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幸福的蝸牛
■唐占海
我給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看到他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小蝸牛》。文章寫的是,春天時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樹林里玩,看小樹發芽;小蝸牛爬呀爬,它爬到時已經是夏天了,小樹長滿了葉子;媽媽又讓它去摘幾顆夏天的草莓,它爬到時已經是秋天了;媽媽讓它去采幾朵秋天的蘑菇,它爬到時已經是冬天了;媽媽說,那你就待在家里過冬吧。
這是篇科普類的文章,給孩子們講春夏秋冬的更替,以及蝸牛爬得慢的特點。不過我從這個故事中讀出了別樣的味道,故事中的小蝸牛分明就是我自己。在一般人看來,慢吞吞的小蝸牛也是夠倒霉的,無論怎么努力都趕不上趟兒,總是與想要的東西擦肩而過,沒有一次達成心愿。這不就是我的成長經歷嗎?
我小時候,父親對我寄予了厚望。他自己是個極為要強的人,多年里一直帶著我們全家東奔西走,到處漂泊。一方面是想自己此生有所作為,更重要的是希望我能到外面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我上小學的時候,他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初中。可是我拼盡了全力,只考上了一所最普通的初中。我上初中的時候,他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高中。我又拼盡全力,結果又是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上高中的時候,他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大學。結果這次更慘,我連大學都沒考上。我就像一只笨拙的蝸牛,爬得太慢,總也夠不著自己的目標,每次只能遙遙仰望自己的夢想。
我落榜后走向社會,開始學著做生意。這些年里,我做點小生意,雖然沒有發財,但也能養家糊口,一直過著很普通的日子。如今我已經人到中年,沒能像父親期望的那樣,成就一番大事業,光耀門楣。有一次,我問父親:“爸,我沒能圓您的夢,您覺得遺憾嗎?”父親淡淡一笑,說:“這不挺好的嘛,你守在我身邊盡孝心,我享受天倫之樂,這就是最大的幸福。”父親當時說話的口氣,我至今記憶猶新,大概小蝸牛媽媽說“那你就待在家里過冬吧”也是這樣的口氣。
記得有段時間,關于“養口體”和“養心智”的討論很熱烈。“養口體”就是在父母身邊盡孝,照顧父母吃穿生活。“養心智”就是有所作為,光宗耀祖,讓父母覺得榮耀自豪。而我偏偏是一只笨蝸牛,沒能功成名就,最終成了最普通的一個人。不過父親依舊寬容地說,這也挺好的。
其實我的經歷并非個例,很多人都像一只慢慢爬的蝸牛,經歷了類似的過程。我們這代人是聽著周杰倫的《蝸牛》長大的,那首歌很勵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誰沒有過這樣的豪情壯志呢?可不是每只蝸牛都能觸摸到藍天,我們這些笨蝸牛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達成所愿。回想我此生的經歷,簡直就是一部夢想破滅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句話就是我的人生寫照。最終,我成了塵埃一樣的角色。可是,這并不影響我的幸福。我過著普通的日子,有著普通人的小幸福。我養育兒女,孝敬父母,盡自己的本分。父母對我現在的狀態也很滿意。當那些高不可攀的夢想都飛遠的時候,腳踏實地過好當下就是最要緊的事。幸運的是,我尚且擁有這樣的能力,就像小蝸牛擁有冬天一樣。
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承認了自己的平凡,并且享受平凡。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