并不是她的自傳體文字。”或許,她的閨閣之怨只是“命題作文”,肆意揮灑文采之作而已。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地將李清照的家國情懷一筆帶過,留下那最經典的,也是最柔弱的“三瘦”。但這都不是完整的李清照。作者也嘗試從一些詩詞文章里去揣測她的人生經歷,但深知那些詞句并不能固定她的某一段人生。

與李清照相對照,筆者不禁會想起南宋另外一位女詞人——朱淑真。單從數量上看,朱淑真的詞作比李清照要多得多,文采也卓爾不群。但其所作,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前期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筆者認為,之所以讀者廣識易安居士,卻對幽棲居士朱淑真知之甚少,大抵源于李清照作品超越了尋常的脂粉氣,無不在剛柔相濟間訴說著她的格局與氣魄。由此觀之,李清照無愧為千古才女。

胸懷坦夷

李清照的家國情懷源于她不同尋常的成長環境與人生際遇。她對外界的認知與態度一貫鮮明,極具個人色彩。

雖然母親早逝,但幼時的李清照并不孤獨,身邊有眾多家人、親友疼愛呵護。在幾世簪纓的影響下,李清照生得聰慧從容。在小清照的心里,父親李格非清廉自守,講話率直,行為敞亮,散發著一股寧折不彎的精氣神兒。李清照自然與“不入俗流”的父親李格非一脈相承。誠如書中所言,“齊魯山川的豪邁與流水清泉的婉約塑造了濟南,亦塑造了這座城里的人。”她的婉約似泉邊垂柳搖曳生姿,她的胸懷如大山大川慷慨疏宕。及笄之年的李清照提筆揮毫、洋洋灑灑以二首雜言詩和張耒讀《大唐中興頌》碑文有感,肆意縱情文思,在晁補之等一眾文壇前輩大家面前侃侃而談,不懼指點江山,有著不遜男兒的獨到見地。率直的晁補之屢次人前不吝贊美,稱贊李清照“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中年的李清照在經歷過喪夫之痛、毀謗之災、江湖之險后,在南宋國勢衰頹、命運飄零之際,詞中那般“愁滋味”更顯真切深沉,但其中所蘊含的眼界和胸襟早已超越了兒女情長。伴隨著家國之殤,她的文字竟不再哀怨,而是沉淀出胸中有天下的丈夫氣。紹興三年春,宋高宗拔擢韓肖胄、胡松年出使金國議和,出使之前無數有識之士自薦文章策論,李清照的《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一詩吸引了韓肖胄的注意。宋高宗曾叮嚀韓公此番出使不需與金人計較,只要能議和,歲幣歲貢都可以不在乎。生于世代清流之家的李清照對宋高宗卑微之舉進行了嘲諷,她寫道“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誰當可將命,幣厚詞益卑。”她的詩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愈發震人心魄。

周舒尋覓到的李清照,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的歡樂從何而來,她的憂愁又是因何而起,周舒都有探尋。周舒認為,李清照的漫漫人生不能被簡單地劃分為快樂的少女時期、甜蜜的婚姻生活及凄涼的晚年光景,而是需要深度追溯剖析她的家庭、時代背景與她個人經歷與品性的關系。周舒文筆自然流暢,絲毫不艱深晦澀,鏡頭感十足。合罷此書,像是看完了一部紀錄片,又像是與李清照在時空里久別重逢。

綜而觀之,《雪里春信李清照》一書,輾轉古今,墨珠在素手下妙筆生花,妙詞在傳誦中歷久彌新。李清照或靈動婉轉或意蘊深沉的字字句句,今天讀來仍嘆為觀止。而李清照本人,就像風雨飄搖時代一株倔強高潔的梅花,力薄勢微,卻不甘逆來順受。她用才華不斷證明、突破著自己,她也在用自己曲折的一生去主張、去引領女子勇敢探尋更廣闊的天地。我們也因此透過千山萬水和一程又一程的風雨,看到了那個活在大宋的、獨一無二的才女李清照,看到了帶著女性的婉轉但永遠胸懷坦夷的李易安。

(作者:王富慧 來源:《光明日報》 )

    上一篇:人在草木間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