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贛州篇】“客家搖籃”展新景

2024-10-18 10:30:00 來源:

hyrbs1018003_004_01_s[1].jpg

■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

贛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常被稱為贛南。穿行在這閩贛粵三省的交會之地,卻經常給人恍若置身于中原之感,因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986萬人口中,有95%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客家人。

在客家人歷次南遷中,贛州是客家人進入閩粵贛地區的第一站,因此贛州也被譽為“客家搖籃”。2023年,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順利通過驗收,處處可見的客家文化,交織成贛南大地的流動風景線。

01 贛南客家文化璀璨奪目

位于贛州市贛縣區的江西客家博物院內,五根石雕南遷柱依次矗立,柱身鐫刻著客家先民五次大遷徙的歷史。

千里贛江從這里發源,萬里客路在這里綿延。這片人文厚重的土地,深深留下了周敦頤、蘇東坡、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王陽明等先賢的印跡。在漫長的流播、碰撞、變遷和演進中,客家人在這里創造出的贛南客家文化璀璨奪目,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百花園里燦然綻放、芬芳四溢。

這里有原汁原味的客家方言。贛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方言區,當地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和信豐嘉定鎮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余均屬客家方言區。

這里有寧靜祥和的客家古村落。寧都東龍村、瑞金密溪村、興國三僚村、贛縣白鷺村、尋烏周田村、南康盧屋村……143個古村落散布贛南大地,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

這里有高墻深院的客家圍屋。贛州尚存600多座客家圍屋,集家、祠、堡于一體的客家圍屋是中國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這里有風味獨特的客家美食。贛南客家菜以鮮、嫩、滑、香、甜、辣為特色,以粉蒸、小炒為代表做法。客家米酒、贛州小炒魚、南康荷包胙、客家釀豆腐、“四星望月”、寧都三杯雞等都是客家飲食的典型代表。

這里有古樸獨特的客家民俗。很多客家民俗中都蘊含著祈福納祥、驅邪消災的美好寓意。如寧都石上添丁炮、南云中秋“游火龍”、中村儺舞、上猶九獅拜象、南康橫寨唱船、崇義“告圣”、會昌“海清”、于都嗩吶等異彩紛呈,把贛南大地變成了“沒有圍墻的民俗博物館”。

02 緊跟時代步伐續寫新的華章

南嶺之北、贛水之源,一幅振興發展的錦繡長卷徐徐展開?!翱图覔u籃”堅守根與魂、昂揚精氣神,在新時代接續書寫新的華章。

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贛南大地曾出現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山禿、水濁、田荒、人窮”八個字道盡了當時的困境。直面生態創傷,生于斯長于斯的客家兒女,以久久為功之力,開展了一場石破天驚的“綠色革命”。造林種果、改良土壤、開挖梯帶、布設塘壩……一雙雙勤勞的手接續奮斗,將昔日的“紅色沙漠”建設成了“江南綠洲”。

經過近半個世紀特別是近年來的治山理水,贛州水土流失面積凈減少43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2.57%,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贛州經驗”在全國推廣?!叭珖着鷦摻ㄉ鷳B文明典范城市”“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為紅色贛州的綠色崛起寫下生動注腳。

既不沿邊,也不靠海,贛州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必須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勁,必須有一股想方設法擁抱世界的豪情。黨的十八大以來,贛州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推進新時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奮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伴隨著“水陸空鐵”立體交通體系日益完善,贛州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地位愈加穩固。贛深高鐵通車后,贛州全面融入大灣區“兩小時經濟圈”,全市上下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持續擦亮“干就贛好”金字招牌。格力、吉利、天能、美克美家、道氏技術等龍頭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在贛州扎堆落戶。

03 贛商回鄉推動贛州高質量發展

贛州是一片寫滿感恩奮進故事的土地,崇先報本是刻在客家人骨子里的基因。一代代客家兒女都心懷家國、情牽桑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孜孜不倦的追夢征程。

近年來,贛州強力推進“三請三回”“贛商回歸”工作,一批批“出口老表”接踵返鄉,帶回好項目、金點子、硬資源,成為推動贛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希望盡己所能,讓文化和藝術在故園生根。”著名華人戲劇家、會昌籍客家鄉賢賴聲川表示。銘記父親賴家球“尋根問祖”的遺愿,自2015年起,賴聲川連續多年送戲回鄉,并幫助家鄉培養戲劇人才?!栋祽偬一ㄔ础贰度鐗糁畨簟贰锻夤目Х葧r光》《讓我牽著你的手》……一場場“聲川大戲”讓客家山城會昌廣為人知。

在南康,做木匠是客家人的老行當。改革開放后,10萬南康木匠北上南下務工,積累一定技術和資金后返鄉創業,“無中生有,有中生特”地把南康家具培育壯大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并朝著5000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加速邁進。

“來的都是客”,這是一句“很贛州”的話。在贛州人眼里,“客”的定義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扎根故土的原鄉客、投資贛州的興業客、離鄉日久的歸客、遠道而來的游客……“同一天空下,就是一家人”,和衷共濟、海納百川的社會氛圍,已然成為贛州的鮮明標簽。

唯有和衷共濟,才能共克時艱、共贏未來。這樣的共識,早已融入客家人的骨髓。當年,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共同應對外患,守望相助一起興家創業;如今,贛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造性推出“客家矛盾客家調”、崇義“知行家”等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活化利用客家祠堂、客家庭院、客家家訓等客家文化載體在凝聚情感、道德教化中的獨特功能,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一起議”的安定祥和生動局面。

千年風骨,浸潤一方熱土。當美麗的客家山水輝映著辛勤身影,當久居大山的客家子孫敞開心扉,當濃重的客家鄉音激蕩在回家的行程,當八方來客不辭長作“贛州人”……這萬千氣象,便成就了“客家搖籃”新的時代榮光。

(來源:贛州市融媒體中心)

    Top